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企业出海并购的消息隔三差五地就要出来刷版面,出手之频繁之阔绰,已经可以由“狂飙突进”来形容,其中尤为显眼的,是海航集团、安邦集团、万达集团几家。而这几家,纷纷在今年6月份收到了监管层的排险要求。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在过去两年的大幅缩水。这些高密度大金额的海外并购,究竟是理性的投资还是假借并购之名行资产转移之实,被打上了问号。
借此,《中国经济周刊》有文章,抛出了关于民企海外并购的三个问题:
他们喜欢买什么?买买买的钱又从哪里来?最后,这个交易的风险,由谁来承担?
由于全文过长,虎嗅仅对第一个问题进行了摘编处理,阅读原文请戳链接。
其实,关于第一个问题,如果你时常关注此类新闻,应该也能猜个大概。最受青睐的海外并购标的是影视娱乐、足球俱乐部和房地产三项——
影视娱乐
万达对于影业项目胃口甚足:
2012年,万达集团斥资31亿美元收购美国AMC影院公司,万达集团官网称其目前为美国和世界最大的单一院线。
2015年,万达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万达电影(原“万达院线”)又全资收购澳洲第二大院线公司Hoyts。
2016年1月,万达文化集团出资35亿美元全资并购美国传奇影业。
2016年7月,万达集团斥资9.21亿英镑并购欧洲第一大院线Odeon&UCI。
然而,这些收购并没有带来理想的效果。
以传奇影业为例。在万达接盘尚负债93.5亿元的传奇影业时,曾壮志满满地表示,要在2016年将其扭亏为赢,并在2016—2018年间合计实现净利润约31亿元。但2016年里,传奇出品的两部影片《魔兽》、《长城》,全球票房收入加起来不过7.6亿美元。今年推出的《金刚:骷髅岛》,票房也不过5.5亿美元,但有业内人士称需要6亿美元票房才能回本。
进军海外影视业的却不仅仅是在此业务上有所布局的万达。《中国经济周刊》的文章中写到:
曾经作为唯一一支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影视公司,博纳影业曾于2013年获复星国际2080万美元投资,复星国际一度占据其6.4%的股权。
再如安徽企业鑫科材料(600255.SH),其于2016年11月曾计划以约23.88亿元收购奥斯卡最佳影片《拆弹部队》制作公司Midnight Investments L.P. 80%的出资权益,溢价高达627.89%。彼时恰逢海外并购投资政策收紧,鑫科材料一个多月后就放弃了此次并购案,给出的理由是对方一直不提供回复上交所《问询函》需要的材料,导致回复问询函连续三次延期,且无法确定何时才能完成回复。
足球俱乐部
受热捧的第二项是足球俱乐部。
万达曾以500万欧元购买西班牙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20%股份,然而王健林却也曾经警告称:“这(收购欧洲俱乐部)可以带给你影响力,但是却挣不到钱。每年你都会不断烧钱,这是肯定的。欧洲俱乐部非常吸引眼球,引人关注,但是很难赚到钱。”
然而 “赚不到钱”的俱乐部,依旧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热门,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多半是看好体育产业在欧洲和中国的机遇,嗯,就差没说 “为了情怀”了。
这当然是需要摆在台面上的一句话,不然,你很难理解为何苏宁集团会以2.7亿欧元控股此前已连续5年亏损的国际米兰;而李勇鸿又为何会接盘已经持续亏损10年的AC米兰。
而对于中国企业这般积极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的真正目的,《中国经济周刊》援引了央行副行长潘功胜的一段话:
“去年一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了很多足球俱乐部。如果说,收购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足球水平,我觉得是好事。但是,情况是这样的吗?有很多企业,在中国的负债率已经很高了,再借一大笔钱去海外收购。有一些则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海外房地产
在这一块,明显海航与安邦的胃口明显十足地好。
经年来,海航集团已经先后收购美国卡尔森酒店集团、NH酒店集团、美国红狮酒店集团、并分别持有希尔顿、Park Hotels & Resorts和Hilton Grand Vacations三家公司25%的股权。
而安邦则是先后买下了希尔顿旗下的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伦敦金融城最高建筑Heron大厦;2016年3月,安邦曾先后三次出价128亿美元、132亿美元、141亿美元竞购喜达屋,这一度让安邦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但仅数天后,安邦便宣布退出。
关于买下华尔道夫酒店,吴小晖与朱云来在2017年的博鳌论坛上曾有过一个有趣的对话。
吴小晖称:“这个酒店(华尔道夫酒店)等于是我们通过市场赚来的,不花一分钱。我们买的时候是1万美金,现在当地的价格是4万美金、6万美金,我们卖掉一部分住宅,留下一部分酒店。”
朱云来称:“(这种)天上掉馅儿饼的事怎么不掉我的头上。还套剩下一个华尔道夫,但我也好奇,按说这个路数美国人也不傻,他们也能做出来,为什么他们没做呢?”
对于海外投资,王健林曾在2015年哈佛大学演讲时表示,海外投资的结果确确实实就是“资产转移”或者说是资产在海外的新增,资产转移或者在海外投资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法和不合法之分。“万达的钱既不是偷的抢的,也不是自己印的,完全是我们自己辛辛苦苦赚出来的,爱往哪儿投就往哪儿投”。
然而,正如文章最后所说:不论是海外投资或是转移资产,特别是高杠杆的贷款并购,造成的结果就是我国外汇储备流失,某些项目的非理性投资乃至非法转移资产更引起监管层的重视。
最后,阅读《中国经济周刊》全文,请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