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肩负着很多人的共同利益,包括ta的公司、经纪人、员工等,所以发声是一件需要慎重面对的事。也许明星希望为一个事件发声,但是他们的经纪人会理性地衡量一切。”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洛卡来,编辑:晏非,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有人想到我的感受吗?28年做一个歌手,站在台上被别人侮辱!”
8月17日晚,一段疑似著名歌手李玟Coco生前控诉综艺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录音在微博上遭到曝光。这份网传录音长达9分钟,内容涉及去年9月李玟在录制《中国好声音》期间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在录音中,一把疑似李玟的声音愤怒地吼道:“我牺牲自己无所谓,我没想到原来他们都是一堆坏人,去整我,因为我说真相,我命都不要,就是想帮助这些孩子。我说赛制不公平,节目组说赛制就是这样的,没有导师可以改变。”
她透露,由于对节目组“不公平的赛制”提出异议,“他们(节目组)要跟我动手,他们说,你必须要离开这个舞台”。
后续流出的视频也显示,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
录音还提到,由于李玟身负腿伤,加上穿着7寸高跟鞋,无法在舞台上独自站立太久,因此“要他(学员)一定站在我身边支撑住我”。但最终录制时,节目组却把学员安排到了舞台的另一边,最终导致李玟在舞台上摔倒。
李玟在《中国好声音》上的最后一次演出,身边没有学员。
当晚,9分钟的录音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同时在各大社交平台广泛传播。随后,《中国好声音》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进行回应,表示该录音是“部分自媒体账号在网络平台散布并经恶意剪辑的”。
实际上,这并不是综艺节目组的第一次翻车。此前也有应采儿、袁立等艺人透露,自己参与电视台综艺录制时,受到了节目组的不公平待遇。中国香港歌手陈奕迅更曾在香港综艺上透露,某选秀节目到了导师选拔的环节时,导演会出手干预。
针对综艺行业的赛制、运行、内幕等行业乱象,新周刊采访了资深综艺编剧黄小申。
一、赛制多变,艺人主动权为零?
新周刊:在一个综艺的制作过程中,节目组/制作方的权力占比是多少?
黄小申:一般来说,制作方都是占有绝对主导权的。但商业化的综艺,会把部分权力向赞助商或者主办方倾斜,所以他们还是会有一定自主权,可以决定邀请哪些艺人参与这档节目。因为赞助商会去衡量市场对艺人的需求,如果对方有一定的流量或者能带来足够关注度的话,节目组就会考虑用这个艺人。
新周刊:那节目组/制作方如何操纵一个综艺节目的录制走向?
黄小申:首先,我们可以把综艺简单分为两类,一种是非强竞选类,另一种是强竞选类。
如果不是强竞选类,大家只是玩游戏或者聊聊天,我们可能会给到艺人一个初期的脚本,脚本只包含大概的话题或者方向,表明编剧或者节目组想呈现给观众的内容。但在前期,我们会不断跟艺人沟通,把他们真实的想法写在脚本里面。
新周刊:在录制非强竞选类节目时,艺人会顺利按照脚本录制吗?是否有出现过不按常规出牌的情况?
黄小申:不一定。艺人很有可能根据我们之前商量好的方式去呈现,也有可能根据当天的心情或者其他原因而变卦。
这跟艺人个性的关联度还是很大的。有些艺人就喜欢一板一眼地按照商量好的脚本走,完全不出一点偏差。但有些艺人可能想到什么,就临时给脚本加点内容,或者看心情自由发挥。但总的来说,情况都在可控范围内,并不会背离节目的大致走向。而很多时候,艺人自由发挥的部分经过剪辑后,反而让节目变得好看。
新周刊:所以强竞选类节目的不可控性会更高吗?
黄小申:有选拔性质的强竞选类节目,确实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
我曾经参与过一档选秀节目的制作。节目背后有很大背景的赞助方和平台作支撑,相当于平台自己赞助自己,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话语权几乎是百分百的。恰好那一次我负责赛制设置的工作,便涉及到了强竞选类节目中淘汰和晋级的问题。
从观众的视角来看,不到最后一刻,肯定是不知道谁会晋级、谁会淘汰,这对幕前的任何人来说都是有悬念的。
但那一次我发现,在整个录制过程中,主办方对比赛结果的干预非常多。在正式的录制前,我经常会接到主办方派过来的人和我说,这一期必须要想办法让哪个艺人晋级,哪怕其票数不够。如果这位艺人可能会被淘汰,那工作人员必须要制定新的规则,让这位艺人能留下来。
在那次的节目里,可能每一次公演前,我都会接到或多或少的干预,让我一定要保某个人,这让我有时候感到很痛苦。因为经常是录制之前的一两个小时,主办方才把要求给到,时间非常紧急。在收到指示后,我必须要马上去和担任评委或者嘉宾的艺人沟通,让他们尽可能地保住主办方想要留住的人。
新周刊:接到要求的艺人大多都会顺从吗?
黄小申:有些艺人可能觉得无所谓,他们觉得“这就是我的一份工作而已。既然赞助方或者说主办方让我这么去做,那我就接受,没有关系的”。只要主办方给的钱到位,那有些艺人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有些艺人还是会有自己的坚持。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次我给一个嘉宾去传达这样的信息,但ta当时没有很明确地答应我,就说ta会考虑一下,但还是要按照艺人们在台上的表现来做出最终决定。也会遇到有些艺人真的很生气,特别排斥、抗拒节目组让ta暗箱操作,就会表达出下次不会再参与该节目录制的想法。
所以你能看到,在这个过程里,每个艺人给自己留的底线其实是不一样的。
二、综艺丑闻频出,艺人为何沉默?
新周刊:李玟录音的热搜全靠营销博主和素人们自发传播,反观娱乐圈内,明星几乎全体噤声,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黄小申:艺人面临最大的现实问题就是,在进入节目、开始真正录制之前,会有非常多次的关于合同的沟通,这都关乎最后台本的落实情况。他们签的合同里面,是有保密协议这部分内容的,这是现实上面临的最大阻碍。
即便是我和一个明星私交很好,我很希望为对方发声,但如果我面临像保密协议之类的束缚,即便我说的是实话,我依然有可能要面临比较高额赔付的诉讼、追责等,这都是艺人不愿意去面对的。
另一方面,这件事情本身已经过去,如果这位艺人跟我没有那么大的关系,我是否有必要去义愤填膺地去为所谓的正义发声?尤其是声名越高的明星,需要考量的部分就越多。为这次事件发声,也许会赢得一些观众的好感,但是也有可能让一些制作方对你有了想法。
新周刊:大多数艺人害怕得罪节目组,那么会有艺人因为发声而被圈子排挤甚至封杀吗?
黄小申:我们经常说要把哪个艺人在某个圈子里面封杀,但其实真正能做到这种程度的人屈指可数。
现实情况下,更多时候是我这个团队知道了某个人可能不太听从节目组的安排,又或者事儿太多,那我的团队以后做的任何节目,很有可能都不会再和这位艺人合作。
当然,所谓的圈子其实还是在的。毕竟做综艺的人流动性很大,我今天在A节目组,明天我就可能会去B节目组。那么在B节目组开始推荐人选的时候,我可能就会把这位艺人的事迹说出来,B节目组听了我转述的信息之后,很可能就不考虑让这位艺人上B节目了,是会有这么一种传播方式的。
新周刊:那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圈子内的一种“无声的封杀”吗?
黄小申:如果艺人很爱表达自己身上真实的一面,反而会影响他们在娱乐圈的一切合作。邀请你会成为制作方的一种顾虑,他们会达成一种默契,“无声的封杀”其实是存在的。
明星肩负着很多人的共同利益,包括ta的公司、经纪人、员工等,所以发声是一件需要慎重面对的事。也许明星希望为一个事件发声,但是他们的经纪人会理性地衡量一切。
在国内,综艺通告还是艺人较为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明星艺人也依赖电视台的背书与宣传效应。(图/微博截图@呆若木一)
三、观众的抵制为何没用?
新周刊:综艺节目频出事故,为什么制作方仍然混得风生水起?
黄小申:这也是近年来我个人的困惑之一。综艺行业的事故那么多,但似乎对制作方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包括之前那么轰动的高以翔事件,大众的关注度、后续影响其实都挺大的。按道理说,它应该得到严肃的处理。然而最后的结果,仅仅是把那个节目停掉。
首先,大众对节目背后的团队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陌生。即便出了事故,背后的团队仍然可以去制作别的项目,显然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大众对节目背后的这些制作方、导演、编剧等并没有那么强的一个认知意识。
如果这些人重新去做其他类型的综艺,或者是做回同样类型的综艺,但只是换个节目名,大众其实是很容易重新接受的。因为大众对幕后的人是没有任何感知的,大不了就是节目组重新请一批新的明星面孔上节目而已。
新周刊:大众如果仅仅抵制了一个节目名,这种抵制对制作方会有影响吗?
黄小申:我的观察是,当时高以翔事件发生之后,尽管很多观众说要抵制电视台、节目组,但其实大多数人并没有认真地去履行诺言,或者去思考怎么样才能真正地做到拒绝这件事情。
因为它是非常具体的一件事,如果真的去执行这件事,这个电视台我以后就不看了吗?如果这个电视台哪天又做了一档新的综艺,里面有我喜欢的明星,粉丝便会顺理成章地去看。大多数普通观众是完全思考不到这个层面的。
回看Coco的事情,其实在去年节目录制期间,这件事就已经被爆出来了。但是热度过后,事情便过去了。直至她离世,这件事才又一次被翻了出来。观众口口声声说要去抵制的一些东西,很有可能过几天就会被忘掉。
正如刚刚所提到,制作方或者节目组可以玩的方式和花样非常多,换个包装、换一批工作人员、换个节目名,观众便不认识了,并且会以看待新鲜事物的态度去接受他们。更何况,很多制作公司的背景在娱乐圈里还算是力量强大的,观众的抵制很难对他们有实质性的影响。
(应受访者要求,黄小申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洛卡来,编辑:晏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