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降级为音箱混战,留给若琪的时间不多了
2017-08-11 10:15

人工智能降级为音箱混战,留给若琪的时间不多了

文∣诗琦 靖博,编辑∣强强


8月8日,阿里发布的智能音箱“天猫精灵X1”现货首发。至此,BAT三巨头全部落子,加入由亚马逊Echo开拓的新硬件市场。仅深圳,近百家原本做平板和手机的公司转入这个赛道。产业链中,连做音乐的媒体公司都计划发布自己的品牌。


水涨船高的,不仅是利润同比增长477%的概念股“国光电器”,还有三年前就推出原型机的Rokid公司——业内最夸张的溢美之词是“中国版乔布斯做的中国版Echo”。


这样的评价,创始人Misa说他很不喜欢:Rokid成立以来,一直不想去碰的局面,就是被归入“音箱”这个品类。


Rokid创始人Misa


然而,Misa不得不承认:从目前完成的功能和样子来说,月石(Rokid最新产品)被大家看成智能音箱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这个领域,技术短期内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Misa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在技术与产品没有“肉眼可见”差距的前提下,如何向市场证明:我和他们真的不一样。


01/ 不按常理出牌的极客,半个知乎都在黑他


“你这轮知乎做成那样,被人骂死了。”锌财创始人经潘越飞用一个并不温柔的问题开始了专访。


5月中旬,Rokid在知乎投了一波广告,文案很招黑:“若琪,我儿子要有你一半聪明就好了”;“若琪关灯,我要办事”;“昨天在卖,今天在卖,明天也卖”。


遍布知乎各角落的宣传,引爆了用户的情绪:“能不能把这玩意撤出知乎?”“配合logo,我一直以为Rokid是避孕套。”“这可能是人工智能领域,最烂的一次推广了。”仿佛半个知乎都在黑Rokid,与业内的力捧形成对比。


面对这些争议,Misa窝在懒人沙发上,时不时拿起手机回几条信息,头也没抬:“知乎上骂人是政治正确啊。”


Misa一直是这性子。年近40的他,T恤、牛仔裤、夏天也穿的小皮靴,十几年来,最大的爱好依然是写代码、星球大战、半夜做木工和开着机车穿越杭城。


他的身份却不停转变。2010年,阿里完成对他的猛犸科技的收购,这成了阿里YunOS的雏形。进入阿里后,成立了以他为核心的M工作室,这个技术驱动型的小团队,如今出了三家智能音箱企业,成了业界黄埔军校。


2014年,业界对人工智能的关注还停留在观点上。当年刷屏的是,埃隆·马斯克和霍金提出“做人工智能是召唤恶魔”。Misa则画出了“恶魔”模型——一个蛋。IDG资本董事楼军回忆:“他在纸上给我画了一个蛋,我就投了,我不道什么是人工智能,只觉得能做成的话,肯定是大事。”基本不投天使轮的IDG破例加入后,Misa的风格越来越不合常理。



网友无法理解广告文案,更无法理解Rokid的定价策略。


亚马逊Echo售价约1200元,谷歌Home售价约870元,阿里巴巴“天猫精灵”仅499元。相比之下,Rokid高端版外星人5280元,低端版月石1399元的售价,“高得离谱”,一位网友称。


“因为,我不希望把品牌放在一个几百的档次,这个档次上,大家拼的已经是生产成本。”Misa回答。


更尖锐的疑问,恰恰是Rokid生产成本。有好事者在圈内散布“就是基于树莓派和开源代码凑出来的,几百块的成本”的说法。


对于在硅谷、北京和杭州都建立了研发团队,自认“内心深处还是孤独而狂热的极客”的Misa来说,这是很严重的指责。


“不用回答,忽略掉就好。”他停顿几秒后说:“这背后的潜台词是,Rokid这东西不错,他们自己做不出来。”


02/ 让人惊艳的智能音箱,其实技术还不成熟


因为老被问东西哪里不错,Misa有套标准回答:你自己去体验,然后告诉我。



潘越飞在试用月石后,第一反应是惊艳的。音质本身ok,语音控制音乐播放的交互模式很自然,控制灯光和窗帘的方式很科幻。他当场就下单买了一个,到货第二天告诉Misa:“家里老音箱已经送人了。”


但是,使用过程中,偶尔也会出现喊“若琪”得不到反馈的情况。根据锌财经在“Rokid官方产品交流群”里收集的用户吐槽,类似问题并不偶然:


“智能家具都能控制,就是体验好不好的问题。”


“昨晚若琪抽风,家里来了个客人调戏了一下,它就开始唱歌,清唱啊,受不了,五音不全,叫她停都不停。”


“Rokid曲库是硬伤。”


这不仅仅是Rokid要面临的问题。


“现在智能音箱都存在识别不准确、答非所问等问题,远没有达到用户期望。”Broadlink(智能家居品牌)CEO刘宗孺是Rokid的合作伙伴,也是亚马逊Echo的合作商,他指出这类产品的理想状态是“做管家(主动服务),而不是做佣人(被动接受指令)。”现实则是,AI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智能和成熟。


Misa也承认这一点:“大家对人工智能的期望值其实是过高了。现在所有的技术都是够用但不完全成熟,暂时也没有大幅度进步的可能。”


但是,Rokid的商业化没有放慢的打算,下一代产品叫繁星,微缩版的月石,实现多设备互动。


“任何技术的爆发都不是在它100%准备好的时候,等到一个技术发展到100%的时候,早就被更廉价的80%的技术干掉了。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样用一个不是100%准确的东西,做出近乎100%准确的体验。”


Misa判断:离AI市场爆发的节点还需要2年的时间。


03/ 短短三年,从无人问津到市场混战


爆发还要等待,混战已经打响。


在公司建立不久后的会议上,Misa曾提醒同事们:“三年之后,我们的竞争对手将是苹果和谷歌。”


对Misa来说,最值得反复提及的产品细节是,是‘Hey,若琪’还是‘若琪’,是祖母还是奶奶,东西方文化差异是狙击硅谷巨头们的方式。为实现这些体验细节,Misa投入了大量研发精力。


3年过去,真正激烈的战场却在国内。



音乐天堂,有15年历史的音乐媒体品牌,创始人胡思客发布了“音乐便当”项目。他的系统来自腾讯云小微平台,内容基于QQ音乐版权库做人工编辑,硬件由生产商提供ODM合作。他在参与操盘了销量7万台的猫王小王子音箱后,看中了智能音箱新市场:“音乐算法不够完美,我们要用人工编辑的方式推音乐。”


胡思客今年的销量目标是4千台,这个数字很保守。据研究公司分析,中国2017年智能音箱市场预计销量为200万台。万音、亲见、问之科技……数百家小企业已经闯入这个行当,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资源和独特切入方式。


一位要求匿名的从业者吐槽:“进入门槛太低,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有现成的供应商,稍微一整合就出了新牌子。中国人一来,就要玩坏这个市场了。”


疯狂背后,是金钱的刺激。已有20年历史的国内最大音响公司“漫步者”,市值才65亿,成立仅3年的Rokid,拿完三轮融资后,投后估值约30亿(4.5亿美金)。


Misa对国内市场的形容是:“不是圈养型,而是厮杀型。”


Rokid在早先的新闻通稿中,一再强调公司做的是“严肃的AI”。现在公司官网,则介绍自己做的是“智能家庭机器人”。在最近力推的天猫官方店,产品介绍则是“若琪月石无线蓝牙音响智能声控桌面网络便携wifi音响。”说法越来越接地气的背后,是必须应对市场厮杀。


Misa对Homepod等竞品的最新评价,口气和三年前有了不同:“(海外产品)不用担心了。我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国内的竞争者,看看他们怎么切入这个市场。”


04/ 500多家体验店,老男孩的市场破局


市场正好不是Misa的拿手戏。


在朋友圈中,Misa提到,“作为一个营销上的门外汉,这两个月各种学习和消化,其实真是水很深。”


《从零到一》提出过的观点:技术精英通过编程这样的专业技能使产品增值,他们关注本质,认为表象无关紧要。而销售恰恰相反,精心设计活动来改变表象,但不修改实质。


体验区


采访结束后的第六天,杭州,城西银泰,偶遇Misa,他正在Rokid体验区向顾客推销。对于微信签名自称“腼腆”的老男孩来说,这事很难,但又不得不做:“(公司需要的)技术能力,产品能力,设计能力,营销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能力,品牌能力,我自己可能只能占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不要让自己成为公司的瓶颈。”


Rokid目前单周线上销量300台左右,线下销量很接近这个数字。


锌财经在线下店找到一位男性买家:“我试完之后,准备拿去给孩子用的,听听故事比较方便。控制电器什么的,还得专门去买,短时间不会考虑。”


这符合Misa的预期:“技术让你淘汰绝大多数对手,后面拼的就是其他维度的东西。必须慢慢来增加线下密度。”


线下并没那么好做。


Misa的房子由厂房改造而来,三层,工业味道很浓,灯光、窗帘、音乐等,都由Rokid控制。可以看成是最完整的体验区。7月21日开张的首个Rokid体验中心,里面涉及的场景,其实已经在Misa家被反复测试过。


但是,到了体验店,环境会很复杂,wifi信号弱、现场噪音强、联动设备的稳定性,都会影响体验。公司最新的规定是,全员都要线下轮岗,直接销售产品,解决体验问题。


Misa自己已经待了两周多。对于他和团队来说,演示好产品,是目前能想到的最佳破局点。


正在铺设的体验店,大概有500多家;线下体验车,已有累计数万人流量。在很多线下店中,Rokid已是类似品类中销量最高的。


平均使用时长1小时,日活50%以上,复购率为85%,——这个成绩单,还不足以让Rokid高枕无忧。


Misa给公司定了个年度KPI,超过5万台。因为他认为,这才是智能音箱的入场券,Rokid必须拿到。


05/ 后记


Misa前几天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很长的消息,或许最能反映目前他的坚定:


其实语音交互技术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探索,但是最近大家都在凑这个热闹,不少人误导现在的市场和用户,语音交互技术已经非常完备,似乎可以轻易拼凑出语音交互的产品。


有的还作假,甚至只在PPT上下功夫。事实上从信号处理到识别和理解,这个方向都还有大量问题有待解决,不少问题在研究领域都还没有非常可靠的结论,还在理论/范式层面探索。


一个认真对待产品的公司,就必须面对这些问题,有敬畏之心,不断探索边界和打磨细节,很多技术不是单一技术拼凑可以解决,需要大量的边界打磨,可是有几家公司有这个耐心?尤其大公司,语音交互产品先保证能流畅可靠,再谈其他吧,毕竟是消费类产品,最重要过用户这关。


等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锌财经(ID:xincaijing)©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