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地,周小川的副手易纲将接替他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一职。
3月19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名易纲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并获得通过。与此同时,刚过完70岁生日的“人民币先生”周小川,将结束他超长的15年任期。这与外界的猜测基本一致。
易纲自2007年以来一直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并曾在2009年至2016年间担任央行管理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这位履历上显示曾在美国深造的经济学家,或将延续周小川开启的改革努力。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他将采取严厉措施控制国内的金融体系风险,以确保央行的步调与中央“增长质量和风险控制优先于量化增长”的目标一致。
公开资料显示,生于1958年的易纲今年正好迎来自己的60岁,在中国的高官中尚属年轻。他于198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然后到明尼苏达州的哈姆莱大学(Hamline University)学习,之后进入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攻读经济学博士课程,后来在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任教……
易纲在美国呆了14年,最后他放弃在美国享乐的机会,1994年,36岁的易纲回到国内,与林毅夫一起组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任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易纲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我一直以一个报恩的心情来报答社会,来报答我的学生。我作为教师,我走上讲堂就要认真地准备课程报答我的学生。如果我做货币政策,不管在货币政策司,还是后来在人民银行的岗位上,要对每个同事好,对各个部门协调,各个事情办好,最终是热爱祖国,是对国家好。以这样一个报恩的心情报答我的家人,报答社会、我周围的人,报答我的母校,报答人民银行,从而报答国家。”
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图片来自网络
“他会成为中国的格林斯潘吗?”
很多人这么问。
今天被转发颇多的一篇文章是微信公众号“前沿观察”谭翊飞写的《易先生往事》,该文颇具先见性,其发表于2017年7月2日,早于今天8个多月。作者详细复盘了易纲过去的重要时刻、重要讲话或文章,其中有诸多描述,比如——
1992年、1993年他写了多篇文章研究中国的货币需求问题,他将货币化和通胀预期加入货币需求函数,解释了改革开发初期为什么货币超发严重但却并没有明显的通胀。这项研究他持续了十年,到2003年,出版了一本专著《中国货币化进程》。
他们的那些朋友可能不知道,作为研究经济和金融问题的副教授,易纲的心早已和大洋彼岸连在一起。他本来准备大学一毕业就回国,但是北大的校长告诉他,要了解美国的教育必须在那工作。于是,他多留了几年。但到了1994年,即使他的妻子当时没有同他一同回国,他也义无反顾。
回国前,他与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留学生圈子联系越来越紧密。1985年,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在纽约成立。7年后易先生成为了这个学会的会长,当时方星海是理事,后来方星海也担任过会长。至今活跃在国内的一大批经济学家都曾是这个学会的会员,包括钱颖一、陈平、林毅夫、海闻、杨小凯、许小年、田国强等,名字可以排得很长很长。
作者借他人之口预测,再过几年,易纲也许会成为中国的格林斯潘。
至于这个问题,或许要留到5年、10年甚至15年之后再做评述了,但比较公允的评价是,易纲是一位鹰派,一位坚定的改革派。他的上任将确保中国的金融决策与“新时代”的国家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有意思的是,他的上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的高级经济顾问刘鹤今天同时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拔为国务院副总理,如无意外,他将负责经济和金融政策。在此之前,外界曾一度猜测刘鹤将同时担任副总理和央行行长。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700公司创始人张向东今天在朋友圈回忆道:
“易纲在北大创办经济中心时,我刚好入学,同学们都以读经济中心双学位为荣。耳闻他放弃印第安纳大学终身教职、美国身份、甚至独自先行回国培养人才,意图金融强国。今天,易纲担任央行行长,是新一代专业、国际化视野的管理者担纲的标志性事件,让我对国家发展心存大希望。”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部负责人的埃斯瓦尔·普拉萨德(Eswar Prasad)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
“易纲在学术和政策领域是一位在国内外都受人尊敬的货币政策专家,任命对于改革是一个好兆头,这些改革将巩固和扩大周行长留下的成就。”
至此,让我们欢迎易纲,欢送周小川。
即将卸任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了,关于周小川的成就,我强烈推荐大家看《经济学人》2月刊的一篇报道《非凡人物周小川》,文章对周小川的评价颇高:
唯一遗憾的是,它猜错了周小川的继任者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