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靴子的猫》:恶作剧者的魅力
2023-11-24 08:53

《穿靴子的猫》:恶作剧者的魅力

本文摘编自《童话中的心理学:理解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本文作者:张凯丽,头图来自:《穿靴子的猫》

文章摘要
本文讲述了《穿靴子的猫》中,一只狡猾而聪明的猫如何帮助小儿子逆袭的故事,同时探讨了猫的特质和恶作剧者在男性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 💡 穿靴子的猫展现了智慧和狡猾,帮助小儿子逆袭

• 🐱 猫的天性既忠诚又狡猾,具有强大的思考能力

• 🎭 恶作剧者象征独立思考和融合阴影的力量

从前有一个磨工,他的全部家产只有一个石磨、 一头驴和一只猫。他有3个儿子,他死后老大收到了石磨,老二牵走了驴,而老三则只分到了猫。老三感到有些凄凉,此时那只猫安慰他说:“只要你能给我找来一个袋子和一双靴子,我就能帮你摆脱贫困。”


老三虽然没有抱太大希望,但还是想试一试。于是,他按猫的要求找来了靴子和袋子。


猫穿上靴子,在袋子里放上野兔喜欢的麸皮和野莴苣,带上袋子进入野兔林后立刻躺下装死,等野兔 上钩。很快,穿靴子的猫刚躺下,就有一只野兔自己送上门来了。猫抓住这只野兔后,便拿去献给国王, 谎称是自己的主人——“卡拉巴侯爵”送给国王的,国王谢过了礼物。


就这样,穿靴子的猫经常以主人“卡拉巴侯爵”的名义给国王送猎物,连续送了两三个月。


一天,猫打听到国王要带公主去河边游玩,便连忙赶回家,让主人按照自己指定的地点下河洗澡,其余的一切就交给它来搞定。主人虽然摸不着头脑,但还是按照猫的意思去做了。国王的马车从河边经过时,穿靴子的猫假装主人有危险,请国王救救落水的主人。于是国王把猫的主人救了上来,猫又说主人的衣服被偷了,其实是它偷偷藏起来了。国王叫人拿来一套自己穿的衣服给猫的主人——“卡拉巴侯爵”。老三穿上后十分英俊,公主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


于是,国王邀请“卡拉巴侯爵”上车同游,穿靴子的猫就跑在前面。猫遇到了在牧场割草的人便威胁他们,让他们等下一定要在国王面前说这个牧场是 “卡拉巴侯爵”的,不然就会被剁成肉泥。过了一会 儿,国王经过这里,果然问牧场是谁的。当他得知牧场是“卡拉巴侯爵”的时,对侯爵十分赞赏。


就这样,穿靴子的猫一直跑在马车前面,无论遇到什么人,他都做同样的事情。因此,国王对“卡拉

巴侯爵”所拥有的财富大为惊叹。


最后, 穿靴子的猫来到了一座美丽辉煌的城堡, 这个城堡的主人是一个食人怪,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刚才国王经过的地方其实都属于他。猫事先打听了食人怪的消息,此时来到城堡前要求进去拜访食人怪。食人怪很不情愿地接待了它。穿靴子的猫先让食人怪展示了变成大型动物的本领,食人怪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就变成了一头狮子,穿靴子的猫被吓得不轻。然后又让食人怪展示变成小型动物的本领,并表示不相信食人怪有这样的本领,食人怪为了展示自己无所不能,便按照猫的要求变成了一只老鼠,在地板跑来跑去。猫看到后立刻扑上去,把老鼠吃掉了。


这时,国王刚好来到城堡,穿靴子的猫又假装这座城堡是“卡拉巴侯爵”的,国王听了后十分惊叹。 参观了城堡后,他们吃了一顿丰盛的酒席,这桌酒席本是食人怪为自己的朋友准备的。酒席上,国王十 分赏识“卡拉巴侯爵”,并表示愿意把公主嫁给他。于是,“卡拉巴侯爵”和公主当天就举行了婚礼。从 此,穿靴子的猫也变成了“高贵的绅士”,不再需要通过捉老鼠来填饱肚子。


猫的天性:忠于自我的野性

 

在故事里,当猫穿上靴子后,其狡猾程度堪比狐狸,其智慧和远见堪比一位预言家。在有些童话中,当父母分完遗产后往往会留下一只狗,但在这个童话里,穿靴子的猫拥有如狗一般的忠诚,像骑士一般协助小儿子。


2022年上半年,以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人格类型说为理论支撑,由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迈尔斯在大量统计学数据的支持下研发的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又一次火出心理圈。


业内荣格分析师大多爱养猫,这似乎成了一个标志性的流派小癖好。但凡问起为何时,大家理由各异,简单分析的话,会说偏爱荣格的咨询师多是内倾直觉型的人。从人类社会整体观察猫、狗与人的关系演变,狗是人类第一个驯服的动物,在狩猎时代,狗就成了人类最忠诚的伙伴,而猫却仍未被完全驯化,尽管对人亲密却还保留着自我意识。在达瑞尔·夏普《荣格人格类型》一书中,对典型的内倾者的描述如下:

 

往往在行事上会按他自己的方式,并设下障碍以对抗来自外 在的影响。他很容易不信任、固执,常常苦于自卑感,因此会嫉 妒别人。他以周全的顾虑、卖弄学问、节俭朴实、小心谨慎、努 力负责、坚毅的正直、礼貌的行为来面对世界。在正常情况下, 他是悲观多虑的,因为世界和人类一点也不善良,只会压垮他。 他自己的世界是安全的避风港,是高墙围绕、仔细照料的花园,不对公众开放,也避开窥视的眼睛。他自己的陪伴才是最好的。

 

以这种心理倾向来说,人们往往会认为猫偏向内倾,而狗偏向外倾。猫像内倾的人一般,不太回应别人,好像一直在躲避外在客体,面对外在世界冷漠以对,并不投入。而狗更为外倾, 对主人的兴趣和忠诚更像是具有外倾特质的人。达瑞尔·夏普的《荣格人格类型》对最为典型的外倾人格的描述如下:

 

他们对外在客体感兴趣, 反应热烈,乐意接受外在发生的事,想要影响事件,也会被事件影响。有加入“一起”的需要,有忍受各种忙乱与噪声的能力,且真正乐在其中。不断注意周遭 世界,愿意结交朋友、与人相处。不会过于精挑细选,最重要的是能与结交的人有依附感,所以有表现自己的强烈倾向。

 

据此,外倾者的人生哲学和伦理观通常具有高度的集体性质,带有强烈的利他倾向。在确认了猫和狗的先天气质类型 和心理倾向后,我们再看其心理功能。


心理功能主要有两个维 度: 一个是感知功能,即获得信息的能力,是非理性的,感知功能具体分为S(Sense,感官)(即通过五感看、听、嗅、 尝、触来获得信息)与N(Intuition,直觉)(即通过第六感和对事物的整体感觉获得信息);另一个是判断功能,即处理 信息的能力,是理性的, 具体分为T(Think,思考)(即通过富有逻辑和思辨的方式处理问题)和F(Feeling,情感)型 (即通过好恶、有没有价值进行判断应对问题)。猫和狗在获取信息这一点上,狗更加地务实,依赖现实的感知,即偏向S;而猫对未知更加着迷和好奇,偏向N。人类目前对猫和狗的思维能力了解有限,我们观察到的多是猫和狗对人或同伴的喜欢 和信任与否,故而在理性功能一栏,暂且评估猫和狗都同为F 型。


综上,猫偏向NF,狗偏向SF。也就是说,猫拥有强大的思考能力,有时候外在的情感表现较为冷漠。


现实中也有内倾害羞的狗和奔放热情黏人的猫。更多时候,性格是多面的, 即最为外倾的人也有需要独处的内倾时刻,最为内倾的“社恐”人士也有社交的需求。人的性格是复杂的,并非单一的内倾和外倾。而《穿靴子的猫》这个童话的 动人之处恰恰在于:一只原本狡诈的、自私自利的、为所欲为的猫,居然宛若狗一般忠诚,拥有一颗滚烫的心,作为“神助攻”,最终让一无所有的小儿子娶得公主,走上逆袭之旅。


猫和狗的本性更贴近人类的本能特质。在讨论完之后, 我们看看童话的一开始,穿靴子的猫展现出自己非凡的智慧是从向小儿子要了一双靴子开始的。作为读者不禁问道:为什么要设定成“穿靴子的猫”?靴子象征着什么呢?不穿靴子不行吗?或者戴帽子的猫?穿马甲的猫?戴手套的猫?一只什么也不穿戴的猫难道就不能完成这一切任务了吗?


想想人类的进化史,能直立行走是灵智开启后的一个巨大飞跃。童话中,猫穿上靴子就意味着猫从四脚着地开始了直立行走,准备展示自己的智慧,进入文明社会。


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亚当与夏娃被蛇诱惑,从伊甸园摘下了善恶果,他们被上帝发现的证据便是夏娃和亚当知道遮羞,穿上了树叶做的内衣内裤。而在故事里,猫穿上的不是内衣内裤,是靴子。穿靴子的猫在能直立行走时,从草鞋、布鞋、皮鞋、靴子等不同种类的鞋子中选择了靴子。中国汉字“靴”的左边是 “革”,其材料来源是兽皮,兽皮是力量的象征。在美国西部片 盛行的时代,男孩子都梦想能拥有一双靴子,因为那是西部牛仔 的象征,穿上靴子就宛若征服了其他更为凶猛的硬汉。当猫穿上靴子,开启的便是“西部牛仔”帮助小儿子打天下之旅。


从古埃及时代开始,猫科动物的形象便主宰着人类的想象空间。比如古埃及人认为黑猫是女神巴斯特(Bastet)的化身。而在中世纪的欧洲,黑猫总是与魔法巫术联系在一起,传说狠毒的女巫总是化作黑猫四处作恶。猫被人类当做神灵供奉又被视为魔鬼,其本身的象征便是“亦正亦邪”的。猫深谙正邪两道,当穿上靴子开启灵智时,便开启了用恶作剧般的亦正亦邪的智取之旅。

 

亦正亦邪赢得最终胜利

 

《穿靴子的猫》以磨工父亲要分财产开始,在童话和传说故事中,经常以父亲或者国王的“死”或“疾病”作为开端。但是,为什么童话里的父亲或者国王都有偏爱?在一个家庭系统 中,倘若把一个家庭的发展比作自性化历程,那么每个孩子发展的就是某一个分化的功能。通常在自性化的发展中,会先发展优势功能和辅助功能,比如大儿子会聪明、二儿子会有力气等。而小儿子还处在第三功能或劣势功能区,有待发展。


老磨工作为父亲对财产分配不均,这暗示着以父亲为代表的旧秩序到了一个不得不被打破的局面。旧秩序消失需要以新秩序取而代之。而这个决定新秩序的人,往往是3个儿子中胜出的那一位,通常是以小儿子取得胜利为结局。故事的情节发展可总结如下:


起因:有一个大的困难需要解决,有时是要去某个地方寻 找宝藏。在这个故事中,是小儿子在不公平的分配后,需要解决生存危机。


过程:反复试错。通常是聪明的大儿子失败,勇敢的二儿子也失败,寓意着过去的方法是不奏效的。


结局:弱者胜出。在这个故事里最后是小儿子得到了幸福,而大儿子和二儿子并没有过多提及。它讲述了新的规则: 原本最不值钱的遗产——一只猫——最终却是最有价值的。这只猫象征着在家庭系统中被忽视的部分重新获得重视,比如在其他故事里,一个最笨但善良的儿子获得了公主的芳心。


在故事《穿靴子的猫》里,猫的做法就像一个魔法师在不断指引小儿子,又像朋友一般会助攻:我知道你的困难,那我就用 行动帮助你化解危机。当猫提出要穿靴子时,小儿子无条件地信任和尊重了它,没有说奇怪的话,没有任何的质疑,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要发展劣势功能,就需要一定的信任空间。


接下来,猫穿上靴子便开始执行计划。它不断地打猎,给国王送了两三个月的猎物。狩猎在西方传统中是贵族的一种行为。有证据显示,狩猎采集者所处的旧石器时代,人口相对较少,物资相对充沛,有组织的战事尚未出现,是一个物产丰富、宁静祥和的时代。猫通过不断地捕杀和赠予猎物,勾起了 国王对其主人身份和性格的好奇与遐想。猫利用自己的智慧去捕获猎物,是在国王心中勾勒一位模糊的有关卡拉巴侯爵理想化形象的第一步。


在约翰·毕比的《类型&原型》(Type and Archetype) 中,提及了每一种功能背后都是由原型力量推动的,狩猎对于穿靴子的猫而言,更像是可以运用的正当手段。发挥自己的优势功能获得代表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国王的认可,它完成的是一个相当标准的英雄之旅。

 

恶作剧者在男性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从男性的心理发展来说,狩猎在心理层面是对自身生存能力和智慧的确认。铺垫完这一切之后,在猫安排小儿子和国王见面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猫让小儿子假装掉进水里,这个场景也是童话故事中很常见且巧妙的。水是无意识的象征,衣服则是面具,小儿子需要脱去其贫穷困顿的旧衣而穿 上新衣。无论一个人的内涵多丰富,外观仍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社会标准。猫用迷惑的方式让小儿子有机会跨越阶级,就像灰姑娘参加王子的晚宴,需要仙女为其准备一辆南瓜马车、美丽的晚礼服和一双漂亮的水晶鞋。


如果说前面的狩猎和掉下水是可以自导自演的,那么由穿靴子的猫在前面引路,推波助澜,恐吓周围农民,吆五喝六,安排大家当群众演员则表示猫此时是被激活的捣蛋鬼,是魔法师的原型。它亦正亦邪,超越道德和本能,并在武力和人性之间达到了一个平衡。


荣格提出的心理类型有2种心理倾向、4种心理功能,组合起来就有8种类型。对每个人来说,自身人格会以这8种类型中的某一种为主导,再匹配一种辅助功能。从后荣格学者约翰·毕比的“人格十字架”理论发展模型来说,那些天生自带的天赋是优势功能,发挥完成就可以在社会立足,即完成英雄之旅;而辅助功能,即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在社会中是分配不均的,于是就需要发展第三功能,这个就是由愚者、恶作剧者和永恒少年的原型来推动的。


当代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精神病学临床教授艾伦·B. 知念 博士的《童话中的男性进化史》中,反复提及恶作剧原型在男性成长中的重要地位。首先,恶作剧者是作为男性的生命之源存在的,这一主题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中表现各不相同,像非洲昆人的恶作剧者创世神加奥和西北岸印第安人的乌鸦直接属 于生命最初的创造者。还有很多恶作剧者明显拥有复活死者的能力,有些甚至能让自己起死回生,比如北美原住民的恶作剧者郊狼,还有猫在各种童话和神话中都是拥有9条命的形象。


此外,恶作剧者的生命力常常表现为与性有关的形式,也就是说,他是生物学意义上实实在在的“生命给予者”。


在2011版《穿靴子的猫》的电影中,给穿靴子的猫插入了一段恋爱线,诚如烂番茄(美国的一个影评网站)上专业影评人莱斯利·科姆马利(Leslie Combemale)深情感叹的那样:


 “除了萨尔玛和安东尼奥,还有谁能让卡通猫如此性感?”猫的性感和优雅有目共睹,即使在童话中,猫也极其注重外在形象,这也是穿靴子的猫唆使小儿子下水换衣服的原因,有着湿 嗒嗒的头发,穿着新的华丽服饰,如何不迷人?除去性活力的化身,恶作剧者同样是社会意义上的“生命给予者”。正如罗伯特·佩尔顿在分析了各种恶作剧者故事后总结的那样, 他为人类带来了语言、火、药物以及金属加工等必不可少的发明, 他象征着 “那些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原始力量”。


而在这个童话中,穿靴子的猫是在小儿子一无所有,即在磨工父亲财产分配不均时,在一个不公平的父权制的社会下,作为激活恶作剧原型让小儿子生存下去的。此时出现的穿靴子的猫有如及时雨,成为小儿子的精神导师、骑士、老师和同伴。当穿靴子的猫通过狩猎最初拥有了猎物后,便利用社会人际中的贪欲和私欲,获得了名与利。当穿靴子的猫带着大家前往城堡,独自面对食人怪时,童话中最后一波凶险万分的高潮到来。食人怪在这个城堡里享受了太久的权力和金钱,他通过武力获得了比国王还要多的财产。


所以在这个故事中,由安分守己、获得社会化的正向阿尼姆斯发展而来的人格未整合阴影的力量。但猫是一个整合的角色,他洞察了国王对财富的渴望,也洞察了食人怪未获得文明的教化,需要被称赞,被浮夸地肯定。猫看透了每个人的内在需求。出现在边境,破坏原有的界限,创造新的事物,这属于恶作剧者的拿手绝活,而这个过程充满风险。


比如穿靴子的猫一开始是引诱食人怪变成狮子,那可是把自己送入狮口,所以它自己也被吓得上蹿下跳。这是铺垫,让食人怪沉浸在膨胀的自恋之下, 直到其掉以轻心,被穿靴子的猫诱惑变成一只小老鼠。在整个 过程中,穿靴子的猫游走在讨好者和捕猎者角色之间,如履薄冰。在这个故事的设定里,国王的领土外就是食人怪统治的国度,而猫用上述方式将二者合而为一。


当穿靴子的猫胜利后,也就是融合了第三功能,最后要发展的就是劣势功能,即来到大多数童话故事的完美结局。故事里的小儿子娶了公主,或者小女孩嫁给了王子。这在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是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结合的一个心理象征,他们彼此靠近,彼此欣赏。如果善良的人格面具及其下隐藏的阴影 是社会规范和准则之下好与坏的对立法则,那么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则更像是中国《易经》中所说的阴性与阳性力量的区分。


有人曾从统计学得出以下结论:获得选票是利用个人特质和个性因素引导的。其操作战略大概就是:要赢得女性选票,就必须显现慈悲、情感,以及想要寻求统合与宽容的特质;而要获得男性选票,则必须显示逻辑、竞争力、硬汉本色,以及道德的判断。 


另一方面,根据荣格的说法,男女的内在世界(他们的隐藏人格和无意识的其他自我) 和表现出来的特点正好相反。换言之,人类要比他的公共形象复杂得多。譬如当女性开始自我反思内省时,她们常常会遭遇逻辑、竞争力、硬汉本色以及道德的评判。同样地,男人也会显现出慈悲、情感,以及想要寻求统合与宽容的欲望。而童话中公主与王子结婚,即象征着男性法则与女性法则融合的一种状态。


有人评论说:猫能拥有这样的智慧,而小儿子仅仅是坐 享其成,这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对个人发展有什么启示意义 吗?其实在童话里,是通过不同角色把某一种个性人格化的。 童话的象征是说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整合像猫一样的智慧和狡猾,以及忠诚。


这个童话里的小儿子呈现出逆来顺受的特质,戴着一个不争不抢的人格面具。而相对应的,穿靴子的猫十分狡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去欺骗、诱惑、设下陷阱,更像是一个老好人的阴影和私欲,当小儿子的人格面具在父亲财产分配不均后无法生存时,恰恰是穿靴子的猫让他逆袭,活了下去,这是人格面具和阴影的一次融合。


荣格关于人格面具和阴影的整合,曾引用过一段接受分析不久的病人信件上的话:

 

因为邪恶而使我得到了许多良善。借由保持安静、不压抑与接受现实等实事求是的观看,而非一味顺我之见的观看。借由这一切作为,使我得到非凡的知识与力量,完全不是我以前所能想象的。我总是认为当我接受事情时,它们便在某些方面凌驾于我之上。结果我发现这根本不是真的,只有接受它们才可能对它们采取某种态度。因此,现在我愿意以随顺的态度来生活,不论我身上发生什么事我都接受,善与恶、阳光与阴影,永远在交替轮换着,我也以这种方式接受自己本性中的正面与负面。于是,每件事物开始变得更加有生气。我过去是多么愚蠢啊!竟然迫使每件事以我认为应该的方式进行。

 

在老父亲分配不均时,小儿子便坦然接受了猫的存在,不去过度干预。倘若在那样的窘境之下,我们不允许猫的各种黑暗和阴影呈现,那么小儿子便只能是一个贫困的好人,他智慧、狡猾、野心和渴望的一面是没有机会展现的。神经症冲突的形成也源自对本我的过度压抑。这个童话对我们现代人依然 是具有启发的,当我们过度认同面具,不表达自己的攻击性, 就会像小儿子被不公正地对待后处于困境一样。处于困境时,会有劣势功能被激发的时刻,那就需要我们开启英雄之旅。


小儿子的内心住着一只穿靴子的猫。如何与我们内心的小野猫相处,是一个自性化的过程。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拥有要自己变得更加完整的内部原始动力,而如何变得完整就需要看见自己的情结、理解自己的情结,学会与其相处。


情结具有能量,并且可以呈现出独属于它们自己的“电子回旋”,就像电子环绕在原子核的周边一样。当它们受到某种情境或事件的刺激时,便会迸发般流动,朝同一个方向旋转,并散发出某些由此一碰撞便释放出的情绪能量。当这个情况发生时,自我不再能完全控制意识,或因此不能完全控制身体。经典精神分析提及的俄狄浦斯情结便是其一,而这个情结在很多人身上是伴随一辈子的。某种程度上,人是被情结裹挟的傀儡,而发现情结学着绕道行走,是一种修行。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些行为和能量是被压抑的,就像弗洛伊德学说所言,我们的力比多被压抑着。荣格曾在《红书》(Liber Novus )中写道:

 

你无法通过少做事征服旧教条,但多做就可以做到。只要我接近自己的灵魂一步,都会引起我的魔鬼、嚼舌根的小人和搬弄是非之人轻蔑地嘲笑。他们嘲笑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在做奇怪的事。

 

而穿靴子的猫这奇怪的造型和每一步看似坑蒙拐骗的奇怪行为,是当人格面具失效,整合阴影的力量时,游走在正邪之间的恶作剧原型力量的人间体象征。艾伦·B. 知念的《童话中的男性进化史》一书中认为,最终的男性成熟,即成熟男人的任务就是回溯往昔,找回“猎人·恶作剧者”的原型,进而重拾史前意象和压抑已久的顽皮冲动。


本文摘编自《童话中的心理学:理解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本文作者:张凯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