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年轻人,在夜校里找回松弛感
2023-10-07 20:56

上海年轻人,在夜校里找回松弛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 (ID:LIFELAB2020),作者:vasta,编辑:傻狍子、WEIFAN,图片:网友授权、受访者提供,原文标题:《接棒Citywalk,没想到是它火成沪漂最新流行》,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上海年轻人在夜校中找到了一种松弛感,夜校成为了他们追求精神追求和学习的场所。

• 上海年轻人将夜校作为时髦的夜生活选择,追求精神追求而非消费。

• 夜校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如古风手作、红酒品鉴等,吸引了众多年轻人。

• 夜校给年轻人带来了松弛感和纯粹的学习体验,成为他们重拾兴趣和掌握生活主动权的地方。

说起前两个月,流行的网梗莫过于“穿个Lululemon、拿杯精品手冲、再轻轻跨上一架小布自行车,给自己一个Gap day 去 City walk,完成了这一套,恭喜你,你就拿到了沪签。”


在互联网语境里,上海俨然已经被传为了一座悬浮之都,似乎只有凭借某些消费小票,才能被获准进入。


图源@啜泣的柿子洗脸


“而且必须得喝手冲,如果被查出库迪和瑞幸的消费记录,还会被拒签。”


不过那些试图用纸醉金迷来定义上海的人,近来被上海刷新了认知:作为世界级的都市,上海的本质更多不是消费,而是奋斗。


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看到什么。对一些人来说,上海最时髦的夜生活,竟然是上夜校。


图源@是小伊伊呀!


夜校,这一带有陈旧时代感的词,到了今年的上海,就变成了年轻人集培养艺术情操、开拓生活方式和玩乐一体的市民club。学的也不是文化知识,而是像古风手作、红酒品鉴、即兴戏剧、网红彩妆、越剧形体、桥牌、做茶饼这样趣味性极强的课程。


“如果说那些消费主义景观是‘沪签’,那么对上海的理解就浮于表面了,咱上海pride的本质是精神追求,外表的精致只不过是浮在精神追求上的皮毛和点缀。”


一期夜校共计12节课,只要500块钱,算下来一节一个半小时的课,竟然只要40块钱,被高昂娱乐成本pua久了的年轻人,突然就被这种“普惠民生”的朴素松弛感打动了。“你在上海其他地方根本没法花这么少钱度过一段如此充实有品质的时光。”


图源@小羊不吃草


于是,上海一些夜校几乎科科爆满,要守着点抢才能报上名,有人甚至在二手平台上加价收购上课名额。


在社交网络上,说自己报上了夜校已经成为了一种凡尔赛,还有人晒出自己在夜晚的上海地铁摇晃着红酒杯的照片——那是红酒品鉴课的学员下课了。


图源@苏破满


如果说外滩蹦迪的年轻人是上海夜生活的a面,那么跟着本地爷叔们在夜校学打牌,就是上海夜生活的b面。别的省市的人看到艺术夜校在上海的火爆盛况既眼馋又吃惊:“原来你们新上海人不仅要看上去精致,下班后还要增进艺术修养,这也太卷了吧。”


但夜校的走红,也是一种意料之中的结局——在上海,下班之后随便干点什么,几百块钱就花出去了,夜校已经超出了课外兴趣班的意义,成为了上海年轻人心中一种极其明智又别出心裁的消费选择。“毕竟,你花钱的本质就是买一段被填补的时间,而夜校却能带来一种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上海年轻人,在夜校找纯粹


想要抢到一个夜校的名额太难了,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公众号开放秋季班报名的时候,连页面都刷新不出来,“一进去你会发现冷门的课程都是瞬间秒没,想抢到要提前关掉所有app,飞行模式重启后一次次地刷。”


上了两届夜校的富贵告诉我,让她对把上课当玩儿还乐此不疲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被说烂了的松弛感。”自从夜校成为了年轻人的主流消遣,就显得格外的清新脱俗,“白天光鲜亮丽的都市丽人们,往往也懒得化妆跟谁见外了,拎个帆布袋就来上课了。”


“你去上海其他地方消遣,总要社交、要花钱、要装出一点腔调,就算找个搭子约顿饭,也很难说不抱着点目的不纯的小算盘。但在夜校,这些内耗统统不存在,在这里,没有谁花钱多谁花钱少,没有那些要摆上饭桌的社会身份,人和人的关系只有两种:老师和同学。”


富贵以前也在其他机构上过插花课和健身私教,“但就是因为学费昂贵,感觉自己一部分钱花在了购买情绪价值上,结果一在夜校上课,还真有点不习惯,老师也不哄你了,也那些没有劝你续卡的话术了。”


夜校的老师,大多是在垂直领域有口皆碑的老艺术家和老师傅,比如桥牌课的老师,是中国桥牌协会三星终身大师陆凯,京剧课的老师,是国家一级演员王玉兰,有些手艺课甚至请来了非遗传人,“教学很认真,说的全是干货”,上红酒啤酒品鉴课的苏破满,甚至遇到了两次随堂考试。报名了声乐课的橙子第一次上课,就被同学们的劲头震撼到了。“一进去所有人都坐在第一排,老师说散开一点之后,才分成了两排。”


橙子在上声乐课


“本来觉得自己是去休闲的,最后发现老师真拿自己当学生”,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夜校还规定假如缺勤3次课,就无法参与之后的夜校报名,假如有事上不了课,还得找朋友顶替自己签到。


被各种私教的春风和煦宠久了的年轻人,却被夜校的老师傅狠狠拿捏了,收获到了一种有如回大学重修的青春感。


用富贵的话说,自己在夜校里,找到了一种久违的纯粹,“就是所有人过去,真的就只抱着一个目的——学点东西”。


据富贵观察,在夜校里,占比最多的就是下班之后想陶冶点艺术情操的年轻女孩,26岁的橙子白天在办公室做文员,“工作比较枯燥,虽然上个夜校不能帮我转行,但给我展示了很多种可能性”。在木工课上,她不仅上手做了木盒子、小板凳这样的小物件,还顺带学会了如何分辨杉木、橡木、桦木,了解了明代家具的演变历史。


图源@陈草草的产品使用体验&生活


“虽然夜校教的东西比较基础,但老师也会延展开去,帮你建立以后深入学习的兴趣。”有人在网上感叹,夜校让人突然发觉,原来自己对那些看起来很遥远的知识,仍然保留着纯粹的好奇心。


夜校,上海年轻人的松弛感生物钟


对于很多上夜校的年轻人来说,学艺术甚至在其次,他们声称自己在工作日晚上7点上课的夜校里,找到了一种雷打不动的“松弛感生物钟”。


报名红酒啤酒品鉴课的苏破满告诉我,自己上夜校的初衷,就是为了养成一周至少有一天不加班的习惯。


“我的性格和工作性质导致我经常晚上工作,为了让作息更规律,所以强制自己周二晚上7点钟出现在夜校。有时候那天也会有工作,但我会让自己想办法脱身,几次之后我就发现,原来工作也不是没你不行。”


除了年轻人,夜校学员还有一部分是上海本地的阿姨和爷叔,报名非洲鼓课程的野跟他们聊过后发现,在年轻人占领夜校之前,本地中年人早就是这里的原生学员了。“我们大多都是今年从小某书上刷到夜校的,但机关单位、文旅部门内部会向职工宣发这个事情。”


无意中打破了夜校信息差壁垒的年轻人,觉得自己恍然闯入了这座城市的松弛里世界。沪漂富贵曾经在iPad板绘课上碰见过一位爷叔,“他跟我说自己之所以来,是想不用那么多复杂的画材,也能复刻出水墨画的效果”。她感叹,以前就有所耳闻的上海市民文化和老上海人对艺术修养的追求,终于在夜校体验到了。


“不是上海不松弛,是自己的打开方式不对,之前我不怎么关注身边的实惠信息,总是被社交网站上刻板的上海生活方式捆绑,结果就是在帮网红店哄抬价位。”


甚至,有些上夜校的年轻人觉得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主动学习的这个事儿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锚点。“以前经常不知道自己这一周都忙了些什么,但现在至少知道自己学了点什么。”


橙子的木工老师会透过古代画作讲解家具


对橙子来说,上夜校这件事儿有点像自己更掌握生活主动权的小标志,“8点半下课,回到家也要9点多钟了,但竟也不觉得很累。有时候上着课,我会想到自己出现在这里挺不错的,因为如果这时候自己在家里,大概就是躺着刷手机。”


Ending


在夜校,富贵说自己感受到了一种很珍贵的“啥也不图的上进心和专注力”。


“没有低消、不用跟谁向上社交、不用委屈自己和钱包,只是去学点东西,这种单纯的心态就像小时候被父母送去上一堂兴趣班,你的期待既具体又聚焦。”


最让富贵印象深刻的,是遇到了好几位大厂裸辞之后报班的同学,“有的人一连报了好几科,就为了填补突然的空缺,如果没有工作,每个星期的夜校课程表,就成了掌握生活的抓手。”


对很多人来说,500块钱的夜校既是成人少年宫,也是一个集体疗愈的地方。


图源@妖妖达令


“等于说你给自己的身体和注意力报了一个托管班,一个半小时,让它能不管生活琐碎,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只关注一个似乎没有实际用途的知识,去满足自己小时候就有、但长大后越来越难以感受到的纯粹的好奇心。这种感觉这不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 (ID:LIFELAB2020),作者:vasta,编辑:傻狍子、WEIFAN,图片:网友授权、受访者提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