不辨真假而群嘲“水稻上山”,也是一场闹剧
2023-07-05 10:06

不辨真假而群嘲“水稻上山”,也是一场闹剧

自媒体博主们用这几个模糊得不能再模糊的小视频,配上与之毫不相干的几句话,来一遍又一遍收割社会大众的情绪。三四个月来,几亿观众一致对着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空怼,也是另一种荒唐。


自媒体赚取流量,或抹黑/捧红一个东西的套路,它不需要讲事实,不需要论证,只需要按照大众的思维判断倾向或认知惰性,用一些模糊东西来做佐料,就可以让大众的情绪发酵,在网上掀起舆论潮,进行网络审判。讲究事实真相、实事求是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才是当下社会认知危机的最大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阜成门六号院(ID:xihuamentalk),作者:BJ王明远,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年上半年“水稻上山”,无疑也是自媒体的流量密码之一。自媒体(无论是小视频,还是各种文章),骂过来骂过去无非就是三个东西:某地挖掘机平整梯田的视频,某地梯田被暴雨冲垮的视频,院士朱有勇在二十大上介绍云南“水稻上山”成绩的视频,前两个都是极其模糊不清。



(网上关于“水稻上山”的视频截图)


于是在自媒体世界里,构建了这样一个“水稻上山”的故事:在“专家”的忽悠下,至少是在云南省,地方领导为了追求政绩,不顾实际情况,大肆开山造田、毁林造田、种植水稻,然后暴雨来临,梯田都垮了,老百姓一无所获,官僚主义、政绩工程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这个网络叙事的逻辑无疑是对的,是迎合大众认知的,并激发起大家对历史不好的回忆,才一直不断收获流量。在网上,声讨这个事情的文章,更是铺天盖地。


不过这些视频看得转得久了,大家骂声越来越多了,直觉让我产生怀疑,这是不是跟过去一样,又是一场移花接木、混淆视听的骗流量的闹剧?因为,关于水稻上山,这几个月转来转去无非就是这三个视频,也没有什么新材料,并且也没有指出具体是哪个地方发生的。而如果这是一场政府普遍推广的事情,必然会有源源不断的新材料,并且都是网民自发披露的,有名有姓有具体地点的。


于是我也忍不住对这些做个简单的考究,果然跟我想象的是一个样子:


首先,关于这几个视频的真实性。流传的关于开山造梯田的视频,其实是 2018年云南昭通的一个土地整治项目,来源于@云南老拽的抖音号,而云南省高山旱稻推广项目是2020项目才开始的,因此,可以断定这跟“水稻上山”无关;暴雨冲垮农田的视频则是发生在2020年的四川宜宾,这个明显是个开辟已久的成熟梯田,不能说明跟推广旱作水稻有任何关系,或许本身就是一个种菜或其他作物的农田,它更不是发生在云南。


所以,这些引起公愤的视频,都是移花接木、无端捏造的。笔者经过大量检索发现,现在并没有一个资料能够有力证明,今年在南方确实发生了毁林开荒造梯田来种水稻,并且是一个普遍社会现象这个事情。如果你不认可这个观点,欢迎拿出真实确凿的材料举证。


其次,关于“水稻上山”耕作技术,学名叫“杂交稻雨养旱种”技术,这个早就不新鲜,早就在国内普遍存在。我国南方地方人多地狭,多数少数民族和北宋以后移民南方的汉人都是住在山上,种植高山雨养旱作稻历史悠久,面积范围广,据统计,我国25%的水稻种植于丘陵,15%种植于高山地区。


即便是现代农业科学角度方面的试验和推广,笔者查阅资料,早在20世纪初,国外农学家就开始在当时作为西方殖民地的印度、缅甸等地推广。我国农科系统也最迟在1950年代就对此开展试验研究,并且这些年来,在东北、冀东等北方水稻种植区,以及南方都有广泛推广。


因此,不能说“水稻上山”是专家造假忽悠,这个完全可行,朱有勇所说试验田例亩产788公斤也是可能的,因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试验田亩产可以达到1530公斤,不过这只能是小面积试验田亩产,大田推广要打对折,也不能描述成水稻种植技术的革命性变化,这只不过是传统旱作技术的改良版,具有更强抗旱能力和适应性而已。


再次,关于朱有勇院士发明的“滇禾优”品种杂交稻山地旱种技术,云南等地自2020年以来的确有推广,但是面积不大,估计云南省累计也就是78万亩左右(2020年5万亩、2021年23万亩、2022年50万亩),不到该省粮食种植面积的2%。并且从2021年以来,数十个县发布的所有关于该品种推广新闻图片上看,无一不是在坡度低的原有梯田上种植的。自然资源部也一直有规定,禁止对25度以上陡坡地、重要水源地15度以上坡地开垦耕地。所以,基本可以断定,并不存在推倒森林,然后用浩大的工程制造新的梯田的现象。


最主要是,如果真是不顾一切,在高山上硬要造梯田,这种植方法成本太高,一亩工程造价至少几千元,如果一个县推广一万亩,就需要数千万、上亿,像云南高山地区的一个县财政收入不过上亿(不包含转移支付等补贴),政府其实是无力承担的。当然也不排除,为了追求更高收益,某些旅游开发公司进行人造梯田,旅游业的观光门票收入,远远大于种粮食,笔者猜测2018年云南昭通土地平整的那个视频,大概率是这种情形。


所以,半年来大家群嘲了个寂寞,只不过是被毫不相干的几个假视频牵着走,博主们用这几个模糊的不能再模糊的小视频,配上与之毫不相干的几句话,来一遍又一遍收割社会大众的情绪。毫无疑问,网络监督是好的,是社会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防线之一。但是三四个月来,几亿观众却没有一个人识别出它的破绽,一致对着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空怼,这不也是另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吗?


从这个案例也可以看出自媒体赚取流量,或抹黑/捧红一个东西的套路,它不需要讲事实,不需要论证,只需要按照大众的思维判断倾向或认知惰性,用一些模糊东西来做佐料,就可以让大众的情绪发酵,在网上掀起舆论潮,进行网络审判,或网络造神。


今年的几个网络讨论热点,自媒体无外乎都用的是这个套路,用假信源和混淆的逻辑进行预先的审判,从南阳麦子烂地事件,到成都外环建设高质量绿化带农田事件(我的《关于南阳麦子发芽,并非人们想象的那回事》一文,对这两件事已经有详细解释)。正所谓:自媒体时代,情感越来越廉价化,追求真相越来越难,并且你无论怎么解释,怎么教大众识别的办法,怎么告诉大众真相,人们却选择不相信,他们更需要符合他们情绪需求的东西!


而跟那些原来觉得很客观理性的知识界和媒体界的朋友们,讨论聊天也越来越难,大家都在讲价值、讲立场,凡是符合他们立场判断的东西,他们无需辨别真假就大骂一气,然后借题发挥一通。而如果你跟他们辩论真相,反倒落得个别有用心的骂名。这个时代讲求事实真相、实事求是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才是当下社会认知危机的最大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阜成门六号院(ID:xihuamentalk),作者:BJ王明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