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课间十分钟,孩子们为什么病了
2023-11-13 14:02

失去课间十分钟,孩子们为什么病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健闻咨询 (ID:HealthInsightPro),作者:钟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课间圈养”现象对孩子们的影响。失去课间十分钟会导致睡眠不足和心理问题,增加抑郁的风险。此外,文章还提到了青少年的昼夜节律障碍和睡眠剥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失去课间十分钟相当于失去了一个免费且有效的改善方法——运动和光照

• 长期被剥夺的睡眠和抑郁有密切关联,睡眠不足会导致情绪低落和消极人生观

• 限制课间活动空间和缺乏充足光照会影响昼夜节律,进而影响学习和心理健康

近日,“课间圈养”的现象备受关注。


余周伟医生在怡禾医疗出诊睡眠专科和内科,如他预料的一样,自开学以来,越来越多孩子的睡眠和心理出问题了。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至20%,抑郁症患者中18岁以下占30%。也就是说,一个40人的班上,有8个孩子正在遭受抑郁的折磨。


他对“健闻咨询”谈到,对可能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们来说,失去课间十分钟,相当于失去了一个免费又有效的改善方法——运动和光照,这两者是调整昼夜节律和改善睡眠的有效方法。问题是,如果昼夜节律紊乱和睡眠不足,又会升高孩子发生抑郁的风险。


余周伟认为,与其说是孩子们病了,不如说是社会病了,而我们还没有足够正视这个问题。


以下是余周伟医生的自述:


孩子们都在厕所社交


开学后,来咨询睡眠和精力问题的家长越来越多,主要烦恼就是孩子不想上学,课上打瞌睡、没精打采。


“孩子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打瞌睡,有什么药可以吃吗?”一位妈妈问我。


我问了些问题,比如孩子的作息,平时有没有什么躯体疾病,有没有其他心理压力,最近有没有吃什么药物或保健品,晚上睡觉会不会打鼾等等。


这个孩子早上6点就要起床——被闹钟强行叫醒,强撑着精神去学校早读。由于晚上睡着的时间晚,这就势必导致孩子睡眠时间不足,对眼前的这位大男孩来说,就是前面2节课很想睡。


评估下来,我发现孩子存在一种昼夜节律障碍,叫做“睡眠-觉醒时相延迟”。人的节律有2个极端。一端是“早睡早起的百灵鸟”——晚上8点就困了,睡到晚上4点左右醒。另一端是“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凌晨1点前不困,睡到上午9点醒。这个男孩属于夜猫子节律。不过,只要按照这种自然的节律安排作息,醒后的状态也会很好。


这种节律延迟在青少年中相对常见,其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他的节律和学校的要求不匹配。于是,他们成了学校里最疲惫,情绪状态也最糟糕的孩子。


最好的方案是逐渐调整节律,每次移动一点,最后让自己的作息尽量符合学校的要求。


我们可以采用一种叫做“光线疗法”的办法去调整节律。大致原理是,利用清晨的光线暴露,加上晚上的褪黑素辅助,让昼夜节律逐渐向前移动。


想要更充分地利用白天光线的力量,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别老在室内呆着,利用课间10分钟时间走出去,去操场活动下。


当我提到这点,男孩发出了一声冷笑。他的回答让我吃惊。“我们课间根本就没有10分钟,而且就算有,我们也去不了操场。”


这时她妈妈在旁边解释:“哎,学校老师怕孩子玩耍时受伤出意外,干脆限制学生活动空间,就这样。”


我听了着实非常意外。男孩补充说,就算是去走廊,也不允许跑,只能慢慢走。不准大声说话,不准串班。上课铃提前几分钟打,必须进教室。如果非要拖到最后一分钟进教室,有同学巡查,会扣分,影响班集体。


我心想,监狱都还有放风时间呢。


我还记得,曾有个初中女孩的妈妈跟我说,孩子明明早上带了一瓶水去学校,回来都是满的。女孩说,我根本就不敢喝水,因为没时间上厕所。上一节课拖堂,有时候还得完成老师给的小测试,或者抄同学的上一节课的笔记。


课间十分钟挤压到什么地步?我还记得有女生跟我说,她们现在唯一的“自由”空间就是厕所——她们在厕所里社交、聊天、交换零食。有的朋友在隔壁班,想要社交一下,就只能约在厕所。


失去日照:节律紊乱


失去课间十分钟,对孩子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是失去了足够的光照。


人体身体内部有一个调整包括睡眠在内等多种生理功能的“时钟”,医学上叫做“昼夜节律”。


昼夜节律虽然可以自行运转,但是,想要在需要学习和工作的时候能保持清醒,在需要休息的时候能顺利睡着,还需要借助外部世界的线索来把节律巩固住——让内在节律和社会要求相匹配。研究发现,最能够调节昼夜节律的因素有4个:光照、进食、运动和社交活动。其中,光线的作用最强。


对于昼夜节律向后推迟的青少年来说,如果日间光照不足,加上晚上人工照明时间长,那么就很难让孩子的内在节律向前移动以满足学校学习所需。恰恰是这种矛盾造成了他们睡眠不足(睡眠剥夺)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一个事实,大脑的前额叶皮层(也就是所谓“理性脑”)的发育和成熟需要在25岁左右才完成。在这之前,青少年在生理上本来就容易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以及爱冒险。如果这个时候遭遇“睡眠不足”,就更容易导致各种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


研究还发现,青少年睡眠不足与悲伤、抑郁、焦虑、消极人生观以及自我伤害有关,而延长睡眠时间则可改善青少年的心境和抑郁症状。


说到抑郁的改善,现代医学也鼓励多接触户外光线。对这些有身心问题的孩子来说,剥夺或限制来之不易的课间10分钟会让他们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免费的修复路径。


现在的局面陷入了恶性循环:光照不够会影响睡眠,而睡眠不足跟抑郁高度相关,抑郁的个人本来在主观上就倾向于选择“呆在室内”而造成光照不足。


这位男孩就存在抑郁可能性。我当时做了测试,男孩几乎每天都感到缺乏乐趣,情绪低落和沮丧。


这种抑郁是怎么来的?答案肯定是多方面的。长期压抑的环境,长期被剥夺的睡眠,仅仅是这两者,就可以让抑郁风险升高了。抑郁本身就会让人感到特别疲倦,还会继续影响睡眠,进一步削弱对压抑环境的承受能力。


从“美国睡眠医学会”推荐的各年龄段睡眠时间来看,青少年平均来说需要8~10小时睡眠。很明显,这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非常难以实现。


我记得,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称,近些年来,国内的小学生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睡眠问题,检出率达到25.2%。也就是说,每4个小学生,就有一个睡不好。


社会要给时间去让孩子们的大脑慢慢发育。但我们可能正在剥夺这个机会。


“这会不会影响学习?”


对于昼夜节律延迟的孩子来说,我会建议在晚上使用小剂量褪黑素(0.5mg),同时在早上用灯箱,这些方法的组合可以帮助孩子把节律往前挪动。


但我每说一个方案,家长的反应都是:这会不会影响孩子学习?


甚至孩子都抑郁了,家长的反应是“我们能不能不吃药?”或者等孩子稍微好一点了,他们就说,“这个药能不能停啊,赶紧把学习搞上去。”


家长都知道孩子睡不够,但还是一心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他们总是跟孩子说,”你给我忍着、吃点苦,把学习搞上去。”


这有些本末倒置。如果没有真正去关心孩子身心健康的话,不管是个人,家庭还是社会层面,长远来看,大家都很难得到好处。


对于家长这些反应,孩子都很反感,只是不想说。沟通过程中,孩子通常就是情绪低落、不爱说话。


家长们也不愿意真正面对问题。


在我给这位男孩做测试时,一旁妈妈就着急地说了,“我家孩子不会有的,不可能有的。”接着又说,“医生,他现在主要就是上前面几节课打瞌睡,能帮我开点这方面的药吗?怕耽误学习。”


我实在忍不住说:打瞌睡是要解决的,但首先是要找原因,针对原因来解决,不是一上来就吃药的。孩子现在都可能抑郁了,我们能不能先把学习放一放。


妈妈有一阵没说话。我发现,男孩用一种很惊讶的眼神看着我,闪着一种稍瞬即逝的光芒。


最后我们商量了一个方案:先用“光线疗法”调整节律,2周后复诊。后来孩子和妈妈离开。几秒钟之后,响起了敲门声,门被轻轻推开,男孩从门缝里探出头,说了声:谢谢医生。我又在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那道光芒。


他应该是觉得终于有人看见自己了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健闻咨询 (ID:HealthInsightPro),作者:钟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