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对于阿里帝国来说有些特殊。百世物流被曝或于美东时间9月19日正式登陆美股,几乎同一时间,阿里系的另一位强力外援——趣店向SEC递交IPO申请。
趣店此次拟最高筹资7.5亿美元。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趣店实现营收18.33亿元,同比增长393%;净利润9.73亿元,增长695%。2016年营收14.42亿元,净利润5.76亿元。2015年营收为2.35亿元,亏损2.33亿元。
目前,创始人/CEO罗敏持股21.6%,为最大股东。此外,Phoenix Entities(凤凰祥瑞+国盛金控)和昆仑集团分别持有19.7%的股份,源码资本持股为16.1%,API (Hong Kong) Investment Limited(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持有12.8%,蓝驰创投为7.2%。
趣店在2015年获得了蚂蚁金服的投资,随后业绩扭亏为盈。虽然蚂蚁金服现在只持有12.8%的股份,但通过对招股书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真正主宰趣店命运的是蚂蚁金服。
借力支付宝,获客成本显著下降
招股说明书显示,截止到2017年6月低,趣店累积注册用户4790万,获得授信的用户为1760万。今年2季度,趣店新增贷款人173.9万。
一般而言,消费金融里的场景指的是类似电商商城这样的消费场景,互金公司通过消费场景降低获客成本。趣店的商城现有480个商家提供多种产品,但从他们的收入结构来看,商城的体量应该不大。2017年上半年,来自于商品销售的相关佣金的收入为2.51亿,收入占比仅为13.7%。
对于这家公司而言,他们真正的场景(获客渠道)其实是支付宝的界面,而且其效果远远好于传统的电商商城。
根据招股书的信息,我们简单地计算下趣店的获客成本:
可以看出,其获客成本从2015年的169.25元快速下滑到2016年的33.48元,更有意思的是,趣店的营销费用居然是负增长,从2015年的1.92亿下降到2016年的1.82亿。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得益于蚂蚁金服的支持。蚂蚁金服在2015年8月领投了趣店的E轮融资,而早在6月的时候,趣店就接入了支付宝。支付宝所带来的用户数量远远超过趣店自己的APP,而且价格极其低廉。据说蚂蚁金服在渠道上对趣店的抽成只有1个点,同类的现金贷公司可能需要支付给渠道7、8个点。
携手芝麻信用,提升风控能力
趣店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贷款者进行评估并且实施风控。虽然所有的互金公司都是那么宣传,不过趣店的风控能力的确做得还不错。
招股书宣称,自2016年起,趣店的M1+Delinquency Rate by Vintage(延期30天以上未还款业务占比)一直维持在0.5%左右。趣店的融资收入(Financing income,贷款业务的手续费/利息收入,主要是现金贷业务)增速非常快,从2014年的2109万上升到2016年的12.7亿,复合增速676%。在用户数和放款金额高速增长的同时,罚金收入(Penalty fees,针对延时还款用户的额外收费)却没有明显增长,2017年上半年甚至只有2016全年的10%左右。
融资收入的增长来自于用户数量以及贷款金额的提升(升高利息并不具有可持续性),而如果风控能力没有任何变化的话,那么随着融资收入的增加,罚金收入的绝对值会跟着上升,同时其和融资收入的比例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从上图可以看出,趣店在2014年的融资收入为2109万,罚金收入11万,罚金/融资比例为0.54%。到了2015年,该比例突然爆冲到12.55%。我们认为原因是2015年刚好是校园贷乱象最为严重的时候,作为一家年轻的公司,趣店并没有将风控处理好。
2016年,该比例下滑至1.8%。原因很多,比如政府对校园贷的监管力度加大,以及趣店退出校园贷行业,但我们相信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芝麻信用。芝麻信用为趣店提供了贷款申请人的信用分析,芝麻信用分是趣店信用评估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提高了公司的风控能力,减少了延期还款的情况,进一步放缓了罚金收入的增长。
趣店歪打正着,蚂蚁金服小试牛刀
趣分期(趣店前身)早年以校园贷业务发家,随着监管趋严,他们在2016年9月退出了该市场。据罗敏自己的说法,改名“趣店”是为了突出电商属性,当时他宣称要在高客单价3C数码商品上和京东对战。现在看起来这当然是个笑话,招股书里几乎没怎么提到趣店的电商业务。不过,恐怕罗敏自己也没想到,他们会在小额现金贷业务上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
如果趣店最终顺利IPO,那么它将是首个登陆资本市场的中国消费金融平台,这无疑会刺激行业内的竞争对手。而对于蚂蚁金服来说,这更像是先让小弟去打头阵,由于趣店非常依赖支付宝的导流和芝麻信用的风控,所以蚂蚁金服可以根据资本市场对趣店的反应对自己现有业务进行调整,或者规划未来方向。
作者赵骐,东哥投后管理行业分析师,微信 qizhaowow。东哥投后管理招聘2名资深行业记者/分析师,欢迎投递简历,待遇从优,加东哥微信,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