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亿经费0转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
2023-08-11 08:10

1.31亿经费0转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塔Pro(ID:Cingta-Pro),作者:青塔Pro,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困难,1.31亿经费未实现转化

2. 广西审计厅公布9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包括低转化率和资金闲置

3. 科技成果与转化应用之间需要平衡,不能只追求项目和发表论文

累计投入科研经费1.31亿元,实施科研项目862个,实现成果转化0个。


近日,广西审计厅公布了9所区管高校2020~2022年度财政补助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项目立项聚焦重点不够突出和结余资金闲置等。


图 | 1.31亿科研经费,成果转化率为0


这一消息,让大众重新关注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难的话题。


虽然科技成果转化并非是衡量科研投入的唯一指标,“0转化率”也不代表没有任何成果产出。但低转化率,在高校普遍存在。


难走出高校的科技成果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中国高校发明专利实施率为16.9%,其中产业化率仅为3.9%;相对而言,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8.1%


科研体制不通畅、市场机制不完善、支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让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整体效率极低。


其中,难以绕开的“国有资产增值保值”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瓶颈。高校属于事业单位,而科技成果属“国有无形资产”,同时受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系列管理规定的两套规定约束。


一项专利一旦经过评估,就意味着可能要承担国资流失的风险:项目没做成、企业清算破产、项目失败……所以很多时候,高校会慎重考虑,有时还不如不做。


因此有人感慨:“一项专利技术成果烂在大学,一分钱不产生,不叫国有资产流失。”


图 | 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困扰着科技成果转化


国有资产,也让投资人敬而远之。某创投圈著名投资人曾说,自己一分钱都不会投给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龚怡宏在接受采访时解释道:“国有资产就像一个悬在脖子上的宝剑,将来公司去上市也好,或引入第三方投资方也好,大家的股份都会被稀释,这个公司要是没做成,估计不会有人找你麻烦。如果做得非常成功,发了大财,可能就有人跑出来了说,学校怎么才占这么一点股份,是不是国有资产流失,是不是通过各种不正当的操作,把国有资产转移成个人资产了。”


指挥棒的影响


一位工科背景留美归国的科研人,曾直言:科创氛围在大学依然淡薄


国内的“非升即走”制度,让高校老师在获得长期教职之前,更看重发论文、接项目和评职称。科技转化落地,并不是他们当前最重要的事。


许多教师定课题,并不看重技术现实的转化和应用前景;即使申请专利,也是为了结题验收、职称评定。


本次披露的广西审计报告也折射出这一问题:三所高校实施科研项目2075个,其中预算经费10万元以下的论文型科研小课题项目多达811个,占比39.08%。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也多次指出,当前科技成果转化难与科研评价机制有关。


现行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适用基础研究,并不适用于应用类、技术开发类成果的综合评价。科研人员职称评定、项目申请也较少考虑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或者权重很小。


中国的发明专利有效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2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21.2万件,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4件。


专利基数大,但质量堪忧,是目前的共识。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中国人民大学的沈健教授曾撰文表示,是“数量至上”的激励政策和评价导向导致的。


政府和高校出台了各类专利补贴、资助与政策;专利又可用于职称评定、聘期考核、绩效奖励;申请专利几乎无门槛,前期又缺少质量把控机制……专利申请量才会如此高涨。


图 | 有网友分享自己一年申请了8个专利


“我们存量很大,就算是按照总量乘以哪怕1%挑出来,好像也不错。但谁愿意付钱筛选大量质量差的专利?”派富知识产权投资运营公司总经理胡晓伟指出问题所在。


“往往同一个课题,同一个方向,可能全国有上百家高校在搞,做出来的东西又很一般。源头不好,如何转化?”


让知识走向市场


让知识走向市场,并不容易。国内一直缺少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专业的人才和服务机构。


技术转移转化工作需要具备知识产权、法律、管理、行业等复合型背景的专业人才。而高校院所受制于自身体制机制,很少吸引到此类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院所负责转移转化管理的人员较少且多为兼职。


财新曾报道,不少研究所有数百名科技人员,却往往只有3—5人负责技术转移,且负责人大多为行政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商科背景。


据《报告》统计显示,592家高等院校自建了技术转移机构,占高等院校总数的40.1%。


近年来,我国也正在不断推动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建设。


2020年,科技部、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国创新能力强、科技成果多的高校普遍建立技术转移机构,体制机制落实到位,有效运行并发挥作用。培育建设100家左右示范性、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图 | 科技部 教育部印发相关意见


2021年,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遴选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20所“双一流”高校,作为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


青塔此前统计了连续5年进入科技成果转化50强的高校,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连续占据全国第一和第二位。



单就本次“广西一高校投入1.31科研经费,零转化”的事件,有不同的讨论声音。


有人主张,科技成果与转化应用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投入产出关系。大学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当仰望星空,做引领未来的灯塔。如果在成果转化中投入过多兴趣,并不见得是好事。


但也有人指出,本次审计报告中的9所高校均属于地方本科院校。从办学定位来看,这些高校应当开展应用研究,而非基础研究。以科研成果转化率,评价学校的科研投入收益,是合理的。


是专心科研做好基础研究,还是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这也并不是一道“二选一”的课题。


在这次讨论中,我们应当警惕的是:只追求项目和发表论文的闭门科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塔Pro(ID:Cingta-Pro),作者:青塔Pro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