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宋馥李,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宋馥李,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被历史和风沙湮没的唐王城,忽然像一座宝藏,被挖掘了出来。
从2021年开始,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唐王城遗址考古迄今已经挖掘出土了500余件文物。
唐王城遗址面积宏大,在70万平方米左右,且构成极为复杂,分为四重城,分别是小城(古城)、内城、外城、大外城,各城圈范围内又有不同的功能分区,发现了古河道、主干道、城门、祆教寺院、灰坑等遗迹,出土了陶器、铜器、铁器、玻璃器、古钱币、佛像等各类重要器物。
在维吾尔语中,唐王城遗址被称为“托库孜萨来”,意为“九座驿站”或“九座烽燧”。遗址群主要包括托库孜萨来古城址、托库孜萨来佛寺遗址、图木舒克佛寺遗址、克克勒玛佛寺遗址、坎斯坎套佛寺遗址、托格拉塔格佛寺遗址等6处主要遗址,这一遗址群可以概括为“五寺拱卫一城”。
其实,唐王城多次出现在史书记载中,也曾引来多名西方探险家的考察与发掘,但它为何突然消失,至今仍是个谜。
不断挖掘出土的文物,或许将解开这些谜团:这里出土了喀喇汗钱币以及“开元通宝”“乹(乾)元重宝”等唐代钱币,喀喇汗钱币因圆形无孔的造型,具有很高的辨识度,而唐钱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唐代中央王朝对城址的管辖权。
“乹元重宝”的发现,更是具有断代意义。这一钱币在公元758年时发行,到762年时退出流通领域,前后不过5年时间,它的发现,确凿地证明了该处遗址与唐王朝联系紧密。
唐王城所在的图木舒克市,于是陡然成为一座文化热城,而这里本就是中国屯垦文化之乡,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的师部所在地,仍然是屯垦戍边的战略要地。
这里曾是西汉经略西域的尉头国,唐时是安西都护府属下的尉头洲。境内有多处屯田遗迹、驿站遗址、古烽燧遗址和佛教寺庙遗址,班超、张骞、高仙芝、林则徐等辉映史籍的人物,都曾在这里驻守。
已被纳入“考古中国”重大课题的唐王城遗址,或许将开启一段辉煌的丝路篇章。
一、20年,一座城
曾经存在过的唐王城,最终被风沙湮没,而一座新的城市图木舒克,却在20年间被新建而成。
由于毗邻沙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的生态环境,一度十分脆弱,在生与死之间绝杀,在存与毁之间搏击。这座小城位于叶尔羌河的末端,它从沙漠中心的一个团场起步,将荒无人烟的沙漠改造成绿洲。
依托于绿洲,兵团又建成了城市,有了城市,就能聚人,有了人口,方能戍边。
1950年代,第三师借助山体的天然屏障,在沙漠边缘推土筑坝,挖渠引水,修建了小海子水库。到了1970年代,水库扩容成为了新疆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平原水库。
一座美丽的小城——图木舒克,就此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北边缘萌芽。不过,图木舒克作为一个城市的建制,直到2002年才经国务院批准,2004年1月正式挂牌。
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巴楚发生6.8级地震,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新疆境内最强烈的地震,地震导致水库大坝出现了管涌,兵团民兵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救灾中。当时,范荣新是《经济日报》的记者,跑来采访救灾情况,那是他第一次来到图木舒克。
那时的图木舒克,城市营建还刚刚起步,范荣新还记得,他询问图木舒克在哪里,有人为他伸手一指,那是广袤荒滩戈壁里推出的一条路,那条路延伸出去的地方,就是图木舒克。
如今,范荣新是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常委、副师长、宣传部部长。他告诉我们,2019年,三师师部从喀什市迁驻图木舒克市,为小城带来了更强的资源注入,图木舒克的人口快速集聚,产业快速落地,从只有两三万人的小城,快速成长为一个拥有11万人口的绿洲城市。
位于新疆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边缘的图木舒克,成为一座自然景色非常独特的城市:沙漠、绿洲、胡杨、条田、林带勾勒出塞外风光,这里春季桃红柳绿,秋季瓜果飘香,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齐备,成为一颗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无中生有的图木舒克,始终在与沙漠的对峙中获得生存空间,三师的老兵团人为了筑起生态的屏障,花费了三代人的心血。曾经,沙漠地梗子打起来,风一吹就荡然无存;再打,再废;再打,再废……如果阻遏不了沙漠,还谈什么建设团镇,屯垦戍边。
与天斗,与地斗,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沙漠终于被控制住,三师的团场和小镇,就这样建了起来。
锁住沙漠的图木舒克,真是一方宝地,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的雪水渗入到这里,沙漠底下有丰富的矿物质,抢出来的绿洲可培育万垄良田。图木舒克市成为全疆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之一,棉花后来成为师市的主导产业,种植棉种常年保持在100万亩左右。
与沙漠争夺土地的鏖战,至今还是进行时,图木舒克要持续改善生态,要扩展生长空间,茫茫的沙海,就必须是驯服的对象。
油莎豆的引进和开发,颇值得一提。
三师的五十四团兴安镇,就建在沙海之中,他们引进了油莎豆类对战沙漠,这种神奇的作物能在沙地中肆意生长,还能把沙固住,改良土壤。
油莎豆又名“虎坚果”,原产于非洲及地中海沿岸国家,是“油料作物之王”,也被誉为“地下核桃”,这种豆子喜光、耐旱、抗盐碱,可在沙地、荒地、盐碱地种植,也可与马铃薯、小麦等作物轮种。
这粒豆子的缘分,还要追溯到1950年代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非洲的朋友作为礼物送给了周总理,它便从此来到中国,辗转在新疆落户。
油莎豆出油率高,蛋白质含量高,个头只比黄豆大一点,能在沙土中顽强地扎下根来。五十四团兴安镇,完全在沙海中立足,无法种植棉花、小麦等农作物,由此引进了分布性广、抗逆性强的油莎豆。
从2017年试种到2019年大面积种植,这里的油莎豆种植已从最初的3000亩增加到近2万亩,其中3000亩为油莎豆育种基地,累计让4.6万亩沙漠变成良田,实现人进沙退,向沙漠腹地推进7公里。
三师和油莎豆的故事还在延续:油莎豆不仅产量高,其茎叶还可作牛羊饲料,一个5000头肉牛规模的养殖基地建了起来;油莎豆可以榨出堪比橄榄油品质的油,还可以酿制啤酒、白酒,五十四团兴安镇正在扩大规模、拓展销路;更重要的是,油莎豆把沙漠变成了良田,筑起了一道生态屏障。
2017年,图木舒克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2018年被评为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2021年,三师四十一团草湖镇被评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验创新基地。2018年,图木舒克空气的优良天数是41.1%,到了2022年达到最高50.1%,每年都在改善,而这个城市本身,也成为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一个堡垒,防范着沙漠的侵袭和扩张。
图木舒克当然不止想做堡垒,依托于永安湖,一个规模宏大的生态旅游区正在规划建设中,涵盖永安湖、蝴蝶沙漠、达坂山、湿地等自然资源,成为南疆唯一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种景观融于一体的旅游区。
二、来了就是建设者
年轻的图木舒克,是一座移民城市。
在这里,来自于甘肃、河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的人比比皆是,彼此交融,南腔北调的人们来到这里,立即变换了身份,他们都是兵团人,都是城市建设者。
图木舒克出台的各种政策,张开怀抱接纳着远来的朋友。在这里工作的人,心怀着一种深切的自豪,客人来了就是主人,在这里参与城市建设,很容易就能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与城市共同成长”,是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图木舒克也真正地用实惠的政策招揽着内地人才,住房补贴颇为优厚,高层次人才更是得到了各方面的垂青:一些知名大学的博士,来了就有相应的待遇和支配权,可以尽情施展抱负,发挥才能——图木舒克科技局的局长便是清华大学的博士。
此外,一些高校毕业生作为西部志愿者,也选择到图木舒克来锻炼几年,丰富自己的人生履历,再做出自己的人生规划。
由此,图木舒克正从沙漠边缘起步,从地理上的边陲小城起步,成为一片发展热土。
这里有着“一路连欧亚”的独特优势:距离新疆五个边境口岸非常便捷,出口中亚诸国的产品,放到图木舒克来生产,生产成本很低,发展外向型经济,有独一无二的便利。图木舒克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入驻企业164家,规模以上企业47家。2023年1—6月,这里招商引资的在建项目有36个,总投资250.8亿元。
新疆优质的棉花,让图木舒克市纺织企业呈现井喷式发展。图木舒克正发展建设“1000万锭+”纺纱和2万台织布机项目,实现一朵棉到一根纱再到织布、成衣的完整产业链条。作为重点招商项目的唐锦纺织,就位于达坂山工业园区,目前正在打造万台袜机规模,致力于打造“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袜业企业”。
图木舒克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张海,也是一位援疆人,他老家在山西大同,来到这里后,招商引资成了他的主要工作。今年,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出差,到各地拜访和邀约企业,这不仅要让人们知道新疆有个图木舒克,更要让人知道图木舒克是一片正在开发的热土。
一个总投资40亿元的100万锭纺织项目已于2020年6月全面达产,该项目是全国19个援疆省市投资额最大的项目,由东莞企业和当地企业联合投资建设。而东莞市对口援建的草湖纺织服装产业园,采用德国、瑞士、意大利、日本等先进生产设备和测试仪器,主要生产中高档、高档紧密赛格纺纱、紧密纺纱、涡流纺纱、转杯纺纱,每年使用南疆当地种植的细绒棉10万吨、新疆当地生产的粘胶4万吨,年产14万吨纱线,年纺织收入超过30亿元,是新疆地区单体最大的纺纱项目。
图木舒克的广东光伏产业园,同样也由广东三家国有企业共同援建,两条全自动光伏支架生产线已经建成投产,正在同步招引光伏面板、管桩、储能等企业落户园区。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图木舒克,光热资源无疑是丰富的,这同样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宝藏。
三、去图木舒克!
2018年12月,第三师图木舒克唐王城机场的启用,标志着这座兵团城市在南疆的首个民用机场正式通航。
便利的交通条件,让唐王城成为内地游客的“后花园”。
9月中旬,伴随着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叶尔羌河特大桥接近完工,图昆公路通车进入倒计时。图昆公路是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至第十四师昆玉市沙漠公路,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兵团“十四五”交通运输规划中重要的垦区干线通道,建成通车后,图木舒克市到昆玉市的距离,将由原来的600公里左右,缩短至约276公里。
此前,图木舒克铁路也于2021年客货通车,“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构建起图木舒克至南疆四地州行政中心的2.5小时快速大通道。届时,无论是游客来图还是当地人出行,都能打通公路出行“最后一公里”,快速领略小城的韵味。
眼下,唐王城的挖掘和研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2021年开始,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新疆、兵团以及地方考古单位组成项目组,正式开展考古发掘。现在,唐王城遗址考古第二期已然启动,对唐王城历史文化研究也在快速深入。
未来,它将作为图木舒克的新名片,夯实中国丝绸之路文化重镇的坐标。
其实,图木舒克本来就集屯垦文化、丝路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宗教文化、红色军垦文化于一体。其屯垦文化,也是一笔丰厚的遗产,由东莞市援建的唐王城千年屯垦文化体验中心,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革命文物等,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再现老一辈屯垦战士开发边疆建设家园的历史场景。
万里丝路,总是与诗歌相伴,这些诗篇不止辉映在汉唐以来的历史典籍里,在新中国现代军垦的历史中,同样有着铿锵有力的回响。
1963年,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邀请诗人郭小川夫妇、贺敬之夫妇、柯岩夫妇等到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参观、访问。郭小川时任《人民日报》特约记者,在为期半年的采风考察活动中,他们几乎走遍了新疆大地。
新疆的大好河山、多彩风情,让诗人们燃起投身火热建设场面的共鸣和诗情,先后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夜进塔里木》《西去列车的窗口》《雪满天山路》和《在大沙漠中间》等诗歌。
转眼间近60年过去。今年,图木舒克市41团草湖镇举办了郭小川诗歌朗诵会,郭小川之女郭晓惠女士应邀出席。
那年11月4日,郭小川一行来到麦盖提县英尔曼的四管处前进三场,即四十六团永兴镇。那天,兵团战士干得热火朝天,他们从老乡那里借来木制土犁,肩套绳索,低头弓背,破土前行。得知诗人们要来,军垦战士和家属都穿戴着自己最体面的衣服,将简陋的住处细细装扮,以最高的礼节欢迎客人。
郭小川得知,军垦战士在这片满是苇草、沼泽的荒滩上,住在草把子和树枝编的房屋里,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用坎土曼、铁锹、柳条筐、独轮车白手起家,种植冬、春小麦及棉花……在这片荒芜的戈壁滩上建起了绿洲。
当郭小川饮下兵团酿制的苞谷酒,眼里渗出了莹莹泪珠……一系列诗篇便有了。
《在大沙漠中间》
这里是名为“进去出不来”的大沙漠
黑夜只听风声,白日只见云朵
这里是几乎没有动物的“死亡之国”
大雁不敢停留,小鸟不能掠过
有多少朝代呵——谁也记不得
我们的世界似乎没有一个人前来做客
有多少年月呵——谁都很难说
这里也从不与我们的世界办什么交涉
生活在这里的兵团人啊
他们终年在这几千亩的土地耕作
只有在送公粮的时候,才实行长途跋涉
他们平时从不进城去买什么鲜货
只有在取报纸的时候,才踏过百里沙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宋馥李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