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课间十分钟,买个保险就找得回来?
2023-10-31 14:17

“消失”的课间十分钟,买个保险就找得回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无法可说(ID:wufa-keshuo),作者:郑渝川hiecy,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几天,很多媒体都在讨论一个现象:在一些中小学,课间十分钟正在“消失”。有学生称:“课间时间10分钟,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


“央视新闻”10月30日报道,课间十分钟逐渐“消失”,并不难找到答案:老师怕出事、学校怕找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把孩子“禁闭”在教室里最省事。报道认为,如果孩子在课间嬉闹出了事,学校就很可能被判担责,所以干脆一刀切,禁止孩子课间玩耍。


报道指出,无论让孩子久坐,还是让孩子“憋尿”;无论限制孩子活动,还是禁止孩子嬉笑,都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可以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学校要注意防范风险,制定并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排除校园安全隐患,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此外,还要为孩子购买保险产品。


担心孩子课间嬉闹出事导致担责,所以不让孩子课间走出教室,尽可能让其久坐,这种现象确实有,而且也不少。但如果说现在的中小学学生得不到课间休息的主要原因、全部原因都在于此,并且反推加强安全教育、购买保险产品,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就有点想当然了。


打个比方,现在的中青年人如果跟父母同住,最头痛的有几个问题,第一,父母沉迷短视频以及网红;第二,父母迷恋保健品;第三,父母总是舍不得倒掉剩菜。中青年人肯定一遍又一遍地跟父母强调,剩菜尤其是蔬菜剩菜尽可能不要吃,亚硝酸盐超标,不利于健康,欠下的健康账需要用更多的钱来填补。有时,年轻人会找来网上的文章、视频、图书资料,来试图劝服父母。


你觉得,老年人会听年轻人的这种劝导吗?老年人吃剩菜,看上去只是个孤立的生活习惯,但其实是其内化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选择这样做的老年人,在生活中往往还有很多节俭的习惯,包括不肯丢掉哪怕已经坏掉的鞋包、已经严重褪色的衣物,打电话生怕多花钱总是不等别人听完就飞快挂掉(哪怕孩子给他、她开通了五百分钟甚至一千分钟的包月套餐,哪怕他、她打的是接入家里WiFi的微信电话),喜欢到超市抢购很多远超过实际需要的廉价商品,等等。这些习惯是联系在一起的,从深层次反映出老年人的认知,那就是勤俭度日,将这认为这是最为可贵的品德。


所以,年轻人无论怎么劝,哪怕亲自监督剩菜剩饭的处理,饭后就将剩下的部分全倒掉,但依然很难扭转父母的习惯——这方面的监督一消失,马上故态复萌。


中小学生得不到课间休息,其实也是如此,这并不是简单意义上学校担心承担学生活动带来伤害的赔偿后果的问题。其实,占用学生、班级课间时间的,主要是一些所谓的主科的老师,要么拖堂讲课,要么评讲试卷,要么检查作业。


换句话说,学生不能在课间走出教室去玩,主要是时间被占用了,无法分身。


那么,为什么老师尤其是主科老师,会倾向于占用班级课间时间?实际上,这是包括老师在内的学校各类岗位的从业者,乃至学校以外很多行业的更多岗位的劳动者都面临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绩效指标的压力过大,迫使劳动者必须尽可能多地投入工作时间。


中小学生中很多人要上延时服务,有些还要上晚自习,但上课时间是既定的,一个班哪怕是尖子班,某一科目的授课时间、考试测验时间、作业评讲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安排学生“996”、“007”。


评价一个老师是否合格,是否优秀,通常情况下就是看其所带班级的具体课程成绩。而这个成绩,至少在小学和初中,其实很多情况下就是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考题套路。


所以,老师们明知占课不受学生欢迎,明知占用课间会损害学生健康,也要积极为之。


而老师们作为学校、教育部门所属的雇员,他们接受的方方面面考核,严格意义上讲跟其他很多行业的劳动者接受的雇主考核没有区别。简单来说,就是只看结果。一个老师有没有热情关心孩子,很难转化为量化数据;一个老师是否留给孩子足够多的课间时间去上厕所、休息调整,这也没有办法进行具体考核。


近年来,教育部和各级各地教育部门大力推动教改和考试考查方式、内容的调整,体育课被要求开设得越来越多,很多地方的中考也加入了体育项目,分值也不低。按照改革规划者的想法,这将有效改善学生体质,老师们也应该让孩子在课间增加休息调整,尽可能到操场动一动。


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学校尤其是应试经验丰富的学校,将中考体育项目分拆为强化训练内容,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反复进行应试训练,比如排球垫球、篮球运球、实心球投掷等,学生最终习得了糊弄考试的高超技能,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就越来越低了。


所以,所谓中小学逐渐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并不是简单调整就能找回来的,那种鼓捣给孩子买课间保险的建议,很难不让人怀疑其真实用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无法可说(ID:wufa-keshuo),作者:郑渝川hiecy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