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拂女 吴立湘
《白鹿原》停播了!
4月17日下午,娱乐资本论综合了多方可靠信源得知,才刚播一集的史诗大剧《白鹿原》因为“政治原因”遭遇紧急停播。
说起这部剧,真是一部风雨飘摇的悲催史:立项就花了十年,起始投资2.3亿又超了6、7000万,没编剧敢接还几易导演,首播收视率两家卫视均未过0.7%,今天(17日),又遭遇了最后一击!
它还能不能复播?什么时候复播?没人知道。
都播了一集还被咔擦中止,这在国产剧史上也是少有的事。上一部因为所谓的“政治原因”被停掉的史诗剧,还是张黎的《走向共和》。而另一部影响过大的禁播剧,则是涉嫌影射“上海第一秘”秦裕案的《蜗居》。
涉及政治相关的电视剧投资风险之高,令投资人望而却步。即使是有最高检为其背书的《人民的名义》,在筹备时也有几家投资方临时撤单。
“投到了这剧的机构确实牛,但没投到的也不是傻。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搁我身上我也不投。”一位投资人在圈内如此直言。
其实最近《人民的名义》热播,确实带动了一批反腐IP、官场IP的热炒,甚至带来了不少风投关注。而当年新任领导班子组建、尤其是几次文艺座谈会之后,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在按照“书单”谋划影视新作。
但一边是大尺度论政治的《人民的名义》持续热播,吃瓜群众纷纷歌颂“越来越开明”,一边是《白鹿原》被突然中止,冷冰冰的现实给人泼了一盆水:尺度并没有大开,类似这样的文艺作品,其风险依旧不可控!
紧急停播?几次挪档已有先兆
首先复盘事件经过:大约在下午三四点,微博上已经全都是“白鹿原 停播”的消息,但当娱乐资本论第一时间致电该剧制片人时,他却一脸懵地表示,完全没听到这个消息。
到了昨晚,小娱发现江苏卫视在此时播出的是电影《港囧》,而安徽卫视播出的是综艺《耳畔中国》。据内部人士透露,目前接档剧都已经定好,“只等明天一起发布新公告。”
实际上,剧版《白鹿原》的命运确实很不顺利。去年秋季,是该剧第一次定档,当时安徽卫视已经打出预告,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但之后播出消息又再次杳无音信,微博博主@影视剧透社称,因为《白鹿原》没能如期过审,才空降了一部都市剧来“填档”。
娱乐资本论梳理资料发现,当时《白鹿原》已经杀青长达九个月了(2016年1月15日杀青),也就是说,后期、审查均耗时不短。接着,2016年年底,该剧将要播出的消息再次弥漫坊间,但这次,消息也很快销声匿迹,小娱当时已求证片方工作人员,对方只用“后期制作尚未完成”来回应。
种种迹象都表明,作为一部史诗大剧,即使初次审查最终通过了,但只要剧中涉及敏感人物和剧情又要重新审查,《白鹿原》的前前后后折腾肯定比一般电视剧要复杂得多。如今被紧急停播,也许早有先兆。
漫漫十年立项路,却仍遭无情“剪刀手”
值得一提的是,《白鹿原》光立项就折腾了十年。能把这部陕西的鸿篇巨著搬上荧屏,是“影视陕军”领头羊光中影视董事长赵安和他兄弟赵军(也是该剧总监制)的毕生心愿。
这部剧为何立项如此难?小娱请教了执笔过历史正剧《抗倭英雄戚继光》的编剧汪海林,他认为,小说本身属于史诗名著,可能在立项时被划分到了“重大历史题材”作品,所以审查会特别严。
何为“重大历史题材”?特指总局关于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涉及到朝代更迭、知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会被划分到这一题材。而这一题材的审查过程是:先要审全剧本,然后成片初审、播出前还要再审。
说到这个机构,不得不提到张黎导演的《走向共和》。虽然2003年一时登陆央视一套的黄金档,但由于剧播到中后期,引发业内人士和历史学界质疑等问题,该剧并没能如期完成播出,而被迫中断下档。为免出现《走向共和》类事件,为了加强此类题材的管理和审查,广电总局专门成立了对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和特约审查单位。
资料显示,2015年和2016年,全年近400部国产剧中,“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仅仅有7部和8部,占比很低。小娱曾经报道过的《大秦帝国3》,2013年就已杀青,之后即使经历了换演员重拍事件耽搁了一段时间,但主要还是因为来来回回的审查,以及卫视的档期配合,才拖到了2017年播出。
其实剧版《白鹿原》遭遇这么多“变故”,其实在小说阶段就已有先兆。当年茅盾文学奖评比时,主办方对原版小说中一些人物的命运走向和结局认为不妥,要求陈忠实重写一版,这才评上了奖。
是哪些人物的哪些结局?据资深书粉透露,书中参与共党的鹿兆鹏,是个老革命,在白鹿原上搞农运和农民讲习所,土地革命时期也当过副政委,这个人要说原型可以追溯到粟裕,但在书中他到解放前夕竟然还只是一个联络科小科长,不得不引人侧目。
更重要的是,最后,鹿兆鹏还落得生死不明的下场。以及白灵、王政委、黑娃等人都曾投身革命,但结局都很惨。而毕政委、白孝文等投机分子倒是“苟活”了下去。
一言以蔽之,通过这些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折射出来创作者对很多已经被定性了的历史事件的态度和看法,而陈忠实本人的悲观历史主义观,及其对1966年事件的一些看法,也让人无法忽视。
投身革命的鹿兆鹏
汪海林也告诉小娱,这种题材的电视剧,叙事视角、剧情细节、人物命运走向等其实被抠得很严,书中有“乡约”、“祠堂”等大面积的封建宗法制的描绘,是故事的重要大背景,而且创作者的态度其实有些语焉不详,“白嘉轩给予那么多同情给宗法制度,那推翻三座大山还有什么意义呢?”
实际上,这些敏感问题,《白鹿原》剧方肯定已经意识到了。仅播的一集中,能看到好几处明显的删减痕迹,封建宗法制背景被弱化了不少,如果不是演员们身着民国打扮,几乎都看不出是哪个时代的戏,“拿粮食换媳妇”这种封建“糟粕”也点到即止了。
从叙事视角来看,原著中的旁观者视角变成了白嘉轩的主观视角,主打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亲子关系、同族关系等等。总而言之,原著中那种冷静旁观者对那个年代农村“愚民”们盲婚哑嫁的宿命悲哀已经没了,如果不是《白鹿原》翻拍,它可能就是一个时代的一批人的爱恨情仇而已。
即便如此小心翼翼,它还是被紧急停播了。
达摩克利斯之剑
实际上,《白鹿原》有一个“难兄难弟”,那就是2003年播出的《走向共和》。该剧于当年4月播出,但在1个月后便火速被禁。
至于被禁的理由,有媒体曾报道张黎的含蓄解释,“不可能全部都是客观的、一点我自己主观的内容都不存在,你少不了对某些场景进行解读,这里面也有个人情感的部分。”
也就是说,审查可以过,但此一时彼一时,审查时没问题不代表播出后也会一帆风顺。对于这种题材的电视剧来说,也许审查不是最难过的,最不可控的是播出后的民意解读。一旦在野的舆论形成了,给当局造成了解决的压力,电视剧被中断生命便有迹可循了。
即使是近期的弄潮儿《人民的名义》,播出无恙、天天高收视高话题,民间的解读也不是可以随心所欲、自由发挥的。
小娱从多位媒体同行处得知,近期关于该剧的人物命运走向分析的稿件过多,涉及到可能扰乱社会民心等理由,有关部门已对多家主流媒体发过口头警告,不允许再就此大做文章。
此前小娱在微博看到的例如“侯亮平的身世揭秘,原来他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继承人”、“祁同伟的黑化之路,才是这部剧的尺度所在!”等揭秘性文章,也早已因不可抗力被删除。
看来,看剧就看剧,乐呵乐呵“达康书记”的表情包即可,万勿深度解读。即便是那些错过了这部剧投资红利的投资人们,他们也并不会觉得可惜;毕竟,谁也很难预料高回报高风险的VC行业,风险会高到什么程度。对于这样的项目,“回避”、不去趟这趟浑水,其实是最安全的方式。
对不起,这是高育良书记
据汪海林透露,他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在审查时也遭遇很大压力,戚的事迹除了抗倭还有北上朔边,但可能涉及到民族争端,所以这条线索性没让写;而打日本人的片段也被删减了大半。最后,剧是如期播出了,但看上去戚这个人只剩下抗倭了……
“我们这说是文艺工作者,其实还是意识形态工作者,审查部门的意见还是要时刻揣测的。”汪海林直言。由于被绑手绑脚、这也不让拍那也不让写,加上审查过程极其复杂繁琐,这些年来碰这个领域的从业者是越来越少了。
而且,这种苛刻的审查会给制片方设立很高的成本屏障,试想,要先拿全剧本去审查,能过的才能拍,首先就要支付一笔编剧的费用,而全中国能有如此水平的编剧又有几个?而如果不能拍,这笔费用管谁要去?
何况,《白鹿原》的剧本,是编剧申捷耗时两年半、从原著的五十万字扩到了七十万字,阅遍几十本小说写就,加上总投资的2.3亿(还追加了6、7000万),这次的紧急停播事件,对平台方安徽、江苏卫视以及独家网络版权方乐视视频来说,都是五劳七伤。人力物力的耗损无法用言语表达。
对于投资人来说,经此一役,也许未来在投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时会更加谨慎吧。
说一个故事吧,余华当年和张艺谋拍《活着》,张艺谋对余华说,这些敏感镜头应该这样拍才不会被删除。余华听了觉得很佩服张艺谋,真是和总局身经百战。但是到审片意见下来之后,余华发现这些敏感镜头还是一个一个被删掉了。
余华说:“我从此再也不佩服张艺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