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身边的神雕侠侣:小李飞刀原型牛哥,将门虎女牛嫂
2023-10-23 14:17

古龙身边的神雕侠侣:小李飞刀原型牛哥,将门虎女牛嫂

前些日子推送了一篇《古龙的朋友圈,比小说都好看》,有朋友提出为何不将之充实为一本书,想想也是,便开始行动。其实我不太能理解那些一年写七八本书的人,我对自己有要求,质量上的、情怀上的,还有良心上的。为古龙写一本书,曾经是我年少时的梦想,将这个梦想付诸行动,是一件挺热血的事情,我很喜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古龙身边的两位重要人物:牛哥和牛嫂。牛哥是古龙的好朋友,他是一位漫画家、小说家和导演,对古龙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牛嫂是牛哥的妻子,她是一位美丽豪爽的女性,对古龙也有很深的情感关系。

• 牛哥是古龙的好朋友,他的漫画和小说对古龙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 牛嫂是牛哥的妻子,她是一位美丽豪爽的女性,对古龙有很深的情感关系。

• 牛哥和牛嫂的存在让古龙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古龙年少时,父母婚姻破裂,父亲抛妻弃子,古龙与之再无往来。长期得不到家庭温暖的他,始终渴望得到关怀。牛哥牛嫂的出现,不但让古龙有了好朋友,更感受到“家”的存在。甚至有人说,“牛嫂就是古龙的妈。”


牛哥不姓牛,本名李敬光,笔名李费蒙。1925年出生于香港,后赴台湾。他出身富贵人家,父亲是当年香港知名花花公子。童年时期的李费蒙,曾在香港和湖北生活,既接受过香港的英语教育,也读过湖北的传统学塾。


古龙对他评价极高,他在《台北奇侠传》中写道:


“牛哥、牛哥的哥哥李凌翰,最近和‘制片王’王龙合作的制作人张仁道,是我认得的朋友中,除了马芳踪之外,最驻颜有术、天赋异禀的三个人。”


牛哥与兄长李凌翰都是漫画家,相比之下,牛哥名气大得多,他门生众多,有“牛家班”之称。“牛哥”之名号来自于其笔下漫画形象“牛伯伯”,此外还有“老油条”“四眼田鸡”“牛小妹”等。古龙称其漫画“滑稽突梯,讽刺入骨”,即使“现在他的漫画锋芒虽已稍减,可是线条之美,仍不作第二人想”。


牛哥还是小说家,《赌国仇城》《职业凶手》《情报贩子》等均风行一时。他还做过编剧,当过导演,甚至上大银幕当过小生,与丰腴美艳的女明星吴惊鸿演过对手戏。


贪杯的古龙,也倾慕牛哥的酒量,说他喝酒喝了三十多年,到了五十多岁仍然酒到杯干,喝上三两瓶绍兴黄酒,依然面不改色。


古龙一向为人四海,朋友众多,这一点多少也是被牛哥所感染。或者说正因为性格相合,他才与牛哥如此投契。牛哥交的朋友,“上至达官贵人、明星名导,下至贩夫走卒、流氓太保,不认得他的人实在不多,他认得的人实在不少。”


不过朋友多、爱喝酒、有才华,在古龙眼中都不算“奇”。他在《台北奇侠传》里写牛哥之奇,主要有三点:


一是喜欢“臭人”。古龙说牛哥的臭人不算骂人,也不伤人,应该只算嘲弄揶揄。“被他‘臭’的人,通常都是他的朋友,而且通常都不会生他的气,我从童子军时代就被他‘臭’,‘臭’了十七八年,也没有生过气。”


从这话来看,古龙与牛哥相识甚早。一个孤独少年,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朋友当成长辈一般看待,弥补因家庭破裂而缺失的父爱,实属正常。


牛哥的“臭人”,应该还有些故事成分,放到今天就是酒桌上编排朋友的段子手。古龙就写道:“一件明明是‘无中生有’的事,只要被他沾到一点边,经过他加酒添酱之后,好像就变成‘确有其事’了,不但别人相信,连当事人都几乎有点非相信不可的样子。”


牛哥“臭”起人来还一视同仁,谁都不放过。或许也正是因为“不挑人”,所以大家反而都不当回事。


第二奇是细心。旁人看来,牛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来大去,大模大样,甚至还有人认为他是个冤大头”,可古龙却看到了“大”之下的“小”,认为牛哥“一点都不大,做什么事他都很小心,他从来不欠别人一个小钱,别人不注意的小地方,他都照顾得很周到。”


尤其是回到家中,“他照样抱孩子,下厨房。切一点绿的葱、黄的姜、红的辣椒,摆在一条鱼上,做成一道漫画一样的清蒸鱼,端给正在打麻将的老婆大人吃。”


古龙写这一段时,想必内心也是温暖的,因为这是他从未体验过的人生。牛哥所做的在普通家庭生活里寻常可见,但对于古龙来说却是情感上的极大奢侈。


吃着清蒸鱼的“老婆大人”就是牛嫂,也是古龙眼中的第三奇:奇妻。


牛嫂是冯娜妮,出身名门,爷爷是东北军阀冯德麟,父亲是“冯庸大学”的创办者冯庸。当年“牛哥”李费蒙的漫画拥有大量粉丝,少女冯娜妮便是其中之一。1952年,还是高中生的冯娜妮参加运动会,结识了身为记者的李费蒙。不过冯娜妮极具个性,不像一般粉丝只有赞美吹捧,反倒专挑牛哥的错别字,因此得到关注。


冯娜妮曾经回忆:


“我是觉得他才气很好,可是我觉得他写东西错字连篇,所以他就讲,别人看到他因为那时侯他很红,都是拍他的马屁,他说只有你一天到晚挑我的错处,常常就是不欢而散,但后来想想看除了我没人挑他的错处,他就讲好吧,你就一辈子帮我找碴儿。”


当然,这段情事并不平坦,早年的牛哥经历丰富,又有才气,很令女孩子着迷,自己也是花心大少的性格。不过他1955年结束第一次婚姻后,追女明星钟情时闹出大事,一度入狱。此案内幕错综复杂,传闻极多,也与当时台湾的混乱人事有关。经此挫折后,牛哥一改风流,出狱后不久便与冯娜妮订婚,1958年结婚,成了模范丈夫,加上失去原有的高薪厚职,更加专注于创作。


冯娜妮的祖父冯德麟,字麟阁,生于1866年。奉天府海城县人,17岁投身绿林,聚众数百人。早年张作霖曾投靠冯德麟,是其得力小弟。1906年,冯德麟被清廷招抚,任奉军后路帮统,后又升任奉天巡防营左路统领。1907年,冯德麟和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汤玉麟、张作霖、张作相等人结拜为兄弟。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将奉天巡防营改编为二十七师和二十八师,冯德麟被委任为二十八师师长。后来冯德麟与当年小老弟张作霖逐渐反目,后者渐占上风,掌控奉天军政实权。


冯德麟下野后,从事工商业建设,包括创办医院和铁厂等。他还让儿子冯庸也放弃高官,脱离军界。1926年,冯德麟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终年59岁。


冯庸生于1901年,字振雄,与张学良一同毕业于东三省讲武堂,又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任东三省航空处参谋、中校参谋长、少将代理航空司令、装甲部队司令。1924年辞去军职,投身实业,任大冶铁工厂总办,从事武器弹药生产,兼任大冶厂工科学校校长。1926年变卖家族几乎所有资产,出资310万元创办冯庸大学,自任校长。冯庸大学是东北第一所私立大学,冯庸的教育思想也别具特色,重视军事体育教育,宣扬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思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当天,冯庸被关东军扣押。日本人劝其投降,他断然拒绝。被劫持到东京后,他经日本朋友帮助逃回香港,再返回北平。他在北平将流亡关内的冯庸大学学生组成义勇军,并率领他们参加上海“一·二八”抗战。1933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七路总指挥,后历任第三战区昆山戒严司令、武汉卫成区中将军法执行监、军官训练团中将处长、第九战区中将处长等职。1948年,冯庸携眷前往台湾,1981年去世于台北。


冯庸早年有一段包办的政治婚姻,妻子江锦涛出身名门,父亲是袁世凯亲信、晚清曾任九门提督、北洋政府时期曾暂代总理的江朝宗。以冯庸追求独立自主的性格,这段婚姻自然不为其所喜,但碍于父命,只能无奈接受。冯德麟去世后,冯庸忙于创办冯庸大学,与原配更加疏远,婚姻有名无实。多年后,二人最终闹上法庭,解除婚姻关系。


后来,冯庸结识了冯庸大学体育系学生龙文彬。这个外柔内刚的女生是辽阳名人龙英华的长女,勇于突破旧观念,是冯庸大学体育系的第一批学生之一,也是少有的女生。她身材高挑、长相秀丽,很快便成为学校风头人物。


尽管遭遇众多反对,冯庸仍坚持追求龙文彬。值得一提的是,淞沪会战时,龙文彬也是冯庸所组织义勇军的一员。她担任“女子抗日义勇中队”队长,整个中队的年轻女孩们短发男装,被称为“现代花木兰”“抗日花木兰”,一时间传为佳话。


1933年,冯庸与龙文彬在杭州结为夫妻。1934年,冯庸与龙文彬的第一个孩子在北京出生,取名冯娜妮,也就是日后的牛嫂。


可惜的是,冯庸与龙文彬的婚姻未能走到最后,龙文彬希望冯庸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冯庸却行事低调,不愿“上进”,这对曾经的战友渐行渐远。1956年,对冯庸极为不满但又不愿当面争吵的龙文彬选择离开台北,前往日本拓殖大学担任体育老师。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龙文彬奔波于日本与美国之间,为工作和孩子而忙碌。她与冯庸虽然仍有书信来往,但婚姻只存在于名义层面。1973年,龙文彬前往美国定居,二人婚姻彻底破裂。


冯娜妮作为长女,年少时最熟悉的地方除了出生地北京,便是东北的盛京。抗战胜利后,当时还在北京读书的她,常去盛京过假期。后来,冯娜妮前往美国留学。在冯庸和龙文彬分开后,冯娜妮的弟弟妹妹都身在美国,只有她留在台湾陪伴冯庸。


冯娜妮之所以与古龙相识,是因为她是古龙在师院附中时的学姐。根据记载,冯娜妮就读高中部25班时,古龙正读初中部36班,后来二人又成了淡江英专的校友。


古龙年少荒唐,惹事斗非,混过帮派,牛哥牛嫂经常帮他收拾烂摊子。1985年,诸葛青云曾在追忆古龙的文章中写道:“如果古龙死过一千次,牛嫂一定救他九百九十九次”。


有趣的是,当年古龙微末之时,常常身无分文却豪爽请客,没钱买单了就找诸葛青云或李费蒙来解救。李费蒙也曾经回忆过这事儿,说古龙总在他附近晃悠,他还猜测当时的小古龙是想让他多介绍些报纸来连载小说,可惜自己没帮上多少忙,只帮忙联系了《彩环曲》的连载。


冯娜妮对古龙如此关照,因此有人笑称她就是“古龙的妈”。不过叫“妈”可能将冯娜妮叫老了,因为她早年就是校花级别的人物,哪怕到了四十岁,“扎起小辫子,穿起牛仔裤来,依然还是个‘牛小妹’,走到马路上,照样还是有人吹口哨。”


不过这个“牛小妹”可不好惹。古龙就写过:


“将门虎女,这位牛大嫂实在可以算是条‘虎’——虽然不是那种人人见了都要退避三舍、头大如斗的母老虎,可是多少总有点虎威。她心直口快,只要看见一个人有一点不顺眼的事,她就会指着那个人的鼻子骂得‘那小子’抬不起头来。”


冯娜妮的酒风也相当豪气,似极了古龙笔下那些女子,“她常常喜欢自称‘老娘’,喝起酒来也不饶人,据说有很多‘知名之士’都被她灌得跪地求饶——这虽然是她自己说的,可是无风不起浪,被她灌得跪下来的人多少总有一两个。”


古龙曾对牛哥说过,李寻欢这个人物就是以其为原型。细看的话还真像这么回事,尤其是此书的上半部分,阿飞更像古龙的自况。


值得一提的是,古龙写作《多情剑客无情剑》时正值1968年。那年,“大力水手事件”案子初审,作家柏杨被提诉死罪,引发全岛震惊。有人认为,在“百晓生兵器谱”上名列第四位的铁剑郭嵩阳,很可能就是以柏杨为原型。不仅仅是因为郭嵩阳在书中为友牺牲(传言柏杨在此事件中也相当够义气),还因为柏杨本名郭定生。在续作《九月鹰飞》里,郭嵩阳的堂弟出场,名字是更为贴近的郭定。


柏杨与牛哥李费蒙是好友,以古龙与牛哥的交情,就算与柏杨没有直接的交集,“爱屋及乌”也很有可能。


所谓“大力水手事件”,是指1968年1月《中华日报》的一篇漫画故事,为美国漫画《大力水手》的中文版。故事关乎选举演说,其中翻译刻意借用“蒋”字作为演讲开篇,立刻引起情报机构关注,认为翻译者居心叵测,背后或有阴谋组织,随即将译者柏杨逮捕。


此后四个月间,柏杨遭遇严酷审讯。据其本人回忆,国民党情报机构不仅要求他自认间谍,还打算牵连其挚友廖衡。最终柏杨在逼供下胡乱认罪,并供出压根不存在的“上级”姜某与楼某,但没有牵连任何在台人员,此举颇见义气,如果古龙真的以之为郭嵩阳原型,倒也并非不合理。不过此事错综复杂,柏杨当时的身份和真实状态已然是没有答案的谜,至于“大力水手事件”是否只是个引子,背后是否还有更多内幕(比如涉及刘启光与张思中事件),同样众说纷纭,此处不再展开。


柏杨被检方提诉死罪后,当局军事法庭认为柏杨坦白从宽,且无严重后果,最终判处12年徒刑,实际坐牢时间为9年。柏杨的好友、核物理学家孙观汉在美国组织了大规模营救活动,使得柏杨在全球声名鹊起。1977年,柏杨获释,此后出版多部畅销书。1997年,牛哥李费蒙去世,柏杨为他写下悼文,两人的友情一直延续到了生命尽头。


说回李寻欢与牛哥,从人物设定来说,二者确实很相似。书中的李寻欢,早年与林诗音订亲,十年后重出江湖,大概三十多岁,正是当年李费蒙刚刚与古龙相识时的年龄。


既然牛哥是李寻欢,牛嫂当然是孙小红。冯娜妮与古龙结识时的年龄,正与书中的孙小红相近。她与牛哥的年龄差,当然也差不多是李寻欢和孙小红的年龄差。冯娜妮与孙小红的性格也很接近,美丽、豪爽、无畏世俗,追求爱情。


有人曾经越扯越远,认为既然冯娜妮是孙小红的原型,冯德麟就应该是“天机老人”的原型。甚至将兵器谱中排名第一的天机老人反而被排名第二的上官金虹反杀一事,视为张作霖压倒冯德麟成为东北王的影射,这就扯得太远了。


上世纪80年代,牛哥曾经发起“漫画清洁运动”,以对抗台湾当局的“漫画审查制度”,提倡创作自由。为了这事儿,他跟政府机关与出版机构打了四年官司,最终获胜。也正是这场胜利,让朱德庸、敖幼祥和郑问等当时的新一代台湾漫画家迎来出头机会。


晚年的牛哥牛嫂,也曾借开放之机与大陆建立联系。2001年,也就是牛哥去世四年后,牛嫂在中华文化联谊会邀请之下,曾带着牛哥的90多幅作品和十几名弟子来到大陆,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台湾漫画家牛哥作品展》,引起各界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漫画家第一次在大陆举办漫画展。


当时,中央电视台四套节目还录制了专题节目,采访了牛嫂冯娜妮。在节目中,牛哥被称作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间台湾最负盛名的漫画家,认为其漫画一直以讽谏世人、针砭时弊见长,通过他的画可以深入了解台湾社会的演变。


牛哥这一生只上过七年学,12岁开始画漫画,26岁开始写小说,结果小说写了近百部,漫画更是上亿张,数字惊人。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当时台湾不过八家报纸,其中四家同时刊登其四篇内容、性质完全不同的连载小说,另外四家则同时刊登其四篇内容、性质完全不同的连载漫画,每日工作量极其夸张,没有足够天资和过人勤奋,绝无可能支撑这一切。


在大陆举办的牛哥画展中,有一幅作品名为《九鱼图》,九条美人鱼分别穿着不同民族的服饰,有汉族、满族、蒙古族、瑶族、彝族、回族、藏族和台湾高山族,可见牛哥情怀。他的小女儿李喜曾回忆:“台湾有个节目叫《大陆寻奇》,那是他每天必守看的节目……他很大的一个心愿还是能到大陆来,能到大陆办画展,台湾是看不到这些的山山水水,这是他对祖国的怀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