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寒羽良插图,灭了中国动漫在20年前快速起步的时机
2013-09-01 10:31

一幅寒羽良插图,灭了中国动漫在20年前快速起步的时机

原中国和平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庸声近日写了一篇文章,回忆1993年创刊的中国本土漫画半月刊《画书大王》从创办到名冠一时到被封杀的经过。1993年8月20日,《画书大王》漫画半月刊创刊号面世,到1994 年8月第24期被停刊,一年而夭。这份杂志是借鉴影视手法讲故事的新一代漫画,也就是现在说的动漫,与流行歌曲、电视剧同属大众文化,都是随着改革开放大潮从海外引进到我国的。

王庸声在文中回答了20年来他不停被追问的问题:为什么首份新型漫画杂志在襁褓中就被封杀?原因是什么?停刊对我国漫画的起步和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

要点如下:

灵感

1992年,在电视文化冲击下,中国连环画正面临绝境,但香港的漫画家黄玉郎凭一支笔、一部连载漫画《龙虎门》打造了他的“玉皇朝”,并奇迹般进入股票市场。

受到启发,我托香港老朋友三联书店总经理萧滋和曾在中国工作多年的日本老朋友阿部达也帮助找来许多港台、日、美漫画及相关资料,眼界大开,原来在我国大陆之外,漫画已完全是另一种模样,另一重天地!顿时一种冲动在脑海回荡:找出症结,迎头赶上。

症结在哪里?如果说连环画的衰落是由于电视文化的冲击,为什么电视普及的美国、日本漫画却不衰反盛?甚至同是中国的香港漫画也能一枝独秀?回答是:新一代漫画已经吸纳了诸多电视元素,二者不是彼此排斥而是相得益彰。还值得注意的是,纵观美日等漫画发达国家,也包括新崛起的香港,起步的时间都不是很长的。美国是上个世纪初由奥特考特的《黄孩子》一举而奠定了漫画产业的基础。半个世纪后,日本在“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引领下实现了从连环画到漫画的转型,打造了日本“漫画王国”。我国漫画的关键是革新转型,急起直追,只要路子对了,同样可以不需要很长时间。因为漫画家凭的是一支笔加创作智慧,我国不缺少这种资源。有鉴于此,我认为出手的时机已到。


筹办《画书大王》,扶植新人新产业

1993年3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向新闻出版署打了申办《画书大王》的报告,5月获得批准,8月20日创刊号出版,发展本国漫画。

从第一期起开始,《画王》先邀请老连环画家和漫画家来创作连载试验性的分格漫画,诸如《天剑》(陈军)、《姜子牙》(王培堃)、《大鹏出世》(陈吟、徐锡林)、《故事新画》(田恒玉)和《蟠桃会》(王庸声文、谭晓春、王凌波、胡萍丽绘)等。

但紧接着是那些从没有作画经历的一代新人开始登场,他们的作品刚一亮相,就以全新的面貌迅速融入世界新的潮流:中长篇漫画《雪椰》(颜开)、《小山日记》(陈翔)、《我们的鸦片战争》(郑旭升)陆续刊载。《画王》还举办了“超短篇漫画大赛”,几百名参赛者都是20岁上下的青少年,林敏、聂峻 、胡蓉、姚非拉、自由鸟……还有许多人都是从这里崭露头角,进而成为中国新一代漫画的中坚力量。

为了强化产品研发,编辑部还成立了专业漫画工作室,有颜开、陈翔和郑旭升,后来又有胡蓉、聂峻等人加入。这是我国第一个职业漫画工作室。杂志还开辟专栏,介绍各国漫画情况和历史,强化与读者沟通,促进新型漫画读者群体的成长。

《画书大王》出版一年,期发行量达60万份。 到24期“创刊一周年纪念”号,中国原创作品已占60%。

除了原创,创刊初期,《画王》还较多地引进了一些优秀日本漫画,比如手冢治虫、画《小钓手三平》的矢口高雄等漫画家的作品全部版权。

这本期刊也引起了海外关注,日本《读卖新闻》1994年3月8日刊载的驻北京记者杉山祐之的报道说:“用中国人的手培养第一代画日本型漫画的漫画家,这正是北京新出现的一份杂志的雄心壮志,它的名字叫《画书大王》。”日本还有文化企业专门来京拜会,提议双方合办一家公司,培养中国年轻的漫画人“画中国读者喜欢看的漫画”。我婉言谢绝了,我相信中国漫画人是能够自己画好漫画的。 


折戟

1994年8月,合作三方里的宁夏方面透露,《画书大王》已被提名为当年自治区最佳期刊候选对象。本来这个招人喜爱的“宠儿”已经走上健康成长的坦途。不料,几天后风云突变。 

事情发生在一次关于少儿期刊的会议上。其间一位参会的领导人突然拿出一本杂志,愤愤地指着一副彩色插图说,这样的画能给孩子看吗!并指示马上把杂志停掉。那幅画是《画书大王》初期的一页插图,出自日本著名漫画家北条司的《侠探寒羽良》。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如果读过这个故事,知道主人公寒羽良是什么人,知道画面中的人在做什么,大概不会有人会把它与“涉黄” 联到一起。遗憾的是,没有调查,没有申述,没有通过必要的行政程序,甚至连那幅画是什么意思也不清楚,一言定性,不审而斩。

此时,《画书大王》第24期已经在印刷厂上机待印,印还是不印?多亏主管部门领导为挽救杂志所做的最后努力,尽管未能改变决定,但使停刊的正式文件迟发了几天,全部刊物如期印完,迅速发到全国销售网点。

《画书大王》停刊,失去的并不在于一份杂志,而是中国漫画快速起步的大好时机。正如俗话所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