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迷局产生的原因在于对互联网的阶段特性理解产生了误区。事实上,把人们连接起来进行信息的共享只是互联网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在十几年前的第一次“互联网泡沫”之后就已经结束了。所以后来互联网界用了一个比较玄的叫法:Web 2.0,对于这个东西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但是其中两个核心价值是值得在传统产业转型中关注和思考的,那就是:用户体系和用户参与。
大概5年以前,当我们打开新浪新闻的首页,只是会从上到下的滚动鼠标,找一下我们感兴趣的标题,然后点进去读一下,最多好事者在下面随便发发牢骚,显示为“来自北京网通IP:61.88.XX.XX的张三疯的留言”,然后整件事儿就结束了,但是4年来微博的兴起之后大家就会发现,我们阅读网页的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网页的内容可以转发、可以点评,而且你的转发和点评如果足够精彩还会得到更多人的交流与反馈,你自己甚至还可以创造话题,成为核心内容的发布者,这与传统互联网已经不是一回事儿了。
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淘宝这样的C2C网站和京东这样的B2C网站进行购物,打开一件商品链接,除了商品的基本信息,我们都会去看看购买用户的评价,那些没有评价的商品总会让大多数人产生选择恐惧。所以看一个电商做的好与不好,选几件热销商品的看看评论数就可以得出结论了,原因很简单:好的电商在用户体系和用户参与的维护上所下的功夫更大,也自然有更好的客户黏性。
智能手机是一个更典型的例子,因为它天然是连接到网络的,所以天然具有Web 1.0特性。现在你拿过一台新的iPhone手机和一台Android手机,同时开机开始使用,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这台iPhone手机如果你没有Apple ID除了电话几乎什么都干不了,这台Android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装软件,问题出来了:对于手机厂商,哪一个更容易维护黏性?当一个设备售出后与你毫无瓜葛,你只是卖出了一台设备,而不是收获了一个可以和你互动的用户,这不是互联网的思维方式。那么改造Android的方向还不足够明晰么?
再比如说ROM的用户参与,有人觉得很冤,我们也给组织了图标大赛,也开了微博、也有BBS,开了转发送礼,接受各种嘲讽、挖苦和问题反馈,甚至还花钱雇了水军,怎么就不行呢?亲,您觉得这就够了?你真大爷!真你大爷!游戏规则你都懒得定就打算让我们陪你玩?
当前的互联网用户、特别是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必须高度重视他的“存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这是一个人人自称“屌丝”而骨子里认为自己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时代,这是一个特立独行有需要相互支撑前行的时代,这是一个个性张扬、需要更多人认可的时代。当你的产品不能让用户成为产品的一部分、不能把TA和他们连接在一起、不能让TA感觉到TA是他们中那个最独特的一个,你的产品必然是失败的。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
如果你还不懂,看看可口可乐是怎么做的,一个个性化标签就让可口可乐从传统饮料变成了互联网饮料,这不仅仅是一个营销策划,而是适应时代的产品规划,如果这个还看不懂,上面这些恐怕也看不懂了……
骚年,用互联网方式去奔跑吧,只要你想,每一个产品都可以被重新设计和规划,注入互联网的活力,与你一起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