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下一个经济大国?
2023-09-10 16:45

印度,下一个经济大国?

2023年9月9日至10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印度是2023年G20轮值主席国,这是该国首次举行如此大规模的多边外交峰会,全球的目光聚焦于此。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际金融报(ID:gjjrb777),作者:王哲希,编辑:路文,头图来自:袁源(国际金融报记者)/摄

文章摘要
印度作为全球成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录得7.8%的增长率,预计2027年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然而,印度仍面临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潜力难以充分释放等问题。

• 印度经济增长迅猛,预计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 印度拥有庞大且年轻的人口结构,有助于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 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印度的经济发展

而印度作为全球成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在8月底公布的二季度GDP数据中录得7.8%的增长率,也让印度经济刷足了存在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印度2021年名义GDP已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五,预计2027年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


然而,乐观的经济前景下,仍有超过5亿人难以满足温饱,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潜力难以充分释放等,都是困扰着印度的难题。


印度会成为下一个经济大国吗?距离这一目标,印度还有多远?


不平衡发展的经济


当地时间8月31日,印度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4月-6月,印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7.8%,强劲的服务业和个人消费对经济起到了拉动作用。


按部门观察将各产业的附加值累计的粗附加值(GVA)增长率,金融和房地产服务等为12.2%,贸易、酒店和通讯相关为9.2%,制造业为4.7%,农业部门为3.5%。


印度央行行长在8月的演讲中表示,“总体经济活动势头仍然良好。”


回看过去,在经历新冠疫情带来的阵痛后,印度经济在2021年开始迅猛增长,并在2022年延续这一增势,实现6.7%的GDP增长,按美元计算的名义GDP达到3.38万亿美元,接近日本的八成。


展望未来,许多国际机构、学者认为,印度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印度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略高于15%,仅次于中国的35%,超过整个西半球的14%。


BMI的一份报告显示,随着中高收入家庭数量的增加,到2027年,印度的消费市场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消费市场;高盛也于7月发文预测,到2075年,印度将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增长体。


印度首席经济顾问V.Anantha Nageswaran认为,印度全年增长预期将维持在6.5%。“尽管外部因素构成下行风险,但增长前景似乎很光明”。


不过,对于加之在印度经济身上的种种赞誉,有学者仍然持谨慎态度。


德国《经济周刊》援引哈佛肯尼迪学院埃利森(Graham Allison)教授的文章表示,2006年前后,印度经济的增长率甚至超过9%,当时世界对印度经济也是一片看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对印度的种种赞誉还为时过早”。


民意调查或能更清晰地反映印度人的矛盾与挣扎。盖洛普9月5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印度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在过去一年中,仍然有超过5亿人难以负担食物,自2016年以来,生活困难的人数增加了几乎两倍。


印度的确不是那个能从高通胀中逃离的“幸运儿”。


印度央行将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涨幅目标定为同比上涨4%,将6%定为“可接受上限”。今年4月-6月,该指数涨幅一直徘徊在4%左右,而7月数据同比增速却跃升至7.44%。


具体来看,占CPI篮子近一半权重的食品和非酒精饮料录得2020年1月以来新高,当月同比增速达10.57%,远高于6月的4.69%。


农作物,尤其是西红柿价格上涨明显。印度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极端天气影响,7月西红柿价格较去年同期飙涨4倍多;洋葱、豌豆、大蒜、生姜等印度传统美食中的必需品价格也出现上涨。为优先向本国供应大米,印度7月采取禁运措施,8月还宣布对洋葱出口征收40%的关税,努力稳定国内价格。


难释放的人口红利


不同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印度经济增长更多是内需拉动的结果。在印度,个人消费占GDP的比重达到六成。而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在今年4月中旬,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这对于提升个人消费来说是个好消息。


且印度的人口结构十分年轻。2022年,印度人的平均年龄为28.7岁,其中15-64岁人口的比例约占63.6%。《哈佛商业评论》援引安永数据指出,到2030年,印度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68.9%的最高水平,占全球新增劳动力的近四分之一,劳动年龄人口膨胀预计将持续到2055年。


庞大且年轻的人口结构,可以帮助印度在全球劳动力市场分工中占据优势。而在庞大人口基数的B面,是数量难以转变成质量的尴尬局面。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数据显示,虽然印度入学率有所提升,但仍有高达29%的儿童未能完成基础教育全程,中等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仍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且面临较为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技能培训方面,有统计称,印度正式技术工人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仅为3%,远低于中国(24%)、美国(52%)、英国(68%)和日本(80%)


印度金德尔全球大学教授黄迎虹此前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表示,印度大量的人口并不等价于人口红利,“人口要转为红利,必须有良好的教育,必须有产业,必须有足够的社会尊重和自由”。


此外,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发达国家,还需要看该国的人均GDP水平,人均GDP在2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可以被称为发达国家。而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1年印度的人均GDP为2256.6美元,依然处于中低收入经济体。


庞大的人口数量拉低了平均GDP,也掩盖了巨大的贫富差距。


前述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在过去两年中,认为目前家庭收入“非常困难”的印度人比例达到31%,高于2016年的12%。而同时,印度又拥有全球第三多的亿万富翁。


根据印度乐施会(Oxfam India)1月公布的报告,印度金字塔顶端5%的富豪掌握印度逾60%的财富,而底层50%的人口只拥有全国财富的3%。


严重的阶级分化也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半数以上的劳动力仍在从事劳动密集、低效的传统农业,人口优势很难发挥作用。


经济学家阿伦·库马尔(Arun Kumar)指出,在一个大部分劳动力都是自雇者的国家,就业不足的程度也很高。“3.2亿印度人有某种工作,但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每天或每周可能只有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印度政府因此愈发重视自身经济结构中的问题。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仅为15%。莫迪在2014年就任伊始,就提出了“印度制造1.0”计划,2019年第二次就任总理后,又提出“印度制造2.0”计划,重点发展高级化学电池、机电产品、汽车、制药、电信网络、纺织产品和技术、食品制造、太阳能技术、白色家电及特种钢等十大制造业。


莫迪的目标是将印度制造业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由15%提高至25%,新增1亿个制造业岗位,推动印度商品出口占世界贸易总额由1.7%升至3.4%。


但由于技术积累、供应链、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到目前为止,印度在传统制造业领域还无法与中国竞争,还无法完全替代中国商品。


2022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日时,莫迪为印度制定了未来25年的愿景,提出要在2047年独立100周年之际成为一个发达国家。目前来看,这一愿景的实现还有许多问题待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际金融报(ID:gjjrb777),作者:王哲希,编辑:路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