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与滴滴合并到丑闻爆发,看这背后,Uber投资人与创始人的博弈故事
2017-03-27 07:46

从与滴滴合并到丑闻爆发,看这背后,Uber投资人与创始人的博弈故事

虎嗅注:Uber最近负面不断:职场性骚扰、畸形的企业文化、自动驾驶翻车……在卡兰尼克的掌舵下,Uber迅猛发展但也充满暴戾,犹如一匹野马。但野马还没有脱缰,在《纽约时报》看来,没有失控的一个原因是背后投资人的牵制。

 

以下文章由虎嗅结合纽约时报的大部分内容以及 McCombs Today 的部分内容,综合编译而成。


优步最不缺的一是钱,二是风波。去年十月,毁誉掺半的卡兰尼克出现在《名利场》新成就峰会的访谈现场,当时主持人格雷顿·卡特尔就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优步怎么老是摔大跤?你作为 CEO,到底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卡特尔没注意到,隐坐观众席一角的硅谷知名投资人比尔·格利(Bill Gurley),此刻一下绷紧了一张脸。

 

没错,格利是优步的大金主。六年前,在优步还是个小马驹儿时,格利就率领风投公司 Benchmark 投资优步并获取了后者 20% 的股权。如今这些股权的价值已逾百亿美元。

 

比尔·格利其人

 

生于迪金森,长于休斯敦,其父是 NASA 工程师,现年刚过知天命之年的比尔·格利,其履历平坦得犹如信步登山。从弗罗里达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康柏电脑(Compaq)。不过不久后,这位原本有望扎根 PC 领域的聪明人就中途变卦,决定转投金融行业。1993 年,他如愿以偿地进入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成了一名证券分析师。

 

当时,华尔街乃至整个硅谷都不知道,又一个非科班出身、不按常理出牌、同时又天生爱操心的风投,就要历练成型了。

 

1997 年,格利刚加入 Deutsche Bank 不久,他就决定:当时风头正劲的网景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恐怕估值过高,应该降级。决定传出后,该公司的股票应声下跌 18%;一年后,它即被美国在线(AOL)收购。可以说,格利这个角色一出场就不怎么讨喜,虽然其成绩无人能驳——亚马逊 IPO 时,他是首席分析师;后转战多家风投,并先后参与了对流媒体公司 Vudu(后被沃尔玛收购)、JAMDAT Mobile(后被艺电收购)、以及知名在线房地产数据库 Zillow(已上市)的投资。当然,最令人称奇的还是当年他对优步的重金押注—— 按照优步如今的估值(约 700 亿美金)来算,当初格利和 Benchmark 的投资已经获得了差不多 1100 倍的回报。


众人之上

 

早在 20 年前,这位身高 2.06 米的瘦高个儿就开博并将其命名为“众人之上”(Above The Crowd)。这个略显孤傲的名字一方面暗合了他的身高,一方面也揭示了他观察创投界、金融界的角度,那就是俯瞰。他把他的观察、思考、警戒和预言都付诸“众人之上”,同时,又因为他亲身经历过 2000 年的科技泡沫和 2008 年的金融危机,对曾经的重创和低潮记忆犹新,所以他的博客从里到外透着焦虑和谨慎。这让他在硅谷一众风投间显得,有那么几分不合群。

 

算来格利已经在金融与创投界摸爬滚打了 24 年——这些年数足够一个人从娘胎长到大学毕业了。可以说,他经历了前后两个硅谷。而如今的硅谷在他看来,隐患着实不少,譬如:


  • 硅谷充满了“要权力不要责任”的恶臭。“我们要吞噬世界,我们要颠覆一切,但是,我们没想过要盈利。我们不想遵守你的规则;我们不想负责任;还有,我们不想 IPO。” 这是许多巨婴式硅谷创客的真实想法。很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拖延着不想 IPO 的公司。在格利看来,他们一拖再拖无非是为了在运营和财务上保持“自由”,不受严格监管。这令格利非常忧心。

 

  • 融资太容易,恶果难承担。首先,这会让那些真正了不起的企业家活得更艰难。这等人其实更容易在“钱难搞”的大环境中逐步成势、渐占上风,最终基业长青。而一个“来钱如流水”的环境对他们来说的确可怕。就算他们有企业家的胚子,就算他们有杰克·韦尔奇、沃伦·巴菲特或者杰夫·贝索斯的天才,他们也难成大业。因为,周遭那帮才不如己的对手太经得起折腾了。他们今年亏个两三亿,不怕,明年再亏个两三亿,还不怕,反正金库里不差钱。其次,资金如洪水般涌入,导致企业无论好坏都饿不死,都能跟着“水涨船高”。这种情况下,它们就有了制造乱象、参与乱象的底气。譬如,创企们往往会因为有金主撑腰而放胆与对手搞价格战,而谁都知道,这根本不是挽留用户的长久之策。

 

  • 硅谷风投们彼此的竞争激烈得不像话。这最终导致:风投们因为害怕留下坏名声,而在被投对象的董事会中表现得越来越软弱。很多人都知道红杉资本的创始人唐·瓦伦丁,为了能在被投对象的董事会中保有说一不二的权力,他当年可是不惜以铁拳开路的。据《福布斯》报道,瓦伦丁偏爱精打细算型的 CEO。如果他在参加董事会时,发现手头文件上附了活页封面,他甚至会把这层封面撕下来直接搡给 CEO,然后用全会议室都能听清的嗓门儿告诉对方:“这些活页封面太费钱。请把钱花在刀刃儿上。”如今,没有哪个风投那么强硬了——他们甚至不会用合同或法令来左右 CEO,而只能婉言劝说。所以,他们的工作愈发难做了。


 “如今硅谷的融资氛围可不太对……” 图片来自 McCombs Today


当然,这位俯瞰者也有出错的时候。2015 年,他曾放出悲观预言,称今年会有几十家独角兽死于泡沫中,结果,那一年平安无事;后来,电商类创企 Jet.com 在还没卖出一件货时就被估值为 6 亿美金,于是格利便发推称:“看到发生这种事儿,我恐怕结局不远了。”结果,去年 Jet.com 被沃尔玛以 33 亿美金收购,让所有投资者都满载而归。事后格利发推称自己当真看走眼了,而这种坦承在 Jet.com 背后金主、恩颐投资合伙人 Jon Sakoda 眼中,被看作是“值得尊重的”。


势弱与夺取主动权

 

事实上,格利和 Benchmark 对优步的投资更像是对过去失误的一种补救。这种失误常常令其悔不当初:

 

“2002 年时,我们错失了对谷歌的投资。记得当时的理由很充分,并且全都是金科玉律式的‘经验之谈’,什么‘搜索引擎已经是个成熟项目了’,什么‘雅虎的股价已经从 82 美元跌到 10 美元了’,以及‘Excite 最后都破产了’之类的。后来我才意识到:如果你奉行经验主义,那可就麻烦了。后来我们确立了新原则:规无定规、法无定法……”

——比尔·格利采访录

 

于是在 2011 年,他们抓住了优步。当时优步才两岁,估值不过 6000 万美元,其服务也只能算刚刚起步,但格利却投了 1200 万美元的本钱,并成了优步董事会的一员。

 

格利是不是说过如今的风投已经在董事会上日渐软弱?那恐怕说的就是他自己。Benchmark 在硅谷一向以“友善”闻名,例证之一就是:当年进驻优步董事会时,它竟同意让卡兰尼克及其两位同事拥有重要的投票控制权。

 

如此一来,格利就被大大掣肘了。似乎是为了弥补这一点,他成了董事会成员中最操劳的一个。据有关人士介绍,格利一直是卡兰尼克最亲密的顾问,他每周都会和卡兰尼克进行数次交流;而优步之所以能旋风般地在 6 年内扩张到 72 个国家,其中就有格利的功劳。

 

但是卡兰尼克从来就没让格利省心过。事实上,很多曾被格利公开谴责的硅谷病都被卡兰尼克“发扬光大”过。譬如,优步没有首席财务官,并且尽管格利曾多次恳劝,它也一直不打算 IPO;再譬如,优步的烧钱速度一直快得令人咋舌——2013 年打入中国后,因为与滴滴打补贴战它 3 年就烧了 20 个亿。这是卡兰尼克亲口承认的,还记忆犹新吧?后来投资人们聚在一起一商议,说这不行,再不刹车的话优步这辈子都别想 IPO 了。

 

这时格利再也绷不住了,终于罕有地做了一回主。据说去年年中,他出面与滴滴的柳青洽谈,并随即向卡兰尼克力陈合并的利害。不久后,后者终于宣布:以占取合并后之企业的部分股份为条件之一,将优步中国出售给滴滴。至此,优步的投资人们终于扳回一局,而卡兰尼克似乎也因此学乖了些。


再度出山

 

是,只可惜好景不长。还不到一年,优步就进入了急症爆发期——欺骗司机、性骚扰、灰球事件等黑色新闻接二连三,把整个公司拖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而还没歇过气儿的格利,便又忙活起来了。据说最近,他一直在积极反思优步的业务和行动,也一直在帮忙物色 COO——他始终想再尽一臂之力,扳正优步的航向。

 

记得格利去年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说,他之所以对初创公司提出诸般警告,是因为不良行为存在得越久,结局就越难收拾。这话不知是会一语成谶,还是会真得被卡兰尼克听进去。想必格利最想看见的,还是卡兰尼克在《名利场》去年峰会上的谦卑表现。当时他对主持人卡特尔说,优步是犯了一些错,但优步总有办法吸取教训、改善自我,还有,优步要“重头再来”。

 

听了这话,隐在阴影中的格利露出了笑容。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