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漫画,怎么才能真正做到“本土化”?
2023-08-14 18:15

国产漫画,怎么才能真正做到“本土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漫画异言堂(ID:manhuayiyantang),作者:漫画异言堂,原文标题:《漫画本土化到底是个啥?》,题图来自《一人之下 第二季》

文章摘要
1. 本土化是指将国产漫画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使其更符合国内读者的口味和需求。

2. 本土化并不仅仅是指元素的替换,而是要考虑元素与文化的相容性。

3. 本土化的作品不仅可以吸引国内读者,还可以输出给国际读者,提升中国漫画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漫画的本土化到底是什么?


漫画这个行业里大部分读者,作者,从业人员可能都是以日漫作为自己漫画生涯的开端,开始了解和接触这个行业的。但随着国漫逐渐的发展,本土化这个词越来越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节目视频的评论区下面也经常有人提及这个问题希望可以聊一下。


其实说到本土化我们没办法聊得很宏大,因为想要很彻底地讨论这个问题要钻研各个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传承、产业结构、作品定位等等,目前还没能够这么全面地去了解,所以本土化其实是个很庞大的话题,不过这篇文章想从另一个我们找到的角度来跟大家聊聊关于国漫的本土化,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漫画的本土化到底指的是什么。


二、本土化就是指元素?


一部分人可能现在看到本土化这个词的反应就是元素。


比如是中国的本土化的话,那么可以写个道教,写个修仙,写个朝廷,仿佛只有这些才是本土化,那写个西幻,写个骑士,写这些元素是不是就不是本土化了?


从素材上来说,影视行业会有这样一个现象。很多改编剧会买韩剧或是美剧来做改编,因为作品原著的传播力度广泛,口碑好,但为什么改编的剧往往都滑铁卢了呢?


其实在漫画行业也有这种现象,在日漫中经常会出现日本的忍者,如果看过这类漫画的人应该会对这个职业有着一定的了解。不管是多强的忍者都有主公,忍者要辅佐他,完成他布置的任务。忍者需要做到的是忠诚,是影子。所以很多的漫画作品中无论少女漫也好,或者是一些忍者相关的漫画也好,故事里的忍者角色都有一个要去辅佐的人。


当它被运用到少女漫里将女主设定在主公的位置上,故事里的忍者就是为了保护她而存在的,当他们都来争取这个主公的喜爱的时候读者会觉得是一件能接受并且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我们看到的忍者文化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当这个女孩表现出她作为主公很关心她的忍者,想把这些忍者的生命看得和自己同样重要的时候就能感动这些忍者。


《忍者四重奏》


相当于一个上位的人,把下位的人的生命价值看得很高,那么当角色感动的时候读者就能理解,这是日本忍者的特性。


因为有着这一明确清晰的特性,即便故事搬到现代背景,依然讲述忍者体系下的故事的时候其实读者的接受度依旧是很高的。因为对于忍者的特征,职责和体系已经有着明确的了解,只是故事背景从古代变成现代,但也并不影响它本身。


那么如果当这个漫画是个中国故事,是个国漫的时候呢?它的故事如果和上面的结构一样,但只本土化了这些忍者元素,把“忍者”变成我们的各个武侠流派,分成少林、武当、峨眉,这些流派的掌门人大家全都去保护女主,不觉得有点奇怪么?


即使同样放在现代的背景下,将武林现代化,保护女主并且因为女主的认可而喜欢女主,是不是也会有点奇怪?


因为我们从小接触到的武侠文化,武侠小说无论金庸还是古龙,这些门派都是有头有脸的大门派,他们并不受到一个什么人或者团体管辖,他们之间互相尊重但也互相争斗,有时亲近有时敌对。但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武林盟主这个位置,所以才会有华山论剑,光明顶之战等等。



武林盟主,是要靠真刀真枪打下来的,并不是说靠取得某人的欢心才能得到这个位置。像忍者设定中那种天生主人的姿态在中国的武侠里面并没有,那把忍者的元素直接安在武侠的故事里面可能就很难理解。


因为读者会问这样的问题:这些大门大派的掌门人们为什么围绕着这个女孩转呢?


放在国漫中如果想让这些门派的掌门人觉得这个女孩很好很吸引他,那这个女孩是不是可能需要武功第一?打败了其他所有的人?还是一些什么其他的原因?但归根结底它跟忍者元素里那套体恤忍者,说一些关心的话,将他们的生命看得重要其实是不同的,结合中国本土化来看当然不能直接搬来用。


所以如果没有考虑到上面的情况就把一部忍者作品本土化直接转化成我们的作品,仅仅只替换了忍者元素,一定会很奇怪。其实影视的改编包括前面举的漫画的例子都表现出如果只是元素上面改变的话,总会有一些中间的东西是理不顺的,会看起来很别扭。


三、元素并不限制本土化


上面说到本土化并不是把其他文化的元素直接替换成我们对应的元素就能成立的,而是要去思考元素和文化的相容性。那么肯定有人会觉得既然这样是不是就不能用这个元素了?以后以本土化为目标的话是不是很多元素不能用?


关于这点我们觉得不是的。 


四、不同地域的同一题材对比


每次说到这个话题其实都有个很好聊的例子就是《加勒比海盗》和《海贼王》。




如果我们提起海贼,日本肯定能想到《海贼王》,美国就是《加勒比海盗》。这两部作品都选用了西方海盗的文化元素,如果仔细去看《海贼王》的话,不管是海军的舰制也好,路飞经过的城镇也好,其实大部分都是有着西方特色的建筑。



包括造船中心七海之都,那个也是以船代步的威尼斯的城市环境为原型来进行创作的。除了和之国篇有满目的日本元素之外,整体上《海贼王》还是充满了西式海盗的元素,无论角色的名字和服饰都不日式。



但这两个故事,《加勒比海盗》是加勒比海盗,《海贼王》是海贼王,并不是加勒比海盗。《加勒比海盗》按照西方的海盗传统,海盗和王室有勾结有一些权力的纷争。主角杰克船长是个非常自由的人,自己中了诅咒之后为了解咒一会儿和人合作一会儿又背叛,有时看似真情待人为了自己的目的有时真的真情待人,让你着迷又看不懂,义气又无情,热情又冷漠,聪明又古怪,杰克船长的魅力就是他的自由不受约束,而看着这样的杰克船长的观众们也会觉得他有魅力。


而《海贼王》的魅力在于,我们先不去谈整个日本文化,就只聊《海贼王》本身所在的周刊少年JUMP这本杂志。周刊少年JUMP给自己的定位是“友情,努力,胜利”,而《海贼王》就是这么一个非常JUMP的故事,它即便用了很多西方的元素,它还是个JUMP的故事。路飞为了找到ONE PIECE而踏上他的梦想旅程,在旅行的途中结识了各种各样怀揣着不同梦想的同伴,一起帮助弱小打败强敌,非常正统的友情,努力,胜利的JUMP系故事。


尾田的采访视频里聊到他在做《海贼王》的时候参考的书也多是武士道相关的书,包括一些日本古代的将士比如源义经等等。多是讲述日本精神和历史的书籍,所以尾田做的还是个日本的故事,内核是他生长的这片土地带给他的思想,他只是元素用了西方元素,这种元素都是共通的,但精神内核是他的本土。


那么我们可以讲海贼的故事么?


我们当然可以讲,但你的故事是不是可以脱离《加勒比海盗》,脱离《海贼王》,一个中国人讲的海贼的故事是什么样子的呢?希望大家思考的时候要想到元素之外还有别的东西才是更需要注意的,我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成长了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在这片土地上难道没有什么事情是能写出来的,是能让你写出来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思考么?


上面提到了海贼元素在不同地域的不同表现,可能有人会觉得海贼是一个偏离正常生活的题材,可能会想是不是只有偏离生活的题材才比较好做本土化?


其实同样不是的。


五、恋爱题材的本土化


以市场上很常见的少女漫为例,少女漫的本土化也是可以做的。


目前市面上的少女漫大部分都是西方的恋爱观念配上一个日漫的壳子,是什么意思呢?


西方的恋爱观念相比于亚洲更开放,15、16岁的时候的恋爱可能就是当时生活中一项比较大的甜蜜烦恼了,我们可以在美剧里看到各种关于这个题材的作品。


披日漫的壳是指,学园祭啊,柔道社啊,医务室啊,天台啊,很多都是日漫的套路。 


那么我们实际的校园恋爱的样子呢?我们的校园生活里恋爱肯定是一部分,毕竟那时候是正动心的年纪,但肯定不会像西方有着那么开放的观念。我们的校园恋爱可能更多相对来说是含蓄的,从课桌上堆起的书本间一些默默注视的视线,朋友们的嬉闹起哄,有时躲着老师和父母,传的小纸条,分享的糖果,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对待校园恋爱的观念也逐渐开放,但我们的校园爱情跟西式和日式的少女恋爱故事还是会有一些不同。


而且校园漫画也可以归为青春题材。


RIKA: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超合金社团》这部作品?这部作品在我的初中那个年龄段看的时候会觉得特别适合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状态。在学业上,对未来的困惑上,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上都能找到一些自己的当时共情的地方。里面有很多写得非常好的剧情和台词,无论是校长和他的老师关于教育的谈话,运动会准备的时候扉页里那句“‘在神啊请赐给我’的祈祷词后面,会写在第一排的必定是那两个字吧——才能”的这句话,还是阿阮给妈妈举的“妈妈,我爱你”的牌子,都非常非常让人记忆深刻。



《超合金社团》


这些才是当时看的时候会打动读者的,这些是我们当时生活在那个状态下的真实感受,学生时代对未来的迷茫,学生时代和家人的关系,这是本土化的真正意义。


《超合金社团》


现在的故事则好像都是千篇一律套一个模板,故事里的角色思考的都是同样的问题。


“我喜欢一个人,这个人不喜欢我怎么办?”


“这个人喜欢我又出现了另一个人怎么办?”


感觉就只在讨论这些内容了,当下的读者的青春和校园爱情究竟是什么样的?作为创作者是不是真的去了解了?


我们的少女漫里面十篇得有三四篇,入学的时候有个学长来帮忙提行李然后就喜欢上他了,接着就在食堂找机会跟他偶遇。当然不是说不能以这样的原因作为开篇,只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写一个更加有本土特色的故事呢?


日漫的少女漫中都能看到很多地域的区别,神奈川,箱根,北海道等等,有的角色真的特别强调出身,其实包括柯南里新一和平次的关东关西也很明显,但目前国漫的少女漫很少在做人物的时候加一个所谓地域出身,比如她是个四川姑娘,她是个江西姑娘。


为什么说到这个呢?因为与其十篇里三篇都是女主对一个帮忙搬行李的学长产生好感,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四川的姑娘去上海上大学,但因为人生地不熟找不到好吃的家乡菜甜口吃不习惯,在找到的川菜馆子里遇到了一个男孩,紧接着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木木:其实像我大学的时候有个朋友,她的暗恋经历是,她是个上海姑娘,喜欢上了一个北京男孩,喜欢的原因是在她的人生中可能从来没遇到一个特别贫、特别能逗乐儿,不让你的话掉地上,还每天能逗你开心的男生。她可能仅仅因为这个特点去喜欢了这个人,是因为在她身边她的地域范围内没有见过这样的男孩,她还会问我“北京男孩都这样吗?”


她可能会对这类男孩感兴趣,他们的相识可能仅仅因为北京人说话逗去了解了这个人。这个故事是我们的日常,是我们在日漫里不会看到的故事。 


当然现在也有一些无论是国漫作品,还是动画作品,都越来越注意本土化的表现,比如《一人之下》的女主的四川方言是她的角色特色,包括《刺客五六七》等等都会有方言角色,大家会觉得非常有意思。


《一人之下》


所以综上所述,并不是只有海贼这种不太贴近生活的题材才能做本土化,任何题材都可以本土。而且一定会比起披个日漫或者西式的壳更能打动读者,因为这是我们的生活。


木木:我们两个还聊过我们两个的大学开学,都遇不到学长。因为新生提前去报道!大二大三的学长要比新生的开学日期晚,自己一个人拿着行李吭哧吭哧去报道,宿舍的同学也都是女孩子们自己铺自己的床铺哈哈哈。


RIKA:但是我有一个印象深的是我大学的时候,大学确实对学长学姐学弟学妹的观念会稍微重一点,因为大学会有社团了嘛。


国内大学才是社团比较普及的状态,高中可能会有选修,体活啊,但很少有社团这种,不过可能也因人而异,没准儿有的高中有,毕竟中国很大。


我当时大学参加了一个滑板轮滑社,我和朋友一起去的时候他们在图书馆前面活动,然后因为都是男生,我和我朋友到了之后就在旁边坐着,然后一个男生就走过来跟我们说“诶~你们不起来活动么~”他以为我比他小一届,所以他的语气就会调皮一点轻浮一点,我们还没来得及回话,接着他就问我们“你们哪届的啊?”,我回“大三”,然后这个男孩直接鞠了个躬“学!姐!好!”把我也吓了一跳,赶紧说“没事没事~”哈哈哈。


木木:其实这段作为一个少女漫的开篇也不违和啊哈哈哈,可能是和一个年下的开端。女孩的反应也可以理解是因为可能之前没有学长学姐的这么明确的观念,被这么正式的打招呼还是会有些不适应。


六、本土化题材天然的优势


前面通过少女漫的例子提到如果想做本土化的话我们觉得可以尝试哪些方面,那么说回中国有这么长的历史,其实对于中国作者来说这是本土化的天然优势,因为我们的历史从中间随便拿出一段,都是本土化的故事。


像近几年火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两部动画电影作品,其实都是中国的传统故事。




之前看到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导演的采访,大圣这个故事其实是他们已经想好的故事,这个故事即使主人公不是江流儿和大圣,这个故事本身的结构也是成立的。


那么他为什么依旧选择大圣和江流儿做主人公呢?


其实是在依托古典IP的价值,因为孙悟空这个角色在中国观众心里的号召力和感染力都很强,相当于天然的宣传渠道。所以最后在形象选择和人物关系上面选择了江流儿和大圣的组合来完成这个故事。


行业总在讨论扩大读者盘培养读者来看漫画或者动画,那么这些读者一定要看二次元,一定要懂二次元的梗才能来看么?那这不是自己给自己竖起了一个壁垒,我们更应该普及的是即便不看漫画即便不是漫画读者,漫画本身的故事都能吸引读者来看,要让读者开始看才能变成读者。


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另外一点是它选用了这些素材是本土元素,他的故事本身的架构也是个本土化的故事,故事的讲述并没有说大圣是个孤胆英雄,讲述的是我们了解的大圣。所以除了故事本身的基础打牢之外还借用这个IP进行了推广,加之画面效果做得很好,大圣当年算是很成功的,无论口碑,传播度,还是10亿的票房。


所以如果想要拉更多在中国但没看漫画的读者来看漫画,来引起共鸣,大家不要排斥本土化的元素或者本土化的思想,因为他其实在扩大国漫市场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和手段。


七、本土化的代表:功夫


之前看过一篇讨论为什么近几年国漫没有什么文化输出的文章,其实觉得与其讨论这个,先做点本土化的东西输出给自己人吧。


目前我们可以用来当做创作元素使用的无论神话、历史,还是封神榜三国等,实际上日漫一直在用,而我们自己则用的很少。


并且中国还有个特别明显的、不用我们自己怎么解释就能直接输出海外的元素,就是功夫。因为功夫已经在外国人的心里形成标签,不用再进行科普他们甚至都会自己来了解中国的这些武侠故事。


但是近些年国漫里却没有做得好的中国功夫漫画。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有功夫漫画啊!你看xx平台上的男频作品,动不动就江湖,动不动就武林,这不就是本土化的作品吗?”


嗯,它是有本土化的元素,那么用的怎么样呢?


功夫对外输出的很大一部分功劳是因为李小龙或者成龙这些国际上提起来都有名的功夫演员们,他们的功夫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李小龙的高踢腿抹鼻子,或者是成龙的醉拳,再不然就是太极宗师,叶问,招式来回,流派,这都是很好的功夫文化输出。


其实原来的港漫也有很多打斗的功夫题材,最早功夫电影也是港片多,所以像港漫里的龙虎门,风云,当时也在画打斗。但是现在平台里的大部分作品画个武林,画个门派争斗,或者画个兵王,看的时候更多是不知道谁跟谁在打什么,好像这边出一拳那边就倒下了,没有招式也没有来回只有POSE,重点不在打斗过招,那要怎么输出给别人看中国的功夫是什么样的?


反观日漫呢?画功夫时的打斗来回过招招式设计得真的都很帅气,《龙珠》虽然印象最深的招式应该是龟派气功,但龙珠30几本的单行本里龟派气功能占到30格?40格?剩下的内容都是拳拳到肉的精彩打斗,而且《龙珠》的主角还叫孙悟空!不仅功夫,人物也都让他们用了。



不过我们影视目前这点也有些尴尬,提起中国功夫依旧说的是李小龙、成龙等等,新的一代影视剧的打斗大部分基本是吊威亚做特效,好像跟漫画一样也不再研究怎样把打斗做得精彩。


功夫元素真的是不用怎么解释就能直接输出的本土的东西,因为基础都已经有很多人帮忙打好了。影视,小说,武术指导,我们有着方方面面对于创作功夫作品应该擅长的理由和应该好找寻的资料和素材,因为这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招式,我们才最应该知道怎样才能打得漂亮。


要把元素用在哪儿?如何用的?如何用好?这才是创作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开玩笑说再这样下去可能100年后我们只能键盘打字告诉人家“那不叫体术,那叫功夫,那是中国的!”可能记得功夫的人不在了,我们就在油管的视频底下和人家键盘战斗,希望不要有这一天。


“这个不是火影里的体术,这个叫中国功夫。” 


八、本土化的责任


说起来也奇怪,我们明明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这么久,日常接触的也是我们的家人,朋友和这个社会,在你的成长过程中难道是一直板着脸无喜无悲的长大的么?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哪件事情让你开心?


哪件事情让你痛苦?


让你成长,最后影响了你做的决定?


其实这些都是本土经历的人生,为什么不去用不去想?


每次聊到题材的时候都会说我看过什么,看过别人写过什么,如果我们总是在追逐别的人已经完成的东西,别人创作的作品,用的都是“我在别人作品里看到的素材”,那我们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别人的。


本土化从简单的少女漫,再到更广泛的题材,更专业向的作品,作者们需要深刻了解历史和文化,要有耐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留心生活,多多思考,做本土化的作品对于作者来说应该是一个自己主动意识到的事情,因为你们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漫画异言堂(ID:manhuayiyantang),作者:漫画异言堂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