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四十条资本 (ID:DsstCapital),作者:竺晶莹,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前两周,中信证券在网上流出很多ppt,其中包括“北京清吧不完全打卡指南”“体重管理攻略”“投行穿搭攻略”。中欧基金也做了上海探店指南,一些有名的hidden bar都榜上有名。另外,掼蛋这种扑克牌玩法也开始风靡,渐成取代德扑之势,成了一级市场GP和国资LP拉近距离的游戏。
有人说,这是行业不景气的现象,大家不务正业搞这些虚头巴脑的玩意。我向一个券商的朋友求证,给出的答案很有些意思,这是新员工培训,他们做的一些有趣的分享。
无论出于什么动机,这些材料倒也如实反映了金融这个行当的关键属性——过度包装,取悦一切能出钱的客户。说到底,哪个离钱近的行业不是这样呢,更何况是金融生意,像一级市场,做个中间人,用出资人的钱去投好项目,当然投得好不好,也看投资人的专业和能力,但专业和资源,孰轻孰重?两者兼备最好,但无论如何,资源还是个太重要的筹码。
因此,似乎刚入行的人率先学的不是精进自己的专业,而是抓紧充门面。从着装到品味,切忌在人前露怯。以此观之,所谓探店打卡指南也就正中大家下怀了。
中信和中欧都是怎么教大家点酒的呢?告诫大家点纯酒以威士忌为主,不少苏格兰威士忌有泥煤味,可能有人不适应,建议从日本或美国威士忌开始。还附加了鸡尾酒风味地图和五边形的香气风味地图,按图索酒。
怎么说呢?这两份指南的点酒tips和酒吧推荐清单,都比较大路货,他们大多会做不出错的选择,但不够有趣味。现在这个行业变化快,玩法多,身边有些朋友纷纷入股开酒吧。我最近探店也发现“亚洲50最佳酒吧”里有些店让喝酒变得更有新意,比如照着墨西哥地图来一轮龙舌兰的纯饮;把调酒的味道分别对应松露油、韩式辣酱、酱油、蜂蜜芥末酱等调味品。
这些穿搭、探店指南都很像在教毕业生如何踏入一个输人不输阵的行业,怎么在人际交往中拔得头筹,但往往其中最有资源的选手根本不需要学,早在读书时就试炼了千百遍,对这些法则也了然于心。
另外,就是金融业这种极尽包装之能事的风气,还让人想到电影《美国精神病人》里的讽刺演绎,男主是个年近三十的投行男,疯狂运动以保持他雕塑般的身材,疯狂Spa以维持他年轻的肌肤,他自私、虚荣、善妒,任何时候都不能处于下风,这样的特质在比拼名片的镜头中被推到高潮,在一个个慢镜头和一个个贪婪的眼神里,胜券在握的男主发现竟然别人拥有鎏金名片,硬生生把他比下去了,气得他暴走。这出戏实在反映了商业社会下人被异化的状态。
但也让人想深一步,金融行业为什么非得这么装腔作势?我有个朋友说,他觉得做金融的人总在bluffing。说得也没错,很多基金、投行的办公室通常都在租金最高、view最好的地段,一来客户来了觉得你像模像样,在心理上给对方造成了压制;二来做生意讲究信任,租得起这样的地段可能经营状态不会太差。
金融不是实业,你很难调查他内部到底什么情况,门面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时,他们也的确可以通过门面来虚张声势。
在我看来,今天的写字楼很像中世纪的教堂,从欧洲各地花几代人的力气来建造完善一座教堂,让信徒一进去,面对如此宏伟壮丽的穹顶与壁画,你就不由自主地想要跪拜。而如今的玻璃写字楼,闪闪掣动着金属的光辉,让很多打工人在飞速直升的电梯里,产生自己所做的真的在撬动这个世界的幻觉。说回来,金钱,确实是今天商品社会的宗教图腾。
有时候,这种包装过后的幻觉会被无情解构。脉脉上有人吐槽同一栋亚洲金融大厦的腾讯码农朋友“拜托不要穿大裤衩和拖鞋洞洞鞋来上班,我们金融行业对着装有很高要求,在楼下被客户看到一群衣冠不整的码农穿着拖鞋到处闲逛,客户都很诧异地问我们怎么回事,我们只能陪着笑脸说楼里有互联网大公司,职场了,真的不要穿得那么邋遢,像小孩子一样。” 结果人家码农回复:“亚金的金融同行们,拜托不要穿得像中介一样,每次有朋友过来,看到你们都会一脸疑惑地问,你们楼里怎么还有链家?”
一丝不苟的职场着装真的已经不吃香,当然这一切也是华尔街向硅谷完成权力转移的结果,科技压制金融,帽衫取代套装。不过,最高的穿衣自由还是今年最流行的quiet luxury,普遍见于金融打工人的老板身上。
再说掼蛋吧,一级市场GP学掼蛋是为了和国资LP有共同语言,推进人民币基金的募资进程,也表明风向标转了,现在钱掌握在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手上,自然要投其所好。以前外资投行、美元基金喜欢玩德扑,还信誓旦旦打德扑和做投资都有方法论,训练自己是否遵守纪律。其实德扑、掼蛋,都是扑克牌游戏,有什么土洋之分。对于最识时务的金融才俊来说,当然是大客户爱玩什么,就陪他玩什么咯。
掮客生意,贵在灵活,你的取悦对象换了,你就要自己尽快调整风格去适应对方。所以说,金融业最势利也最不势利,势利在于谁给钱他就取悦谁,而最公平的也在于他永远会去取悦最多钱的那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四十条资本 (ID:DsstCapital),作者:竺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