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衍衡
或许是不谋而合,又或许是行业脉动使然,继阿里派出俞永福整合旗下大文娱业务后,腾讯在近日扩展了COO任宇昕的业务半径——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以及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的三管齐下。
这意味着,实际上腾讯也集结了旗下的大文娱业务并有了自己的“班长”,而2014年腾讯互娱提出的“泛娱乐”或许正好可以用来命名任宇昕执掌的这个“新生”的业务板块,一如阿里的大文娱。
但,既是整合,必然是因为原先各自业务上都存在不同程度令“二马”不满的地方,以两家文娱板块内的影视业务为着眼点来看,不管是阿里影业还是腾讯影业,在互联网+电影的大浪潮下应运而生,却都至今未有大作为。去年末的《摆渡人》(阿里影业)和《少年》(腾讯影业),更是两家公司在主投主控真人电影上的一次巨大失败。
《摆渡人》手里有王家卫+梁朝伟+金城武+网文超级IP+数亿成本的王牌,却只“赢下”了不足5亿的票房;《少年》开画当日排片占比不足8%,第二周周末即跌入0.2%的冰点,累计票房不足1600万。
2017年3月,阿里影业入股的Amblin出品《一条狗的使命》低开高走,如今已近6亿;腾讯影业投资出品的《金刚:骷髅岛》上映5天同样逼近6亿。
这就是两家互联网巨头公司的影业业务当下的真实写照——国产片做得外行,进口片做得内行。
进口片业务之所以两家做得如鱼得水,与进口片本身较为稳定的品质不无关系,而这其实对于参与宣发的公司来说就有了可以发挥自己能量的凭借。在好莱坞全球化的生意模式下,两家大公司的资本实力有能力参与到好莱坞的超级IP项目中,比如阿里影业投资出品过派拉蒙的《碟中谍5》、《星际迷航3》,腾讯影业联合出品过传奇的《魔兽》、《金刚》,于是两家中国公司在本土巨大的营销实力也因此得以呈现。
这样的成绩单,不止是阿里、腾讯,实际上更早出发的乐视影业亦是如此——在宣发上虎虎生威,但在内容开发上却总是让人无法感受到互联网所标榜的伟大创造力。
那么,互联网电影公司应该在内容生产的上游成为了不起的创意者吗?
大可不必——Studio(大片厂)的玩法应是做自己最擅长的,投自己风险最可控的。
移动互联网已经融入了中国用户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移动支付还是外卖到家,无论是电影网票抑或是共享单车,我们丝毫不逊色于美国,甚至在一些领域还更胜于美国。BAT已经在互联网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发展了林林总总的基础设施,并由此促进了实体经济,比如淘宝、京东成就了中国的快递业,繁荣了义务小商品市场以及中国的制造业。
然而,就像阿里2012年自己做手机最终吞下苦果一样,作为服务提供商的互联网巨头擅长的是提供市场秩序所需的创新服务,而非提供买卖双方交易的产品。就像我们常说的,政府要做的应是提供更好的市场经济秩序,而非自己入局成为裁判的同时又做运动员——在一些领域国有企业的低效率甚至失败,也恰是因为政府角色的错位。
阿里大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
以视频网站为例,过去盗版横行,如今连A站、B站都已秩序井然,从免费到付费会员,市场的秩序升级令玩家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也令内容质量不断提升,尽管网大、网剧仍然与美国有相当距离,但产量、质量的提高也都是有目共睹。
是因为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主投主控的产品变多了引起的吗?当然不是。
广告收入模式、付费分账模式的引入激励了无数的业内外创作者、生产者和资本的涌入,即便良莠不齐,只要市场持续提供优胜劣汰的秩序即可逐渐提升市场活力,创造更大产值。
扶持优质内容或是掌握优质内容不代表自己必须下场做优质内容,对于互联网电影公司来说亦是如此。
何必非要成为创造者,做一个发现者、加持者以及收割者有什么不好的呢?生意在于盈利的多寡,而不是盈利的伟大与否,创意才需要伟大,让无数的个体去完成伟大的梦想,互联网电影公司要做的应该是成就伟大,而不是成为伟大。
环球之于康卡斯特、派拉蒙之于维亚康姆、二十世纪福斯之于新闻集团、华纳兄弟之于刚刚收购了时代华纳的AT&T,为什么好莱坞四家巨头影业如今都已“委身”传媒集团?
原因很简单,内容尽管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原动力,但对于大公司、大玩家来说,不可替代甚至能达到垄断优势的竞争壁垒一定是在于发行,在于内容通达的渠道。
从影院到有线电视,再到互联网,每次媒体战争,概莫如是。
巨头的零和博弈在于发行,在于内容的到达,上游的内容生产竞争越充分,发行端的大玩家就越受益——用户的时间、精力有限(排他性)就决定了“到达”的稀缺性。
俞永福不惜血本让淘票票不断冲击市场第一,最近又收购大麦网占位演出发行市场,可以看作是阿里大文娱掌舵者对大文娱板块业务落点的定调。
回看去年《魔兽》一役,当时腾讯为此在体系内所做的宣传部署是由腾讯互娱旗下的腾讯影业作为营销主阵地,并调动了社交网络事业群SNG、腾讯互娱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协同作业,其中包括企鹅影业的支持。任宇昕如今手握IEG(互娱事业群)、OMG(网络媒体事业群)、MIG(移动互联事业群)三块虎符之后,所掌控的泛娱乐业务板块上的宣传营销能量已是不可估量。
所以,互联网电影公司又何必执念于开发、制作意义上的主投主控呢?做一个Studio,把渠道壁垒做高,吸引好内容,或是增加收割好内容的筹码,帮助好内容触达观众,从大公司生意的角度来说才是正途。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请联系:壹娱观察(个人微信ID:yiyuguancha6)
壹娱观察(公众号ID:yiyuguancha)想做中国电影产业和泛娱乐产业的望远镜和声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