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ESG组
作者|袁加息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044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供应链劳工权益
出品|虎嗅ESG组
作者|袁加息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044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供应链劳工权益
8月17日,知名的跨国时尚品牌H&M对外界透露,计划将供应链退出缅甸。这已经不是首家打算撤出缅甸的时装品牌了。2023年以来,包括ZARA、优衣库、H&M、C&A等时尚品牌,还有很多欧洲的服装零售企业,都在撤出缅甸的路上。
服装加工是缅甸的支柱产业,这里有服装加工业最需要廉价密集劳动力。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在疫情前的2018/19财年,缅甸纺织品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28.3%。而且,和缅北的乱局不同,缅甸的服装加工产业集中在该国南部沿海的仰光周边,始终在缅甸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然而,继电诈猖獗、旅游业凋敝之后,缅甸的服装加工产业成了又一个面临危机的产业。出了什么问题?
时尚品牌,卷入政治斗争
新冠疫情和2021年初的军事政变,对缅甸服装加工业是两次沉重打击。
新冠疫情导致缅甸的服装材料供应链中断,产能下降。在外部,疫情期间全球需求走弱,也影响了缅甸服装的出口。
而2021年初,缅甸又爆发了军事政变,推翻了昂山素季领导的民选政府。政变极大激化了国内矛盾,以市民、产业工人为主的示威者,与军政府爆发持久冲突。期间,仰光莱达雅、瑞必达等工业区里的多家服装厂被打砸,其中很大比例的是中资工厂。
图:缅甸军事政变之后的抗议期间,莱达雅工业区被纵火后冒出浓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政变发生的半年内,缅甸服装业的就业人数骤降31%。
“新冠瘟疫和军事政变的叠加后果,让10年来社会福祉的进步都付诸东流,”世界银行在一份文件中写道。
缅甸工人组织与军政府之间的冲突是政治性的。缅甸的军事政变原本就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而缅甸的工人组织则在国际舆论和媒体界赢得了较大的话语权,将军政府认定为一切问题的根源。
可以确认的事实是,政变之后服装工人的收入水平、劳动权益状况都恶化了。政变两年来,缅甸的劳资冲突、军队-工人冲突不断。
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之一,发生在台资企业宝成国际的缅甸工厂中。这家工厂为Adidas供货。
2022年10月,该厂的2000余名工人发动罢工,要求工厂把日薪从4800缅币涨到8000缅币。这相当于从17元涨到28元,足见缅甸工人薪资之低。此外,工人还提出改善工作条件,增加饮用水供应、惩治辱骂工人的工头等等。
然而,在罢工开始的当天,宝成国际的厂方就叫来了缅甸军方维持秩序。虽然军方没有采用暴力,但是宝成国际“与缅甸军政府合作”这个负面名声,已经是非常严重了。之后,Adidas在国际压力下介入,与宝成国际、工人代表共同达成了一个协议。
总之,国际服装品牌卷入了缅甸工人与军政府之间的斗争中。在这种局面下,Adidas们不断地受到质问:你们站在哪一边?
图片来源:Twitter
然而这种政治斗争的呼唤,容易让人们忽视一个基本的问题:工人的生计怎么办?如果强迫品牌们在政治斗争中选边站,一切归于政治斗争,那么缅甸六七十万服装产业工人的生计怎么办?
抛开军政府不谈,服装工人的生计问题,关乎工资和权利两方面的保障。
缅甸的法定最低工资自从2018年提到4800缅币,至今没有变过。如今大量的服装工厂给工人开的底薪仍然是这个价。然而政变以来,缅币大幅贬值。缅币兑人民币的汇率从2020年初的200:1,贬值到如今的约500:1。经济下行,通胀高企,工人领到的工资价值缩水。这种情况下,劳工权益出现各种问题,属实不令人意外。
两年多来,最为系统追踪缅甸劳工问题的组织,是一个名为“商业与人权资源中心”(BHRRC)的NGO。BHRRC记录了军事政变以来缅甸服装业工人遭遇的200多起侵权事件,具体包括克扣工资、强制加班、不公平的解雇等等。此外也有更严重的事件,例如上面说到的工人罢工被军队镇压。
在BHRRC等组织的监督下,各个品牌也在回应问题,试图改善现状。
现状能否改变?
政变两年多来,要求时尚品牌们站队的呼声并没有消退。品牌们努力想用不牵涉政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一些大牌开始撤出缅甸,或许意味着这种“中间路线”正在收窄。
“要不要把政治牵扯进来”,可能是各方之间最大的立场差异。
更具体地说,缅甸军政府是不是当下缅甸一切劳工问题的源头?对此,缅甸服装业的三个较大的利益相关方——工会、国际时尚品牌、(中资)服装工厂——立场各不相同。
激进工会组织
立场最激进的是缅甸本地部分工会,以及国际上一些工人权益组织,比如北欧的国际工会组织IndustriALL(“全球工业联盟”)。这部分力量和缅甸军政府是尖锐对立的。他们在军事政变之后积极声援、乃至直接参与了示威和罢工。
2021年3月,仰光莱达雅工业区附近,示威者与军警对峙。|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部分相关方的典型立场,是要与军政府对抗到底。用IndustriALL今年劳动节宣言中的一句话概括:“在缅甸的军事独裁之下,人权尽调已经不可能,外资企业必须准备负责任地撤出这个国家。”这种立场具有浓厚的革命色彩,意味着以工人们的生计为代价,对抗军政府的政治和经济压迫。
由于缅甸军政府的国际声誉很差,激进工会的“与军政府对抗到底”立场很容易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和支持。于是这些激进工会组织借着这种声势,向国际时尚品牌施压,要求它们“负责任地”撤出缅甸。
同时,这些组织还会向品牌提出一些具体的、但同样带有政治性的要求。比如要求工厂不得解雇参加政治活动的工人,不要配合军方搜捕工会领袖,等等。这些要求,本质上还是想让品牌方在政治对抗中支持工会和工人一边。
但是,品牌肯定不愿意站队。
国际时尚品牌
两年来,各大时尚品牌的策略,一句话概括就是“力行尽责调查,不谈政治”。品牌方在收到工人或者工会的投诉后,做好尽责调查,工厂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其中,品牌还是会处理到很多涉政治色彩的事件。
比如2021年有工人组织反映,一位工人领袖被工厂“无理由解雇”。这家名为“Huabo Times”的中资工厂是ONLY、ZARA、VERO MODA等一众国际大牌的供应商。
然而有品牌在尽调之后,给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解释:工厂之所以开除这位工友,只是因为缺勤次数太多。
而在今年6月,一场罢工事件把ZARA母公司Inditex,卷入了一场更严重的政治僵局中。
在一家名为“Hosheng Garment”的中资服装工厂,工会领导数百工人发动了一场罢工,要求把最低工资提高800缅币,从4800提到5600。结果,军方进场,逮捕并关押了8位工人领袖。
考虑到Inditex是欧洲的公司,工人们尝试联络Inditex和欧盟有关部门,要求它们出面施压军方放人。截至本文的发稿,这些工人还在关押中,并没有消息显示Inditex为营救被捕工人做出过努力。
涉事工会对缅甸民主之声(DVB)透露:Inditex在与他们的沟通中表示,希望尽快完成现有订单,并且终止与缅甸工厂的合同。
Inditex可能就是这样离开缅甸的。
对于那些可以规避政治风险的案件,品牌方通常是默默地做调查和整改,并且各方的诉求中尽力斡旋。有的品牌由于在非常时期不便向缅甸派驻尽调人员,就在工厂里面设置了热线电话,工人们直接能把意见反映到品牌总部去。
迅销、Inditex、H&M三家在MSCI的ESG评级中,均为行业领先的AA级。对于供应链劳工的事件,这些顶尖的时尚品牌通常十分重视,不论事大事小。H&M在对BHRRC的表态中说:“BHRRC提出的所有案件都会得到跟进,那些需要整改之处,则由我们的在地团队与利益相关者通过紧密合作来完成。”
而如今,它们先后表达了撤出缅甸的计划。相关的解释没有太多。H&M对外称:“我们看到,遵照我们的标准和要求来维持运营的难度越来越大。”它们也不曾回应过另一个核心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将更多的利润分给缅甸的服装工人们?
外资的撤出,恰恰顺应了激进派工人组织和国际舆论的愿望:制裁缅甸军政府,不要给军政府提供任何意义上的经济承认。
图:缅甸厂妹。| 图片来源:FB,@IWFM
中资工厂
“中国老板们过得还可以,”一位身在缅甸的服装从业者告诉虎嗅。
2022年对于缅甸服装业而言其实是个不错的年景。但到了2023年下半年,明显感到订单减少得尤其厉害,尤其是欧洲的订单。这当然有Inditex们撤出的原因。
订单的减少和工人待遇的提高之间是矛盾的。缅甸之所以能吸引到大量的国际订单,正是因为劳动力价格便宜。而现在,即便低价也吸引不来足够的订单了。
“欧洲订单的撤出,使得缅甸的订单减少很多,有一些工厂关闭或者放假。现在有很多缅甸工人是失业没有工作的。”在缅甸经营服装厂的雷总在社交账号上表示。
在国际舆论中,“中资服装工厂”的形象通常不太正面。提供低工资的是工厂,把军警叫来的也是工厂。
但是老板们的辛酸又很少人懂。
2022年中,有缅甸的工会组织向迅销集团(优衣库母公司)反映,迅销的缅甸供应商、一家叫作三润服装的中资企业,在政变后的示威中被纵火,导致工厂的约1300名工人失业9个月。三润由于经营困难,只给每位工人一次性支付了77000缅币(大约值200多人民币)的抚慰金。
但是工会显然不同情工厂的遭遇。他们猜想,工厂有保险金,应该损失不大,所以停工期间的工钱也要尽数支付。
图:被破坏和火烧的三润工厂大门。| 图片来源:FB,@IWFM
迅销在调查之后给出了解释。集团援引了一个相关仲裁的结果:首先,打砸纵火是不可抗力,工厂没有责任为此支付停工补偿;况且厂方其实没有投保,设备损失惨重。其次,出于人道考虑,仲裁要求工厂按一个半月的最低工资,付给工人抚慰金。
显然,最倒霉的明明是三润这个中资工厂。
在BHRRC的记录中,这样的案件并不是个例。这些表面上作为“劳工问题”来存档的事件,实际上却是工厂老板们的一把辛酸泪。
“近年来缅甸舆论环境日趋复杂,居民及劳工非理性诉求增多……对于劳动密集型投资项目,需妥善处理劳资关系,引导和管理好工会组织,”中国商务部在最新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缅甸》中的告诫道。
如今,中资老板们都谨小慎微地遵守当地的规矩。他们遵守缅甸的工资标准,不要求工人加班。如果因为订单紧迫必须加班,只能在员工自愿、缅甸劳动部批准的前提下,加2个小时的班。加班费是基本工资的2倍。同时,他们还顾及缅甸物价飞涨,工人们生活困难,不时发一些米面油。
图:中资的迪尚集团给缅甸工人发大米。| 图片来源:“凰眼观缅”公众号
文章最后,我们不要忘了整件事最朴素的核心:缅甸服装工人的收入,以及他们的权益。
简单看来,进步的阻碍或许是这两个:国内政治状况,以及缅甸在国际产业链上的低端分工。其中前者或许可以叫作“缅甸的内政”,是时尚品牌和中资老板们难以改变的。
缅甸工人组织与军政府之间的斗争,正在有意无意地逼走外资。国际时尚品牌们撤出缅甸,在ESG意义上是安全的,防止自己卷入更复杂的人权争端中。但它们走后,留下更多失去生计的工人。
所以,缅甸要失去服装业了吗?
从前国际各界还保有一些希望,认为缅甸军政府的所谓“全国紧急状态”会结束,政权会重新交还给民选政府。然后,产业上的紧张状况或许就会得到缓解,外资逐渐回到缅甸,服装业劫后余生,缅币也会升值一些。
这个紧急状态原本只有一年,但被一延再延。或许“革命者们”是对的呢?用“自我制裁”的办法能迫使缅甸结束军管,重回民选政府,然后重新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ESG从业者或对此有兴趣的研究者、投资者,欢迎扫描下面二维码,申请加入我们社群。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