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价值观差异
价值观就像一个公司的基因,人们经常讲腾讯的基因是社交,阿里巴巴的基因是交易,所以腾讯拿的出手的产品永远是QQ或是微信,阿里做来往做到要马云亲自出来撑场子甚至出了没加满100人就没奖金的惩罚性规定。银行的基因是什么,是风险厌恶。银行的本质是要让资金安全的融通,关注的是“钱”。所以一个银行业务会要求客户签很多很多字、填很多很多信息、会要求客户来柜面当面核实身份。而互联网关注的是“人”,所以才追求客户体验、拼命争入口、争流量,当一旦有可以切实解决某个需求的简单功能出来时,立马就能成为杀手级应用。
2、行动方式上的差异
互联网的行业规则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今年国庆长假后第1天,罗辑思维的罗胖在微信上稍稍透露了一个给会员送福利的方案计划,乐视仅仅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整个赞助计划的商谈和签约工作。同样的事情,放在我所在的这家公司,光是写方案、报立项、申请费用、合同来往、签字盖章、实施到位,至少要1、2个月的时间。因为在我们正常的流程里,我们要做整体规划、要进行充分评估、要进行业务可行、技术可行等一系列的工作。甚至还因为组织结构、条线管理等等原因,会在行政审批、项目采购、统筹规划这些方面消耗不小的工作量。这套做事的方式是银行业长期积累出来应对风险的安全措施,可以说也是经过长时间检验才保留下来的。但是在互联网这个新的环境下,旧经验反而可能会成为行动的累赘。
3、思维模式的差异,财务主导VS客户需求主导
正因为银行服务的对象其实是“钱”,所以每一个项目的收益都超过投入,通过在每个项目上控制成本而积累利润。所以在满足客户需求和财务平衡方面往往是选择后者而不是前者。但互联网行业规则决定了这样的风格会导致事事慢人一步。在互联网行业,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任何IDEA都不会“新”,因为传播速度太快了,如果你不做,就会有人做。而又因为赢者通吃的规律存在,一旦你慢人一步,除非对手犯错误,或者握有独家秘密武器,否则很难有机会可以赶超过去。
4、信息系统改造困难与缺乏新技术
广发基金副总曾提到,基金公司上类余额宝的项目,在互联网这一端,变化不是那么大,真正最大的改变是基金公司的IT体系,要把原来的非实时系统向实时的系统改变,对信息系统的改造非常大。这正是因为金融行业的特点决定了系统功能是以稳健和保守为第一要务,而非灵活可调整。其次,银行对与新技术普遍采用的外购的方式,不像阿里巴巴和腾讯有较多的研究性投入,注定了类似于声波支付、指纹支付、语音识别、去大机化、云服务等等会在互联网公司先行推广,从另一角度也反映出银行在技术这个层面上很难有自己的护城河,掌握“独家”秘密武器。
要如何应对挑战?
那银行的挑战在哪里?最近看到这样一句话,感触很深,我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不仅是盲人摸象,还有就是经常忽略自己是做什么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以自己的短处去比拼别人的长处,只是因为别人的长处现在表现出了竞争力。
现在金融行业都看到了余额宝惊人的买入量和劈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看到了BAT都开始做小贷、看到了微信2.719亿的月活跃量用户、看到了磨刀霍霍向金融的互联网公司,焦虑、不安、恍若围城,亟需突围。平安、民生这些银行的基因因为相对贴近互联网行业,所以很快做出了反应(当然也可能冲得越快死的越快),而相对保守的其他银行可能还在拭目以待,先看看风向,最好有比较成熟的模式出来再快速跟进,这种一贯正统的思路,也不能说有错,到底谁能笑到最后,在历史变革中的人是体会不到的,要留着给后世的研究了。
要是问我,假设我是一家传统银行的负责人,要怎么应对这样一场变革,我会告诉你一句你一定听烂的话,然后你肯定会腹诽我说什么玩意儿啊,一点都不新鲜、老调重弹嘛~
我的答案就是,找到合适的人!
任何行业都是人的行业,互联网不外如是。
扭转价值观、行动方式、思维方式最好的方式就是引入你要的基因,这个基因要够强大,要能和病毒一样去传播和扩散,而不是被现有基因同化。选人这个问题,知易行难,基本上和以“客户为中心”一样,属于大家都知道,但没几个真的做到了。也有些公司用了其他方法规避这个问题,就是另组公司,比如民生电商、平安金科。
从更悲观的角度来看,传媒行业的今天就是金融行业的明天,传统公司或关张或被收购,极少数幸运的可以转型成功。就看今天的企业领导者有没有魄力去革自己的命了。
生命不息,在于折腾~祝我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