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精练GymSquare(ID:GymSquare),本文于2022年9月在精练GymSquare公众号首发,作者:申奥,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精练GymSquare(ID:GymSquare),本文于2022年9月在精练GymSquare公众号首发,作者:申奥,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你知道吗,不同的站位选择形成了相应的“团课段位”,而这正被团课群体津津乐道。
这或许是无意地佛系选择,也可能是长期形成的习惯,甚至是上课迟到后的无奈妥协。
单车教练nemo说:“第一排的会员一般是社牛、老司机或者想认识教练,而最后一排的会员一般是萌新、社恐、想划水或者想提前走的。”
“也有会员特别执着于教室里的某部单车,可能因为这辆单车比较好骑,或者是上课以来就一直骑这辆。”
行为背后代表着某种心理,团课站位也是一门学问,背后可以找到相应的支撑。
例如偏好站在镜子旁边,是“曝光效应”的体现:经常照镜子的受试者对身材更满意,即使未达到理想的身材状态,重复自我观赏的渴望仍然存在。
作为一种“脱离舒适圈”的行为,在健身团课中我们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舒适圈”。不论站在什么位置,怀着怎样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在训练中享受当下,进而达成自己的目标。
健身团课,你会站在哪个位置?
曾有超级猩猩教练在小红书上分享了关于“BP&BC团课段位分布”的视频,引起团课爱好者们在评论区表示共鸣。
其中,“王者”会员动作标准、情绪高涨,“钻石”会员喜爱拍照、发圈、照镜子,“青铜”会员社恐紧张、放飞自我。
图源: 小红书
GymSquare与多位团课爱好者和团课教练进行了对话,总结了不同站位的以下原因:
前排会员
在前排会员的“老司机”标签之下,很多人表示靠前站是为了看清教练的动作,和教练有更多眼神交流,同时不被其他会员打扰。
“站在前排有一种表演和被监督的感觉,即使不被教练push,也不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还会有一批教练的忠实会员也会选择站在前排,在课上和教练进行积极互动,渲染课堂气氛。
“作为后援团的一员,上课时感觉就像教练在带我们开派对,有时为了抢占前排要提前很早到教室。”
此外,前排两侧处于教练的视野边缘,站在这里的会员一般熟悉动作和套路,既不用一直看着教练教授,也不希望自己被别人看见。,
“站在前排两侧,是划水还是认真上课就基本要看自律了;当然,老司机一般都知道该怎么调整自己的运动强度。”
中排会员
对于站在中排的会员来说,自己虽然没有老司机那样熟悉套路动作标准,但是也有着一颗好好健身的心。
“站在第三四排,既不会受到老司机的压力,也不会看不清教练动作,音响音量也刚刚好,可以最好地沉浸在这种氛围中健身。”
站在前排是为了不想被别人的动作干扰,也有会员为了有其他会员带动作而选择站在中排。
有团课爱好者表示:“教室中间的两侧一般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可以把动作幅度做得更大。”
后排会员
谈到后排会员,团课爱好者和团课教练的第一印象就是萌新小白。
“最早上团课站在最后,因为看不清教练脚上的动作,只能跟着前排的会员打,后来往前站了。”
“如果是第一次上这种类型的团课,或者到了一个新环境,我会选择站在后排。”
在萌新小白之外,也有既想上团课,又不希望被别人关注的社恐,训练状态不佳的划水选手,以及因为迟到而不得不站在后排。
“因为经常加班,有时候到了健身房已经开始上课了,只有教室后面还有空间,不得不站在最后一排。如果可以早点到,还是会选择靠前站的。”
但是对于团课教练来说,站在后排的会员并非没有存在感。
“因为舞台存在高度差,所以上课时更容易看到后排会员,而不是前排会员。不过这样也正好可以关注刚接触团课的新会员,及时给他们指导。”
精练学院-FORCE HEIGHT重力燃击课程
还会有一类“佛系”的团课会员,并不介意自己站在什么位置。“哪里有空站哪里,有时候也会把自己的位置换给想要的人。”
在聊到站位习惯时,镜子也是被多次提及的影响因素。
“在杠铃操这类用到器械或有抗阻训练的团课,如果靠着镜子,可以观察自己的动作幅度和细节。”
“像BodyJam、Zumba这类舞蹈课,有时教练也会带大家对着镜子跳。”
如果是和健身搭档一起来上团课,大家则会站在临近的位置。此外,空调的冷热、灯光的明亮、音响的声音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团课会员的站位。
团课的站位也是一门学问
团课群体中有这种说法:“上团课时的站位,暴露了你的性格。”
虽然目前心理学还没有对“健身团课站位”进行相关的深入探讨。但是已有研究表明,站位的偏好会受到外界环境和内在心理的影响。
正如校园时代的“学霸区”“学渣区”,团课教室里会员站位同样呈现了不同的区域划分,也和性格有一定关系。
有研究通过16型人格因素问卷对285名学生进行分类,并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随机选择座位,发现具有相同性格得分的学生会坐在更靠近的座位[1]。
同时,2015年的一项研究统计了5年的学生营销课成绩和他们课堂座位关系,发现坐在教室特定位置确实会影响学习成绩,同时这种相关性受到个人内向程度的调节[2]。
习惯站在前排C位的团课爱好者表示,自己不仅想看清教练,也想让教练看见自己,有更多获得动作指导的机会,实现训练效果最大化。
“边界效应”由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提出,指人们喜爱逗留在区域的边缘,而中间地带则是最后的选择。身处边界区域既能看到周围发生的事情,又可以较少暴露自己。
人们往往更多关注场地边缘,而不是场地中央,活动也多集中在边缘。因此在公园的设计中,设计者往往将休息设施放在场地的边界。
以这一心理学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会员优先选择靠边的位置,客观上方便放毛巾、水和手机,心理上也会保留更多“个人空间”。
还有研究发现,在人们进入电梯后,会根据一种潜在的社会等级来决定自己站的位置,并避免和其他人的眼神接触,也称为“电梯站位效应”。
同时,人们在电梯里的站位倾向于骰子数字一样排列:如果只有一个人,他会站在电梯中间;如果有两个互不相识的人,通常会站在对角线位置......人们总会最大限度地保持距离。
不同于电梯的是,团课教室能给每位会员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但站位的选择也表现出了健身资深程度的排序。当站在老司机旁边时,部分萌新会员也会感受到无形的压力或焦虑,进而下意识地靠后站。
团课时照镜子,在自我观赏的同时也有激励作用。一项发表在《国际运动科学杂志》的研究,将男女参与者分为三组,分别在镜子前、在镜子和一张理想身材的海报前、以及没有镜子这三种条件下,完成20分钟的单车训练。
结果发现,参与者在镜子和海报同时出现的条件下,骑单车的平均速度最快,训练最努力,且训练后情绪感受最强烈。
但镜子的反馈也是把双刃剑,团课中过分在意镜子里的自己,频繁转移注意力,也会忽略课程节奏、教练教授和动作变换。
团课教练,如何顾及每位会员?
每个会员走进团课教室,都有自己的目的。有的人想强身健体,有的人想宣泄压力,有的人想认识新朋友。
“无论站在什么位置,训练时怀着怎样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勿忘初心。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想要什么,这也是我在团课中的收获。”
面对不同特点的会员,团课教练也需要理解并顾及每个人不同的心理。
Zumba教练顺子表示:“前排两侧的会员一般对套路比较熟悉,不看老师也不喜欢别人看他;前排中间的会员喜欢受到老师和其他人的关注;中间的会员有时是很熟悉套路的老炮儿,但可能第一次上这个教练的课,如果课程氛围好的话下次还会来;最后一排可能是新手,也可能是没有信心的社恐,体验好坏是他们存留与否的关键。”
上海某团课内训师表示,前排会员更希望被关注,而后排新会员更需要被关注,团课教练应该做到“雨露均沾”。
“课前做好铺垫,课中做好教授和安全提示,课后给到针对性建议,平等而友善地对待每位会员。”
参考文献:
1. Patsy F. Totusek, Ann Q. Staton-Spicer. Classroom Seating Preference as a Function of Student Personality.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1982, 50(3):159-163.
2. Marco Pichierri, Gianluigi Guido. When the row predicts the grade: Differences in marketing students' performance as a function of seating location.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6, 49(7): 437-44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精练GymSquare(ID:GymSquare),作者:申奥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