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跨区域合作,正在成为常态。
一
泛珠区域,再次成了热点。
日前,第十四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简称“泛珠论坛”)在广州举行,“深化省际交界地区合作,促进泛珠区域协调发展”成了关注焦点。
就在一周之前,2023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召开,各方达成共识:强化重大战略引领作用,加速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可见,跨区域合作,正在成为泛珠地区的时代主题之一。
泛珠地区,囊括11个省区,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这些地区,依靠珠江水系纽带连接在一起,彼此存在地缘、人缘、文化的融合,且在经济、产业、人口等层面存在密切的往来流动关系。
简而言之,泛珠地区,以占全国五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三分之一的人口,贡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经济总量,堪称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区之一。
泛珠三角地区合作,并非始自今日,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由广东首先提起,并在2004年正式开启,2016年全面上升为国家战略,且先后被写入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
这一区域,既有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代表的发达地区,也不乏人口众多、市场规模庞大的中西部内陆腹地,这为人口流动和产业梯度转移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泛珠三角地区,坐拥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崛起、海南自贸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众多国家战略,这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泛珠地区崛起,不仅将为珠三角培育出巨大的产业腹地,也将带动中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二
泛珠三角地区,为何能连成一体?
泛珠地区,最初只是简单的地理概念,由珠江水系牵连在一起,“同饮一江水”是彼此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根据国民经略主笔凯风新书《中国城市大变局》分析,随着广东借助改革开放一路晋级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珠三角崛起成为世界工厂,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珠三角为中心的庞大经济合作区呼之欲出,泛珠地区从地理概念逐步上升到经济概念。
近年来,国家层面接连出台多份关于产业转移的文件,“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成了焦点,而本身就不乏产业联系的泛珠地区自然先行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市市有机场等大基建的迅速推进,让泛珠地区更加紧密地的连在一起。
在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中,涉及广东的“五纵一横”,覆盖了几乎所有泛珠三角区域,囊括从京广高铁到贵广、南广铁路,从厦深铁路、赣深铁路到纳入规划的跨琼州海峡高铁项目。
如今,从广东到泛珠三角地区主要城市一般可在3小时内通达,湖南、江西、广西、福建等地的主要城市与广东更是形成了“3小时高铁圈”。
在此基础上,泛珠三角区域的人口、商贸和产业流动前所未有之频繁。
三
泛珠地区,一直都是广东外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也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者。
七普数据显示,广东外来人口总规模高达2962万人,其中来自广西、湖南的双双超过500万人,而来自四川、江西、贵州等泛珠区域的也均超过200万人。(参阅《揭晓!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北京上海,都在虹吸谁?》)
与各自户籍人口规模相比,广西每8个人、湖南每13个人,就有一个来到了广东。
这些人,既有最终留在广东定居的,也不乏带着知识、资金乃至产业回馈家乡的,成了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先行军。
早在2008年,广东就有前瞻性地提出了“腾笼换鸟”的概念,率先开启了产业转型升级,大量来自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周边地区转移。
这些产业,一部分来到了省内非珠区域,诞生了以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合作区、广梅产业园为代表的“飞地经济”,助力粤东西北地区的腾飞。
还有大量企业,从珠三角通过梯度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泛珠成员的湖南、江西、四川、广西、贵州成了最大受益者。
当然,还有一部分企业去了东南亚新兴国家,成了这一轮全球产业大转移的新现象。
就此而言,“中西部省份最大的对手是越南”之类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这在凯风的新书《
四、产业转移,谁是最大受益者?
产业转移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珠三角曾经是“雁阵模式”的受益者,如今成了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领头雁”。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来自港澳地区的制造业向珠三角地区转移,开启了“前店后厂”的新模式,助力珠三角迅速晋级成为“世界工厂”。
如今,当广东成为中国第一制造大省,且率先开启“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大量产业开始向外溢出,“泛珠”地区自然成了最大承接者。
根据《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分析,最近十年,中西部地区GDP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除了大基建大投资带来的助力外,产业西移、产业中移的贡献不容低估。
与广东毗邻的湖南、江西、贵州、广西,以及四川,正是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
在泛珠框架下,湖南-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贸易洽谈周历经20多年,江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活动连续举办了21届,而川粤经贸合作也持续了10多年,贵州更是成了广东的对口扶贫帮扶对象……
这些泛珠省份,几乎都把“融湾(珠)”作为重要战略,不仅积极争抢大湾区的产业,而且拼命全力呼唤在粤商人回归返乡创业。
其中,湖南和江西的动作最大,目标最为明确。
前些年,湖南出台《湖南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2020~2025年)》,大力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务实发展飞地经济,共同打造湘粤港高铁经济带等。
数据显示,在湖南的招商引资中,来自泛珠地区的占比超过半壁江山,粤港澳大湾区是主力的主力。
今年初,《江西省深度融入长珠闽 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十四五”规划》印发,提出将江西省打造成为“长珠闽”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与“长珠闽”先进制造业形成供应链体系。
数据显示,2022年,江西招商引资额超过1万亿元,其中来自“长珠闽”地区的占了8成以上,而广东一地就占了1/3左右。
江西虽然地处中部内陆腹地,却素有“粤户闽庭”之称,且是唯一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毗邻的省份,“四面逢源”的优势,正是成为发展的最大助力之一。
湖南、江西积极对接产业转移,而距离广东有千里之遥的泛珠成员四川也不甘人后。
四川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拓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深化川港川澳合作会议机制,共同开拓南向国际市场。
数据显示,2016年到2020年,四川签约来自广东的项目1461个,合同金额1.33万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396.44亿元,占全省引进资金总量的17%以上。
不仅如此,作为四川重要城区之一,成都市温江区在广州南沙区打造了首个域外科创飞地,这也是成渝地区在大湾区打造的首个反向飞地。
不难看出,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大转移中,泛珠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