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默,微信公众号:花儿街参考(ID:zaraghost)
诚品书店的创始人吴清友先生走了,昨天晚上,他68岁那年。
他的自传体新书《诚品时光》要在今天发布,他就走了。有时候我觉得,命运是故意的。
带走他的,是跟他厮磨了一辈子的心脏病。
而当年把诚品带给他的缘起,也是这颗残破的心。
吴先生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扩大症的,生前动过3次大手术。1988年,38岁的他经历了第一次开胸手术,随即在1989年创办诚品书店。
他说,当生命被迫归零时,他才重新思考“假如还能重见阳光,什么是生命最重要的选择”。
创立之初,吴先生说,诚品的理念是人文、艺术、创意、生活。
这些词很美,许多商人都会说,但说的时候不过是为了把你口袋里的钱掏出来。
诚品亏损了15年。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悲哀。这是个被挤压到多么变形的世界,能证明真诚的最好维度,是一个人愿不愿意为了自己想做的事,站到钱的对立面。
诚品初期,卖艺术和建筑类的书籍。后来品类扩展,却也只与那些平静的美好相关。在诚品书店,有400多个公共座位,安静舒适。
这些事儿,都离钱挺远的。
吴先生说,卖一本八卦杂志和卖一本好书,在POS机上可能显示的都是25元人民币,但有良心的经营者会知道,那是不一样的。
先生还说,“诚品赔钱的15年,是我一生中最丰富的时间,因为这让我第二次看到了自己。第一次看到自己,是当我拥有的金钱超过生活所需之后,觉得钱不是那么重要。经过诚品赔钱的15年,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对生命态度的诚恳,即便是执迷不悟,不知变通。其实,我不是一个笨人,但我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而是要做自己认为是有兴趣、有意义,或者做一些从来没有人用这种方式做的事情”。
如果诚品的故事,是以亏了许多年钱结束的,那么我的唏嘘会和敬意一样多。
这个故事的精彩之笔在于,诚品后来赚钱了,且挺赚钱,且是站着把挺多钱赚了。
有地产记者跟我说过,你就别文青了,诚品赚钱还是靠地产的。书店依然不太盈利,但与书店相连的经营范围不断变的宽广,商场、住宅(比如苏州诚品)、餐旅、酒店、画廊赚钱,或者经营自营品牌和租赁给其他商家的并行也赚钱。
“依然要回到地产赚钱哦,情怀就是当不了饭吃”,那个地产记者说,仿佛那个行业,掌握着全世界的秘密。
我不这么想。也许在商业变现的路上,大家碰了个面。但大家走过的是不同的路,带给世界不同的,是不同的色彩和温度。
吴先生说过,KPI很容易比较,但DNA很难追寻。我们会面对现实经营的压力,但我曾说,没有商业诚品不能活;可是没有文化,诚品也不想活了。
讲真,我想不出今天有哪个地产大佬走了,能有这么多的人,如此谦卑、温暖地怀念他。
我第一次去诚品,是大三那年。那时候我有些怕,大家都在谈外面世界的血腥不公,每个人都在讲他的野心勃勃、部署精密。我加入了一场一步都不能被落下的比赛里,却没人知道终点在哪里。
我讨厌学校的书店,我能默念出左起一架的四六级辅导书,摆在正中央的考研政治必看30题,依次向里延伸的考研数学,这跟我高中时候去逛的书店没啥区别,换了一批都会被忘掉的知识而已。
在台北,我去了那家闻名的24小时不打烊的敦南店。那家把书店与商场结合在一起,淌出了诚品书店文化的敦南店。
我只记得迈入的瞬间,便不自觉地小心翼翼,因为从每束光、每个摆设、每个表情都感受到了被善待,便也想善待回去——不大声讲话,轻拿轻放每一张专辑、每一本书。
讲真,店里的书好多是繁体字,还是竖排排版,我识字少你们懂的,看的并不舒服。但我在那家店呆了挺久,后来买了一张专辑,店员帮我包好,递给我的时候表情很温暖,又不卑不亢。
挺感谢吴先生的,因为那家店,因为在我特别害怕、又不够勇敢的时候,我知道了世界上并不是只有紧锣密鼓的竞赛,有些人是不一样的。
感谢吴先生,敦南的商场好像是工作10小时的,书店却是24小时营业的。灯火酒绿有时歇,有些东西却可以一直亮着。
感谢吴先生,上帝给了他一颗生而残破的心,他带着它,完整了许多人的生命。
附:2014年吴先生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做过一次演讲实录,他的故事,总要听他娓娓道来,详情请戳《吴清友:我为什么能承受诚品书店长达15年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