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为什么越混越惨?
2017-04-05 07:33

华谊兄弟为什么越混越惨?

3月28日,华谊兄弟(300027.SZ)发布的2016年财报显示,营收35亿,同比下降9.55%;净利润8.08亿,同比下降17.21%。


上市八年以来,华谊兄弟首次出现业绩下降。是偶然的“马失前蹄”,还是积弊终于“显山露水”?


失去“王座”

 

想要知道谁是电影领域的王者非常简单,只要看当下票房、口碑最旺的几部影片是谁家出品的即可,比如拍出《甲方乙方》、《非诚勿扰》的华谊兄弟。

 

从2014年开始,华谊兄弟逐渐失去王者地位,集中表现为两点:寄予厚望的大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能“一炮打响”,比如《摇滚藏獒》、《我不是潘金莲》;在产业链中的角色时常显得无足轻重,比如《寻龙诀》、《魔兽》。


2013年

 

回过头来看,2013年竟然是华谊电影事业的巅峰。《2013年度报告》提到的影片有《十二生肖》、《西游降魔篇》、《大明猩》、《忠烈杨家将》、《海啸奇迹》、《控制》、《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私人订制》等8部。除《海啸奇迹》之外,7部影片总票房为31.2亿(数据来自《猫眼专业版》)。


2013年,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的总票房分别为31.2亿和23.2亿元,华谊兄弟领先34.5%。

 

2014年

 

2014年,华谊兄弟的电影事业出现断崖式下跌。《2014年度报告》提到《私人订制》、《前任攻略》、《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记》、《人间小团圆》、《白日焰火》、《整容日记》、《有一天》、《一个人的武林》、《撒娇女人最好命》、《微爱之渐入佳境》等7部“主要影片”。此外,华谊兄弟还参与了《整容日记》和《死亡派对》的发行。


2013年7部片子31.2亿票房,2014年10部片子还不到9.9亿。其中,一手包办出品及发行的《有一天》上映15天仅获199.6万票房。



2014年,光线传媒投资发行的12部影片总票房达31.4亿,相当于华谊兄弟的三倍。其中《爸爸去哪儿》、《分手大师》、《匆匆那年》分别为6.97亿、6.65亿和5.89亿,而华谊兄弟全年只拿出一部票房超过2亿的片子。


没想到光线传媒会超越华谊兄弟,更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

 

2015年

 

2014年,华谊丢掉票房冠军而且输得很难看,或许是“大意失荆州”吧。


2015年初,王中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翻篇儿,赶紧翻篇儿!2015年对我来说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年。”

 

在《2015年度报告》中,华谊兄弟提到的影片有13部之多:《微爱之渐入佳境》、《功夫3D》、《奔跑吧兄弟》、《天降雄师》、《失孤》、《少年班》、《栀子花开》、《命中注定》、《三城记》、《前任2备胎反击战》《坏蛋必须死》、《寻龙诀》、《老炮儿》。


13部影片的总票房约为43亿,算是打了个“翻身仗”。



在王中磊期待的2015年,华谊兄弟打的是带引号的“翻身仗”?


首先,《寻龙诀》、《奔跑吧!兄弟》均由万达影视主导,华谊跻身“联合出品”、“联合发行”之列(当时华谊与万达尚未交恶),两部影片对华谊2015年的票房贡献达18.47亿。《微爱之渐入佳境》的8900万票房是2014年的“长尾”。剔除这三部影片,2015年华谊兄弟总票房仅为23.2亿。

  

其次,光线传媒2015年票房达56亿。虽然光线也有“水分”,但“掺水VS掺水”、43亿对56亿,华谊未能夺回电影票房冠军。


最后,华谊兄弟占主导地位且票房较佳的只有《前任2》和《老炮儿》,两部影片票房分别为2.52亿和9.03亿。而光线传媒一部《港囧》的票房就超过16亿。

 

2016年


2016年,华谊的几部“重头戏”——《老炮儿》、《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取得较好的口碑,票房却不及预期。《我不是潘金莲》未突破5亿、《罗曼蒂克消亡史》仅为1.23亿(跨年放映)。


《2016年度报告》提到的影片有:《寻龙诀》、《老炮儿》、《纽约纽约》、《灵偶契约》、《奔爱》、《魔兽》、《摇滚藏獒》、《陆垚知马俐》、《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等10部,总票房31亿。



在一些媒体上,华谊兄弟号称“全球总票房65亿”。#比光线传媒多1个亿#


华谊兄弟没敢在财报里提这个65亿,因31亿国内票房中,《魔兽》已经占了47.5%,而34亿海外票房基本全是《魔兽》。


剔除这部由环球影业、传奇影业、暴雪娱乐们主导的美国大片,华谊兄弟的全球票房还不到17亿。“蹭大片”的粉饰能力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事不过三,华谊已经失去曾经的江湖地位而且看不到翻盘的迹象。


财务数据折射出“去电影化”


2014年之前,华谊兄弟的自身定位是“影视娱乐”公司,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和影院都是一级主营业务,财报会披露每项业务的收入、成本。


2014年之后,华谊兄弟不想只做影视,要扩大自己的业务版图,改变公司内外对华谊的认知。于是影视娱乐、互联网娱乐、品牌授权成为并驾齐驱的“三大主业”。电影及衍生、电视剧及衍生、艺人经纪、电影院成为“影视娱乐”的子项,不再单独披露营收和成本。


2011年到2013年:电影板块举足轻重

 

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是华谊兄弟的“三驾马车”(后来被统统归入“影视娱乐”板块)。

 

电影业务不仅带来丰厚收入还为华谊赢得巨大声誉,成为支撑上市公司数百亿市值的核心因素。


艺人经纪业务收益不高,且逐年下降。其实,华谊涉足此项业务不为赚钱,而是想在艺人培养、管理上插一手,多少借鉴了香港TVB(邵逸夫开培训班、办选美、搞艺人经纪)。尽管艺人成长过程中需要大量帮助、指导,但“家长制”艺人管理模式不一定适于个人利益最大化诉求——华谊的经纪公司能帮助艺人与华谊博弈?


2013年,电影板块营收突破10亿,同比增幅达76.4%。电视剧与电影业务相得益彰。2013年,电视剧板块营收突破5亿,同比增幅36.1%。

 


在电影业务达到“巅峰”的这一年,华谊兄弟市值于9月创下368亿新高,距创业板第一仅一步之遥。


按照后来的划分,2011年、2012年、2013年“影视娱乐”板块营收占比分别为91.4%、97.5%、97.6%。

 

电影产业链很长,电影公司可选择参与一个或多个环节,如出品、制作、发行。出品还是联合出品、发行还是联合发行,显示参与者充当的是主角还是配角。


角色不同,经济效益自然大不相同。


因此,给华谊带来声望和营收的电影业务,在利润方面却有些起伏不定:


2011年,电影业务毛利润仅为6800万,而电视剧业务毛利高达2.37亿;

2012年,电影、电视剧毛利润分别为2.16亿、2.13亿,几乎相等;

2013年,电影业务异军突起,实现毛利润5.94亿。

 


2012年,华谊兄弟“电影及衍生”业务毛利润率为35.3%,2013年为54.9%。一般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毛利润率升降一二个百分点都是大事儿,电影公司却一下子波动了20个百分点!


感到影视业务“靠天吃饭”或许是华谊多元化的缘由之一,殊不知其它行业也要靠天吃饭,比如网络游戏。


2014年到2016年:影视板块权重下降

 

重新划分后,“影视娱乐”板块的佳作少、票房不理想,与行业影响力下降对应的是营收增长缓慢。


早在2013年,电影、电视剧、经纪、影院四项业务营收合计已达19.67亿。从2013年到2016年,华谊兄弟影视业务营收增长了30.6%,年复合增长率仅9.3%。

 

“互联网娱乐”曾被寄予厚望,这个板块主要包括以“华谊创星”为平台的多屏互动业务和“广州银汉科技”的手游业务。2014年,华谊兄弟“互联网娱乐”一飞冲天,取得7.78亿营收,同比增长3222%。表现最抢眼的是银汉科技,5月份开始并表,半年报显示收入近7500万元。


2014年11月,华谊兄弟完成36亿元的定向增发,认购者包括阿里(8.08%)、腾讯(8.08%)及中国平安(2%)。


虽然电影业务被光线传媒抢了风头,却同时获得“AT”认可,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015年,互联网娱乐板块营收进一步增至8.61亿,同比增幅收窄至32.57%。2016年,营收只有6.76亿,同比下降21.47%。#不知AT投资华谊是看上了电影还是游戏?#

 

“品牌授权”本质上是影视产品的“长尾”收入,“影视娱乐”板块黯淡,品牌授权业务的想象空间有限。

 

2016年报显示,“影视娱乐板块”收入25.69亿,同比下降9.3%。

 


2014年、2015年、2016年,“影视娱乐”板块营收占比分别为50.3%、73.1%、74.0%。


概括地说,多元化努力取得的进展就是将影视娱乐营收占比从95%以上降至75%以下。

 

三大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盈利能力也出现下滑。

 

2016年“影视娱乐”板块毛利润为10亿元,毛利润率39%。而合并前的2013年,电影及衍生、电视剧及衍生、艺人经纪、电影院等四项业务毛利润共计10.7亿,毛利润率为54.8%。


 

除了拍电影,在其它领域都是“跑龙套”

 

1)20次减持掌趣科技


2010年6月,华谊兄弟以1.485亿元代价获得掌趣科技22%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13年5月13日,华谊兄弟所持掌趣科技15.73%股权解禁。当天华谊兄弟就减持套现9280万,隔日又套现1.925亿。#完全不顾吃相#


截至2016年末,华谊兄弟累计持减掌趣科技20次,合共套现23.77亿元。其中2016年套现12.76亿,确认“投资收益”7.45亿,相当于2016财年净利润的92.2%!


20轮减持过后,华谊兄弟仅持有掌趣科技1.4%股权。按掌趣科技目前股价,华谊兄弟所持股票市值约为3.4亿,最多还能吃一年老本儿。

 

除了每年卖些掌趣科技换钱,华谊兄弟还于2014年8月出清耀莱影城股权(对价4.64亿)。


发展了N多年,华谊旗下影院才不过19家。饱尝渠道之苦后,华谊兄弟开始加大终端布局力度,计划5年内跻身院线前列并一口气成立“华谊”、“华影“两家电影发行公司。#早干什么去了#


2016年参与10部电影的制作、出品或者发行,整个公司忙了一年才获得10亿毛利润,而12次减持掌趣科技却赚到7.45亿净利润。但人们对华谊的尊重、市值对华谊的估值还要看10部片子,而不是12次减持掌趣科技。


 2)副业不能挑大梁


除了收获,华谊兄弟倒是没有忘忘记耕耘,仅2015年新增投资就有孚惠成长资管中心(投资2亿)、北京华远嘉利房地产开发(投资4亿)、上海刃游网络科技发展(增资3000万)、东阳美拉传媒(以1.05亿元收购)、东阳浩瀚影视娱乐(以7.56亿元收购)、北京英雄互娱科技(1.9亿)。#不知收成如何#

 

王氏兄弟有商人的精明。收购的华谊浩瀚时与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等明星股东签下对赌协议。明星们保证五年内每年净利润9000万和15%的年增长,不足部分需自掏腰包补上。对冯小刚与东阳美拉,则要求每年一亿元净利润和15%的年增长。

 

失去“影视娱乐”领域龙头地位,凭资金规模和行业经验,华谊兄弟在资管、网游、房地产领域只能充当无足轻重的“小龙套”。


以游戏为例,2015 年全产业收入达 1400 亿,其中腾讯、网易分别为 400 亿、150亿,华谊只有不到 10 亿。

 

即便侥幸获得高于“影视娱乐”的收入,华谊兄弟凭副业也难以赢得尊重及估值上的加分。


关于华谊,我还对比光线最近几年的表现,为虎嗅会员撰写了【创新案例009】

票房收入如今仅为光线一半!华谊掉队的教训》大致对比光线这几年的快速增长,分析了业绩背后,一家想“做电影”,一家想“去电影化”的不同的战略和实现路径。


欢迎点击这里,或者扫描下方骚气的二维码,加入虎嗅会员,和我们一起见证创新案例库的成长。除了享受全年30多篇前沿创新案例剖析,还有全年52周行业分析,以及40多次私密会员圆桌。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