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年底年初都是预测季,回顾过去,可以清晰的发现每年手机市场在产品上都有主旋律的,比如2014-2015年的续航,2015-2016年的双摄,那2016-2017年手机产品要拼什么?
一、购买关键驱动因素、痛点体验与产业技术成熟度共振
1、用户关键购买驱动因素
根据2016年10月的用户调研发现,整体看(图1),流畅性、外观、存储、续航和价格依然是当前影响用户购买决策的最主要因素。分价格段看(图2),低端用户更重视价格、全网通和口碑;1500-3499元用户更重视外观、屏幕、拍照摄像、流畅性、续航,3500+用户更关注品牌、流畅性和质量因素。质量在用户关键因素中的份量在上升。
图1:整体用户购买关键因素(均值)
图2:各价格段与均值的差异(红色表示高于均值)
2、用户最不满意因素/需求痛点
从2015-2016年的4次20000+用户满意度调研表明,续航与流畅性始终是用户最不满意的因素。而,最近一次2016年10月用户满意度调研表明(下见图3),用户最不满意因素TOP3依然是流畅性、续航、质量,对流畅性和续航不满的用户比例环比下降趋势向好,而对质量的不满意提及率显著提升。从用户对高端机的反馈看,用户对旗舰手机已无明显突出的痛点,不满意因素趋于分散。旗舰机向来是整体手机市场的风向标,这个对于手机市场的未来而言,很有趋势指向性。
图3:分价格段不满意因素提及率
3、大的提升主题都是需求、技术与市场共同驱动的结果
l 2014-15年的续航
对续航的明显改善,始于2014年下半年盛于2015年,2015年堪称是续航提升年,大电池、快充在2015年-2016年普及,使得用户的续航体验显著提升。盘点一下,这得益于华为Mate7的崛起,高通、MTK芯片层面对快充技术的支持普及,以及OPPO经典的“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家喻户晓,这是最明显的一个需求、技术、产品与营销相互促进的案例。
l 2015-2016年的双摄
拍照的体验提升需求从手机配备摄像头开始就一直是刚需,一直都是热点,从单摄像头的像素竞赛到双摄像头的新技术路线出现,手机拍照一直在提升。从技术发展角度,双摄像头的出现是必然,从前几年的偶起波澜到2016年的大爆发,华为、苹果、vivo等主流厂商介入,从旗舰机到千元机开始支持,背后是芯片层面普遍性支持与算法的优化提升,是供应链成熟共振的结果。
二、2017年哪些新热点会出现,要不要期待苹果10周年大招?
1、续航:已经得到有效改善,再次惊艳提升需待时日
2017年,大电池方面已经普及到4000-7000mAh,已难有大的提升空间。而在电池新材料应用方面,暂时看不到新的突破,比如石墨烯电池;至于快充方面,宣传上已经到了超级快充了,从技术上看不出会有质的飞跃,当然时间上自然会更快更快更快,但用户感知角度则已经不会有惊艳的提升。
2、拍照:双摄已过有无竞争阶段,难成killer要素,但体验提升与用户教育需继续
2017年,双摄已经很难作为一个killer卖点出现,技术上3倍光学变焦、双前摄(其实不只是营销噱头)、更强的暗光性能、更快的对焦速度、更真实的景深效果等都是拍照/双摄体验提升的关键。但从用户角度,情况则有所不同,厂家对于双摄的用户教育仍不到位,用户对于双摄的认知仍处于懵懂阶段。在继续提升双摄体验的同时,如何用户认识双摄,什么场景下需要用双摄、如何用双摄,在菜单设计上更贴近用户场景需求,应成为厂商关心的焦点。
根据2016年下半年的调研结果发现,购买双摄像头手机的用户中,仅有37%的用户表示双摄像头对购买决策有影响,而“没什么影响”的比例高达60%。在拍照体验方面,“拍照更清晰”的占38%,“拍照背景虚化效果更显著/更好”的占16%。在是否会再次购买双摄手机时,不同机型的再购率差异大,整体约30-40%,低于预期。
图4:双摄像头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图5:双摄像头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3、 屏幕:曲面屏VS全面屏
1)曲面屏:即使成旗舰机标配式版本,也难成三星、苹果(待定)外厂商的主战场
从2016年下半年起,似乎旗舰机就必须要出一个曲面屏版本,不做似乎不能叫旗舰,在2017年,这种状况很可能会延续,但曲面屏手机在2017年很可能依然难入寻常百姓家。主要受制于两点:
l 供应链
苹果推曲面屏产品一方面会拉动产业链加大供给,但另一方面更会抢占供应链产能。目前主力是三星、LG,国内的和辉光电、维信诺,Truly等都可能增加柔性屏生产线。据预测,2017年柔性屏产能将会增加2-3倍,但很可能依然很难满足一窝蜂式的旗舰机柔性屏需求,三星、苹果、华为、vivo等大厂在抢占资源上有卡位优势;
l 体验
曲面屏,目前最大的溢价在设计层面,是差异化、符号与标签、无边框,但实际体验层面除了三星在尝试便捷进入外,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这个仍需引领型厂商去突破。
而传闻中的2017年可折叠OLED智能手机将很难量产上市,2017年市场仍然以双曲面OLED智能手机为主。所以,2017年曲面屏产品作为面子工程可以一为,但缺乏供应链议价能力的厂商如果要作为2017年度的主战场,并不合适。
2)全面屏:探索继续,也不宜盲目追求极致
LCD屏幕中,2016年小米MIX的全面屏成为新亮点,而之前的夏普则成为先烈。个人对所谓的极致屏占比并不认为一定就符合用户体验,但在2017年,产业链对于全面屏的探索依然会继续,从实验性稀缺型产品走向量产普及,从三窄边框到四窄边框,工艺要求更苛刻。全面屏带来的不仅是炫耀式体验的提升,更可能会促使手机整体设计的革新,比如隐藏式指纹等。
4、芯片:继续升级,但用户角度很可能已无感
2017年,高通骁龙835、麒麟970、三星Exynos8895等旗舰芯片仍将是旗舰机的必争之地,特别是首发,无论是PPT首发还是拿到现货,都将是一番龙虎斗。旗舰芯片在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道路上将继续前行, 10nm工艺制程、3CA、对VR/AR体验的优化以及智能芯片机器学习等都是必然要支持的,同样芯片层面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也会成为关注焦点,定制化架构、单核性能提升、更强GPU也是必然的,但理性讲,用户对于手机芯片的升级在大概率上已经无感了,当然这不代表用户不关心或者不重视,毕竟这是手机硬件体验的绝对基础和核心。
5、iPhone 10周年:能否期待大招?或许最好是不要期待太多
2017年是iPhone 10周年,按照苹果新品惯例,明年是苹果产品的大年,业界都在期待苹果能够放大招。但是目前从供应链的反馈看,玻璃机身、AMOLED屏(甚至曲面屏)、双摄、无线充电、更高级防水、新的色系……并没有特别令人激动人心的亮点。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期待苹果有新创新,手机圈仍需要创新的苹果做标杆
6、系统/软件体验再次走入关注焦点,硬件创新平台期的软件价值将再发现
相对iOS系统,安卓机被诟病最多的其中之一就是系统越用越慢,安卓机使用2年几乎是极限了,图3调研数据表明流畅性是现在用户最大的痛点。
用户痛点就是市场机会,对于流畅性的解决成为厂商的焦点,厂商宣传中,快成为一大卖点,但厂商宣传的快大多数仍是从硬件的提升角度去宣传,而整体而言,系统的流畅性是软硬一体性能与体验优化的整体体现,需要硬件、软件与系统优化综合提升。
硬件层面的流畅需要CPU、GPU、RAM、ROM等协同优化,更需要系统优化、工厂调试等多环节协同,所以,我们看到硬件在持续升级,CPU单核到8核,RAM从512M快速升级3GB、4GB、6GB……某种程度上在流畅性这个问题上硬件性能已经过剩了。但用户困惑的是为什么RAM都3GB了,还是觉得慢卡顿呢?
实际上是因为,只有硬件的堆砌是远远不够的,而没有触及软件及系统层面的优化。前几年的ROM盛行解决的表层问题(UI)问题,主要是适应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与用户个性化,并没有在底层机制层面提升软件体验。
相比硬件的提升,系统整体体验的提升更考验厂商的技术积累,需要从芯片、系统、应用的整体协同,门槛更高。
在2016年下半年这一状况得到改善,1是华为Mate9发布,华为麒麟960+ EMUI 5.0;2是华为Magic的发布,华为2012实验室的智能交互成热点;3是魅族的智能思维引擎One Mind。三者管中窥豹,人工智能被不断提起。
EMUI 5.0支持智能感知学习系统,能够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动态配置软硬资源,将优先级分配给前台应用程序和用户使用在特定时间地点下执行概率较高的应用程序,提升常用应用启动速度,同时系统无需用户手动清理也可保证操作流畅。
与之类似的是魅族的oneMind,根据官方介绍同样是通过系统的主动智能学习,基于用户行为,优化资源调配,主动进行系统清理,提升应用的启动速度与整体使用体验。
而,华为Magic手机的 “感知亮灭屏、FaceCode识别主人、开启智慧生活”代表的是在智能交互层面的探索。系统的智能学习与智能交互的核心在于情景的智能感知,基于传感器(智能感知)、芯片(智能处理)、系统(智能关联与优化)的一体化优化,变被动交互为主动交互。相比较而言,siri式机器语音助手这一前两年一直被追捧的人工智能方向则显得有些停滞。
比较而言,对系统的智能优化提升使用体验的做法在短期内更具推广价值,也最有可能在2017年被更多厂商所采纳(当然不同厂商的技术研发实力差异,系统级优化后体验自然是有差异的),解决系统流畅性这一安卓系统的顽疾。
而,基于用户大数据以及手机权限管理的智能学习与交互,个人认为仍需探索,这个层面的人工智能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且需要在智能与干扰之间的度上谨慎把握。
在用户逐渐对硬件参数麻木后,对于二次购机用户而言整体体验优化是影响用户手机评价的关键。手机配置参数可量化,外观设计与颜值可感受,唯有整体体验以及长期使用后的流畅性是需要用户上手体验后再知好坏,所谓路遥知马力。
2017年,驱动用户换机的killer因素在减弱,宣传角度,系统级的体验优化也许成不了关键killer杀招,但绝对是影响用户二次购机提升用户复购率的关键。在整体手机市场进入存量换机竞争阶段,并且很可能进入一个随着换机周期将呈拉长趋势,这显得尤为关键。不重视系统优化的厂商或许将被市场抛弃,手机软件价值将再次被市场发现,这也是市场进入“吃软饭”的阶段的重要特征。
最后
2017年,智能手机而言或许已经没有主题了,流畅性问题在2017年有望得到极大改善,而对于热炒的人工智能能成为年度主题吗?或许继续探索的可能性更大。
这将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是对于有技术创新力的厂商而言;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这个市场留给中小厂商的机会窗口确实已经在悄然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