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昨天(1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专访银监会主席郭树清的文章,文中主要讲了银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为财经从业者,作者向小田对这篇文章和郭树清描述的问题做了一番解读。
本文转自公众号“向小田(ID:xiangxt1984)”。
1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权威访谈)——专访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文章中,银监会郭主席谈了很多关于银行业的监管、问题所在。很多人没有看全文,或者说看了以后没有理解,今天在这里解读一下。
郭主席的讲话,从金融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有三点特别需要注意:
第一, 明确银行业的趋势:缩表(降杠杆),以及表外回到表内。
郭主席用了几个数据:一个是银行业总资产对比全年新增贷款增速的数据,一个是同业资产负债的数据,一个银行理财的数据。(如图)
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央行数据,2017年,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2%,创历史新低。
M2的增速和银行业总资产的增速是差不多的,但是这么低的增速,为什么我们还是感觉整体货币供应量还是很大呢,最主要的原因,一个是银行表外规模比较大,各种理财基金信托资管等都在发行,这些没有统计进去,另外一个是互联网金融本身发展很快,实际上互联网金融干了银行的工作,这些也没有统计进去。
郭主席这段话,很清楚,不管别的行业怎么样,我们银行业现在已经开始收缩了,我们银行业的表外业务总规模增速也将下降。但是如果你通过别的渠道,比如证券、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ICO等等搞的货币流通,这个银行业没有办法去管。这些需要其他的监管部门来收拾。
姜超搞了一个统计,说算上被M2漏掉的广义货币增速,实际增速可能高出2个百分点左右。那么这么来一看,货币增速就超过了10%,这个就跟我们的直观体验相符合了。
前几天我写了篇文章叫《金融民工要过三年苦日子了》,大意也就是说,在现在这个监管的趋势下,各种非银行表内渠道的融资,都要被收起来,在被收起来的口子里面,金融从业人员怎么可能大刀阔斧地开展业务呢?每天学习监管文件都来不及。
昨天有一个券商的老总给我电话,说他们之前一个星期组织一次学习文件,最近,一个星期学习一次完全不够了,几天就要学,不学就来不及理解新的文件精神。忙于学文件,还做什么事情呢?
全社会的融资最后都会到了银行表内,也就是银行贷款,那么金融民工唯一的出路,很简单,老老实实做对公客户经理好了,或者做个人贷款(或做零售银行)。你看我们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1.86万亿,同比增长22.2%,还是很快。业务多得做不完的我指一条路,就是居民房贷按揭(但这个估计也不长久,下面会讲)。
第二点的第一条就是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这也就是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也是属于抑制的范围之内。2017年增速已经比2016年回落了14.5个百分点,当然还是很高,但趋势已经形成了。
另外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还有一点就是对各种高利贷、消费金融、现金贷等要打击。这些业务也不好开展了。
涉及到影子银行的,说白了就是信托、资管、私募,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做权益类(股权)还可以,债权就不要想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郭主席的第二段要注意的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清理规范金融控股公司,一个是遏制房地产泡沫化倾向。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各种交叉,产生很多监管看不到的地方,容易滋长风险,这是要清理了。国内有哪几家金融控股公司呢?相信我不说大家都知道,用一个手都能够数得过来。剩下的我就不说了。
另外郭主席还提到了两个非常严重的情况,一个是有的股东甚至把银行当作自己的提款机,肆意进行不正当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一个是少数不法分子通过复杂架构、虚假出资、循环注资,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
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去年证监会刘主席也曾讲过一些类似的“重话”,比如“野蛮人、妖精、害人精、大鳄等,这些行为往往是披着合法外衣,打制度擦边球,在资本市场巧取豪夺,侵害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证监会对此能坐视不管吗?”等等。说完这些话,证监会就开始出重手治理各种“妖怪”了。
现在银监会已经说了有“少数不法分子”,已经定性为“不法”了,估计接下来一样有动作要出来。是哪些银行的股东,哪些金融集团呢,大家可以猜一猜。
人民日报不仅在重要位置发了这篇文章,还特别注明“权威访谈”,要知道,之前人民日报发“权威人士谈经济”,“权威”二字可不是随便能用的。所以我们说,金融民工三年苦日子,金融自由化的倾向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整理整顿,要有这个心理准备,但也要抱有希望,毕竟都是为了你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