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前些日子在公园里见到一个卫生间,觉得很有意思。
作者供图
这个卫生间已经建了一段时间,印象中起码有一年多,不过在公园里还是最新的。它对面的小广场上原本已有卫生间,男左女右。整个公园里,这样的卫生间大概有五六处,已经算相当完善。之所以要新建这个卫生间,是因为要补上母婴室和残疾人专用这两个原本没有的环节。
这当然是好事,不过在我看来却有瑕疵。从图片里可以看到,它的指示有点奇怪。大门上方同时有女性、残疾人和母婴室三个标志,但大门右侧又只有女性标志,左侧则有“女性”和“男士止步”两块牌子。
也就是说,这个新的厕所,虽然兼容了普通卫生间、残疾人卫生间和母婴室三项功能,但只有女性可以进入。我之所以在标题里说这个厕所同时歧视男性和女性,原因正在于此。
歧视男性很容易理解:公园管理者有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会有爸爸单独带着孩子来公园里玩,然后有给孩子换尿片的需要?或者会有人说,干这事儿的男性相对比较少,但即使少,只要存在,就有需求。当然,还有残疾人的需求,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对面小广场的旧卫生间没有这一功能)。
但说到歧视女性,很多人可能就无法理解:整个卫生间都属于女性,不同群体的需求都照顾到了,怎么就歧视了呢?因为它默认了“为孩子换尿片是只有女性才会做的事情”。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歧视思维无处不在。许多事情都被划归为“女性必做”和“只有女性才应该做”,比如民间常有“女人就像母鸡,不生孩子就跟不下蛋一样,没有用了”,就把生孩子当成了“女性必做”,还有一些中年油腻男人,最喜欢喝多几杯就把“驾驭”二字挂在嘴边,说自己驾驭得好,家务活都是老婆做,这就是把家务当成了“只有女性才应该做”。
社会中的许多细节,实际上是价值观的呈现。觉得女人要像母鸡一样下蛋、认为女性包办所有家务才叫“被驾驭”的社会,忽视“爸爸也会带孩子来公园,也有给孩子换尿片的需求”这一点,实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有人会跟我抬杠,认为公园的设置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既然是“母婴室”,当然是给母亲用的。还有人更会抬杠,说人家国外也有“母婴室”的叫法。但实际上,“母婴室”这个词最初的主要功能是给哺乳期妈妈使用,换尿片只是附加功能。一般来说,大多数欧美国家在城市公共设施或者高速公路服务区,都会将换尿片台独立出来,以单独房间或区域设置,如果空间足够,则会在男女卫生间区域同时设置。
原因很简单,爸爸带着孩子去公园、去游乐场、去商场,或者开车出外,都是很寻常的事情,既然存在,就要照顾到需求。以我在捷克南部一座城堡里所见为例,这个换尿片台就是男女均可使用的独立房间。虽然墙面上的图像标识还是一个妈妈在为孩子换尿片,但它仅仅是一个标识,并非指女性专用。
作者供图
而且要照顾不同群体的需求其实一点也不难,成本上无需增加,只需要观念跟得上就行。以开头提到的这个公园卫生间为例,要想兼顾男性和女性的要求,只需要多做一个隔间,然后标识清楚即可。如果担心男性破坏女厕和母婴室的私密性。那么在侧面设置小隔间,多开一个门口即可。事实上,只要在设计之初就想得到,操作起来并不复杂。
我人生的一大幸运,就是早早对真正的城市规划很感兴趣,因此从未被“以大为美”的土鳖审美所蒙蔽。当年出门旅行,的士司机跟我吹当地有多少高楼大厦,我都笑笑不说话。直至今天,我对城市的判断标准仍然沿袭雅各布斯式的标准。
相比CBD有多少高楼大厦,我更重视一个走在路上的行人,是否在百米内一定能找到避雨处;相比大而无当、夏天能把人晒死的大广场,我更重视一座城市有多少个街心公园,让每个人都能在十分钟内找到悠闲去处;相比炫目的玻璃幕墙、阔气的会展中心,我更关心公厕是否干净,水龙头是否畅通……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从来不会呈现在表面,而是呈现在细节中。
我所居住的珠三角,在这些问题上是我眼中的国内第一,尤其是公厕的干净程度,但仍然远远不够。这个同时歧视男性和女性的卫生间,就是我眼中的瑕疵。
说到细节,我又得把这张照片放出来。
作者供图
这是日本大阪梅田地铁站里的洗手间,非常干净,而且坐厕旁有一个宝宝座椅。去过大阪的人都知道,梅田是大阪最发达最热闹的区域,梅田站是大阪最大的交通枢纽,中国游客熟悉的JR线、阪急线、阪神线和几条地铁线都在这里交汇。
从早到晚,梅田站的人流量大到吓人,拥挤非常。数据显示,梅田站区域每天人流量达到250万人次,车站流量也有85万人次。人流量如此大的地方,厕所的使用频率也很高,要想保持这么干净,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至于这个宝宝座椅,堪称极其周到的细节。你有没有试过一个人抱着孩子出门,连个厕所都没法上的窘迫?去网上随便一搜,多少家长都曾为这事儿吐槽。
这个宝宝座椅是不是高科技?需要很多钱打造吗?当然不是,只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够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