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怎么样了?
2023-11-23 10:47

虹桥,怎么样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何菲,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上海虹桥地区的发展和变化,从早期的经济开发区到现在的商务区和航空大都市。文章提到了虹桥地区的地理位置、商业项目、文化氛围以及与长三角地区的关系。

• 虹桥地区经历了从经济开发区到商务区和航空大都市的发展演变过程。

• 虹桥地区是上海西部的重要引擎,承接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和框架。

• 虹桥地区拥有丰富多元的商业、文化和生活场所,吸引了国际化的人气和关注。


浦东和虹桥,是上海地理的东西双翼,也是两种生活方式的符号。


延安路高架是横贯上海浦西的重要轴线,过了中山西路内环,就到了虹桥地界。这是最早期的虹桥经济开发区。如果坐地铁10号线,过了虹桥路(尚在内环内)就是宋园路,在虹桥地界行驶七八站后,终点是虹桥火车站。


到了虹桥地界,老上海情调渐渐消散,进入另一种调性的魔都。从原虹桥宾馆(现虹桥郁锦香酒店、虹桥友谊商城一带,一直往西延伸到G15沈海高速,以虹桥综合枢纽为圆心的方圆10公里圈,无疑是魔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


早在1979年,上海就对虹桥经济开发区进行了规划。近40年间,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虹桥开发区在0.6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创造了不少纪录:中国第一家、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级专业展贸中心:上海世贸商城、上海第一家合资百货业虹桥友谊商城等都在虹桥开发区落户。全国第一块国际批租土地也在此诞生。


这是最早期的虹桥。后来,虹桥的概念不断向西拓展。如今不止外地人,就连上海居民也很少能精确说出虹桥的位置,总之上海中心城区西侧就是虹桥,虹桥再往西、南、北外延出去很远,就是大虹桥。



作为西上海崛起的重要引擎,大虹桥概念被提及多年,吾辈也耳熟能详。关于大虹桥的高大上概念很多,虹桥市级副中心、虹桥主城片区、虹桥商务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虹桥主城副中心,虹桥拓展区……


虹桥主城片区,是以S20外环线以东、G2京沪高速以南、G15沈海高速以东、G50沪渝高速以北的围合区,涉及长宁、闵行、嘉定、青浦等四个区。


而虹桥商务区,大致是虹桥主城片区+虹桥拓展区。气势磅礴的上海虹桥枢纽和国家会展中心,是虹桥商务区的标志性建筑,而位于两者之间的区域,就是虹桥商务区的核心区。


而虹桥主城片区内,还分为北虹桥、南虹桥、西虹桥、东虹桥、机场片区、核心区六部分。最奇怪的是,西虹桥的主要区域,位于南虹桥以南……


虹桥的地理位置确实很魔幻,现在的虹桥概念与30年多前早已不能同日而语,而是不断西进。一直觉得西上海比东上海更有人气,因为上海最东面是东海,主要对接日韩欧美等外向经济,人口的承接度不够,上海西面是江浙,对接以长三角为代表的内向经济,也因此大虹桥有着良好的地域衔接性。


大虹桥的巧妙之处正在于它是承接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和框架的“虹桥”,几乎所有长三角重要城市进入上海的第一站,都是大虹桥。虹桥不只是上海的虹桥,而是沪苏浙皖携手共建的长三角的虹桥。



我一直觉得虹桥不仅是个区域概念(它从地域上涵盖了长宁、闵行、青浦、嘉定的一部分,也是这些行政区资源重组、战略升级的产物),更是集中了CBD、商旅、外事、交通枢纽、高端会展和现代物流的综合概念。


长宁区在大虹桥各区中是唯一的传统市区部分,虹桥之大,不只在于规模,更在于格局和所承载的意义。


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东航工作的表姐嫁在仙霞路,记得去她家坐公共汽车要七弯八绕很久,但仙霞路有异于市中心城区的开阔疏朗让人心旷神怡。十几年后,表姐第二次结婚,嫁在龙柏地区,比仙霞更偏西,不过那一带当时已然形成属于虹桥西郊特有的富庶便利又洋气的生活氛围,是90年代后期至千禧初年的商业杰作。


水城路南北差异巨大。从气质上分,节点有两个,一是仙霞路,一是虹桥路。仙霞路往北直到天山路,那一带老公房居多,气质市井驳杂。从仙霞路到虹桥路,这一段上海居民不少,穿戴是虹桥风格,行事更接近天山做派。这一带新兴商品房和外销房云集,也曾聚集了许多小型休闲综合体。咖啡馆、居酒屋、台式火锅店、韩国烧烤店、日文音像店、高仿衣饰店、各类俱乐部一应俱全。


虹桥路是水城路的分水岭。过了虹桥路,就叫水城南路了。过了延安路高架,水城南路愈发宽阔精雅起来,直至古羊路名都城达到高潮。


曾经不少个夜晚,在台商、红酒教父阙光伦先生的邀约下,吃完日式铁板烧,喝完“约翰山堡”“扎瓦拉”“依风”等佳酿,我们站在名都城高处露台俯瞰古北,霓虹氤氲,疏朗清新,让人很感激活在当下。夜虹桥,很感性,也很抒情。


曾经在这一带的任何一家店里,都能听到中国台湾人慢条斯理、谦词很多的国语。他们讲究规矩和适当的距离感,不卑不亢,不冷不燥,这也使得水城南路沾染了不少斯文含蓄的气息。


古北水城一带曾经散落着不少中国台湾小吃店、日本料理店。这样的小吃店规模不大,罕有精鱼脍肉,也少有用浓墨重彩打造出来的大料菜,基本属于归隐派,细致真味,如同这一带精致实在的生活业态,很符合日本人和中国台湾人的审美。


如今,台胞们聚会地点虽已扩展到外滩、淮西、新天地、大虹桥甚至大浦东,可古北水城始终是他们的固定据点,是他们的小台北。


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总有一种感觉:他们对上海的探索因为上海过于丰富斑斓而缺乏有条不紊的节奏,于是有一点点焦虑,面上却十分节制,迷醉于这座都市的文化与风华,却也刻意保持某种程度的疏离。正因为文化上的轻易跨越,他们对上海总有说不清楚的熟稔和犹疑,因太习惯上海而害怕羁绊,有点进退两难。



这些年,这片中环以内的虹桥区域,随着南丰城、金虹桥国际中心、高岛屋等一批商业项目的经营成熟,这一区域的商业能级再度提升。


不过我更欣赏的是古北水城一带,既开放外向又自成一体的社区生活。前些年我常常到那一带买中岛美嘉的唱片,然后去吃个早午餐,逛逛设计别致的书店、文创小店,张大春林清玄的精致小品、设计师品牌手作杂物玲珑有致。


街区里有樱花、红枫、银杏等观赏树木,四季皆美。几乎不出街区,就能满足物质精神的大致赏味需要,充满虹桥特有的场能。


早春看樱花,深秋看银杏,对于虹桥的风物,我总是时时念念。


跨过中环,虹桥镇就接地气了。


不同于长宁的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虹桥,夹在中环外环之间的虹桥镇,其“虹桥”更具生活流意味和市民价值。也使得这一带一切的出现和消失都自然随意,却因融合混搭而有了风景、风韵乃至风华。


前些年微博上有个主题:请用一条路名,证明你爱上海。于是开始了接龙。接到第57个时,有人提到金汇路。那个人就是我。


最早接触到金汇路是在2005年。那年,祖籍湖南永州宁远的好友我国台湾人阙光伦先生创立了国内第一家葡萄酒仓储式批售中心:葡园。阙光伦先生的叔公是抗日名将阙汉骞,阙汉骞不仅是抗日战神,在腾冲战役中歼灭6000日军,还以“拨云体”书法名世。在台湾书坛,能与于右任、吴稚晖相提并论的,唯阙将军。在阙光伦先生的办公室,我第一次近距离欣赏到“拨云体”真迹。


当时上海是个缺少私人派对的城市,饭局虽多,多偏粗放,赏味性弱。所以阙光伦先生的出现给沉闷的社交方式带来微醺和别致。在那儿,我也结识了电梯大王、皮带大王等友人,后来随着工作生活圈的变化迭代,也都消失在人海。从阙先生开的夏朵到葡园,我完成了红酒品赏的启蒙与进展,认知上也实现了由轻熟女到熟女的转变。


那时还没有金石广场,可以说,因葡园酒庄的繁荣才有了后来的金石广场。多家料理店开在广场上,葡园则坐落于广场最深处。金石广场不大,却自带文艺又倜傥的气息,型男熟女汇聚。这些年来,日本料理,蒙古火锅,台菜料理,韩国料理、商旅酒店,再加上深藏功与名的葡园酒庄,大都会的周末,这座藏在上海西南一隅的小广场是许多圈内外友人的固定据点。


那个时代的上海,气氛有点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况味。那时的阙光伦先生还有间钢琴酒吧在中春路,如今的虹桥商务区一带。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如此有情致的娱乐业态。



记得初见阙光伦先生那天,他穿立领衬衣,尾指戴蓝宝戒,纸袋里装着两瓶葡萄酒。他甚至还带了捷克高脚水晶杯、冰桶和醒酒器。奇南香袅袅飘荡,我们分享了波尔多玛歌区1978年酿造的红酒。这款与我年龄相仿的酒有着普洱的光泽,饱满的骨肉和腐朽的味道,可谓资深美人。


犹记17年前葡园开张那天,阙光伦告知我地址:葡园,金汇路462号迪欧咖啡对面巷。后来“对面巷”打通成为青杉路。那一带又有了乐虹坊、虹桥古玩城、阿拉城,再外延开去,有了爱琴海购物公园和万象城。


因为有爱琴海与万象城两个大型商业项目,如今吴中路—虹井路——虹莘路——紫藤路这片形成了商圈,让龙柏新村一带有了地标性去处。这一带也是当下上海人气最高的街区。市中心到了夜晚九点半以后已是冷清,而西区虹桥的夜晚才刚刚开始。


万象城被誉为西上海颜值最高的购物中心,其敞开式设计及地铁10号线无缝接驳了周边街区,带动整个吴中路沿线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商业中心之一。据说如今龙柏板块的居民对外都爱宣称家靠万象城附近。


爱琴海购物公园则是由国际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倾力打造的荟萃文化、情感、生态与摩登等沉浸式体验的城市公共空间。夜晚唯美的音乐喷泉水舞秀,是我对爱琴海购物公园的情感点和关键词。记得第一次看水舞秀是盛夏,背景音乐是酣畅饱满的《克罗地亚狂想曲》,将走出战火烽烟断壁残垣之困境的心情表达得充分淋漓。末了飞溅一身水雾,引人开怀。据说这个音乐喷泉已成为上海又一个热门的表白地。


《来自星星的你》热播后,虹泉路韩国街就彻底出道了。从金汇南路到虹秀路的那一段虹泉路是韩国街的精华。虹泉路向北毗邻吴中路,向东毗邻合川路,在这一带,曾住着三万多韩国人。


韩国街之于韩国人,类似唐人街之于华人。初雪炸鸡啤酒,对于旅居上海的韩国人来说,寄托着乡土的情思。对于本地人来说,也是对韩国文化风情的领略玩味。


有时觉得闷了或从韩国刚回来的几日需要回炉感觉,我就会去虹泉路逛逛,虚拟一场放逐。虹泉路烤肉店的手艺和氛围能七八成复刻在韩国的感受。玛格利酒还是正宗的,不过终没有在济州喝得可口。奶油啤酒却最大程度还原了韩国的感觉,值得啜饮。


两家kmart超市七八成货物都是韩国本土品牌。井亭天地,首尔夜市,韩亚银行,韩国酒店,韩剧同款雨棚大排档,炸鸡、烤肉、寿司、红参主打的店,跆拳道馆……目之所及多是韩文,耳畔也多是韩语。虹泉路是颇有感染力的,恍惚间让人有去了趟韩国的穿越感。



老外街是虹桥地区较早形成的最具国际范的夜生活休闲区。早期这里曾是长宁闵行交界地的一段废弃的专线铁路旧基,杂草荒芜,破败不堪。经过20年左右的深耕改造,它一步步化腐朽为神奇,成为集30多个国家和地区餐饮、购物、观光为一体的休闲街,融汇文旅园区、街区、商区等多业态,粘结了各国人士的情感与乡愁。


它不是上海的门面,甚至在上海东区、北区和南区还不为多数人所知,却是国际化大都市快速发展中展示休闲文化海纳百川的重要公共空间。


此外,靠近虹桥机场的国际CBD在虹桥地区也为数不少。虹桥航空大都市也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最受关注的航空大都市。


在虹桥,我喝过一口7000元的罗曼尼康帝,也吃过12块钱一杯的沙冰,一样地道好味,心满意足,因为这里是虹桥,是海纳百川的上海,是丰富多元的中国的缩影。


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人们印象中,机场总是建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但近十几年来,随着航空大都市、临空经济等演变升级,在一些国际化大都市,机场已经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


美国经济学家、空港经济之父卡萨达曾经提出从交通枢纽到航空大都市演变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更高效和便利的航空运输将会带动贸易发展、人才流动和信息流动,也是资本积累的新动力源。虹桥的发展路径展示了一个重要趋势:以枢纽机场撬动片区发展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记得去年初秋,我在经过“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时,一架飞机适时划过大虹桥的天域,心里突然舒畅异常。这一带是长三角的中心、上海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有着高水平的开放姿态和宏大叙事,也是东西南北中客似云来的沃土。经过疫情笼罩的低压情绪与相对封闭倦怠的生活状态,那一刻我觉得曾经的上海和曾经的自己终于归来。


要理解我当时的心情,2022年一整年,因为疫情缘故,我只离开过上海四次,最远跑到宁海,没坐过飞机。


今年的氛围完全不同了。在前不久闭幕的第六届进博会上,不仅众商云集,新品众多,成效显著,而且开放主题更加突出,虹桥论坛也持续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智慧。


因缘际会,今年的第六届进博会我有幸在国家会展中心参加了“国际的投资与金融合作论坛”和虹口W酒店的闭门晚宴。作为本届论坛重要成果,为进一步助力中国企业国际化,吸引国际资本在华投资,“全球招商中心”正式启动并落地虹口区。


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大科创深度融合,虹桥,真的可以连接万物,而且业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气质,这气质也能称之为:文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何菲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