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2月14日)早间的一个消息,腾讯支持的医疗服务公司微医宣布,该公司正在与香港和东南亚连锁医院和医疗集团展开谈判,拟赴港IPO ,希望满足中国大陆居民寻求海外医疗服务的需求。
微医首席战略官Jeff Chen表示,“中国病人以前无法接触太多国际医疗资源,但现在,如果你想去海外,我们就能向他们推荐顶尖医院,提供全套服务。这些服务包括挂号、机票和酒店等。”
今年11月,微医CEO廖杰远在接受采访腾讯科技的采访时表示,目前微医的估值已经超过30亿美元。
微医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这里说的微医,前身为挂号网, 2010年由微医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开发,最早主要提供手机端预约挂号诊断和支付等医疗服务。
微医CEO廖杰远曾在一个题目为《从被动医疗到主动健康》的演讲中表示,成立到现在,微医建立了三层医疗支撑体系:一是浅连接层面,确保医院的系统,医生的时间连接在微医上;二是计划在每个省落地互联网医院,更多是一个资质,也是线上线下结合,形成全科和专科的衔接(如乌镇互联网医院的落地);三是微医自建与合作共建的全科中心。
第一层体系——1.5亿注册量和26万名专家医师的互医平台。
从官方给出的资料来看,网站共拥有重点医院的专家约26万名,实名注册用户达1.5亿。这一点的实现并不算困难,医生在网站注册,患者上网站咨询问诊,这是互联网医疗平台应该实现的最基础的连接功能。
第二层体系——互联网医院。
微医实现了药店与医疗资源的对接。2015年的12月,乌镇互联网医院是微医第一个实现落地的互联网医院。药店通过植入乌镇互联网医院终端把药店变成了一个“虚拟诊所“,从单纯的药品销售变成了同时可以预约挂号、远程问诊、检查检验和电子处方的新型 “药诊店”。
既然是互联网医疗,为什么还要落地实体医院?有三个政策和现实上的原因:一是医保,以医生为单位,只有在本省落地,才能拿到医保;二是数据,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就实现不了各省数据互通;三是税收,要得到政府支持,税不交在当地,也是做不到的。
第三层体系——定制化健康档案和全科中心。
家庭、定制和分诊,是微医全科中心的三个关键。据官方介绍,微医全科中心是通过定制化的健康评估建立个人专属档案,提供包括疾病诊治、健康干预、慢病随访、康复管理等整体持续的基础医疗服务。
而且,全科中心实际上也是微医实现分诊的重要一步,全科医生首诊之后,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转诊至专科医院。
融资历程
而这一切的动作,如果没有资本的加持,一切都不那么好实现。微医在成立后有过几轮比较大的融资:
2010年12月,风和投资、赛伯乐投资和吴炯共投资2200万美元;
2012年1月,晨兴资本向微医集团投资数千万美元,具体金额未公布;
2014年10月,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复星昆仲资本、启明创投以及晨兴资本共投资1.064亿美元;
2015年9月,微医集团宣布获得D轮融资,由腾讯、高瓴资本、高盛集团、国开金融、复星医药领投,共3.94亿美元;
2015年12月,复星医药全资子公司Regal Gesture Limited以及高瓴资本、高盛集团、开元怡康、腾讯、联新资本以及Great Health Investments Limited共向微医集团投入3亿美元;
2016年1月29日,天业股份旗下子公司深圳“天盈黑石”参与投资微医集团,金额为2000万美元。
在“互联网+“无所不渗透的今天,医疗相比物流、餐饮和教育等起步已经相对较晚。虽然从2010年起,医疗市场中诞生了一大批以互联网医疗为创业方向的公司,但技术不成熟、社会医疗现状的复杂、行业具有垄断性等问题一直都是发展的阻力。
百度曾经在2015年上线的百度医生,就在今年3月3日宣布关停。
在资本入驻之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竞争只会是越来越激烈,微医作为即将IPO的独角兽,它有哪些竞争的优劣势呢?
优势
医师资源。这一点体现在微医模式的第一层体系中,从前期的挂号网开始聚拢了一些用户和医师资源,如今微医在医院资源上确实有十分雄厚的积累。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10月,微医共覆盖了29个省份,直接与2400多家综合和专科医院的信息系统进行了连接,在医疗资源上应该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医药资源。这是第二层体系的体现,在不断获得融资的同时,微医也在对一些医药公司进行投资和收购,比如,微医集团曾在2014年收购了网上药店金象网,和复星医药一同成为金象网的前两大二股东。官方资料显示,微医还与阿斯利康、辉瑞、国药集团等多家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合作,以互联网医院为新的药品终端,实现药品反向定制,缩短了医药行业的供应链,使C端的需求和反馈直接传达到供应链那头的制造商B端。
数据支撑。其实,微医虽然做的是医疗服务,但是它的CEO廖杰远却是个技术大牛。公开资料显示,他是中国智能语音识别行业的创始人之一,1998年曾出任国家“863”智能计算机成果转化基地主任。2003年,任北京无限商机通信技术公司总经理,之后辞职创办中国绿线,2010年又创立挂号网。
微医的核心管理团队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前首席技术官吴炯、阿里巴巴集团前首席运营官关明生。21世纪经济报曾经采访过廖杰远,在他看来,“无论是智能化的诊疗体系、健康管理体系,都要建立在医疗数据基础上。当前,医疗机构无疑是最大的医疗数据集散地,未来的数据共享将对整个互联网医疗实现对用户的健康管理。”
劣势
与医院的对接程度。微医的医疗资源可能如宣传的那么强大,但是现在还并不清楚微医和医院对接的程度。作为一个目标是医疗体系全资源的平台,随着用户基数的增大,医院方面对接的不完善,会不会影响整个的就医效率和用户体验?怎样将复杂和流程化的医疗过程核心化就是个不得面对的问题。
与传统医院体系的利益竞争。在知乎上就有用户提出质疑,“微医的未来是计划要覆盖从分诊到诊疗再到治疗最后到健康档案的全流程”,这么说来微医如果仅仅无缝对接整个医院系统恐怕都远远不够。而且医疗体系复杂的传统医院,在已经对互联网的入侵做了让步的的情况下,会拱手让出这所有资源来减持自己体系的利益吗?
会员制度与家庭医生模式。这就是第三层体系中提到的,微医还建立了一个健康维护组织(HMO),通过收费,为个人或者家庭设立个性化的健康档案和医疗服务方案。这相当于微医的会员制度,收费标准和服务暂且不提,这种模式在家庭医生体制并不健全的国内,能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呢?
盈利模式。最后,微医最终的盈利点是要落脚到就医、健康险和医药销售上面的。在整个医疗保障体系上,微医有自己的健康险业务。在“2016中国家庭健康论坛暨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医疗大数据家庭健康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廖杰远曾经表示,微医的医、险、药三块主业实现的营收构成中,医的部分占到大概45%,险的部分大概是35%,剩下的部分是药。
廖杰远说:“就这三块来讲,我们总结一个规律,流量来自于线上,流水来自于线下,利润来自于保险。”
而同样是靠着保险业务模式的,于2014年4月上线的平安好医生,2016年就已宣布获得5亿美元A轮融资,融资完成后公司估值就已经达到了30亿美元。背后有平安集团作为本家,比试保险业务,微医略胜一筹的机会可能不是很大。
可是不管怎么说,如果微医赴港IPO顺利,腾讯无疑又当了一次赢家。
关于腾讯一直有种说法,腾讯的投资一直都很灵,比如投资了滴滴打车,滴滴打车成了仅次于Uber的第二大打车软件;投资人人贷,人人贷一直都是P2P市场里市场份额最高的一个;收购阅文集团, 11月份阅文集团市值达到700多亿人民币。那么腾讯如此看好的微医,这个被称作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独角兽公司,未来能不能成为国内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巨头,还有待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