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方程豹引争议,行车数据到底属于谁?
2023-12-09 18:29

比亚迪方程豹引争议,行车数据到底属于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周菊,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比亚迪方程豹官方声明引发了关于汽车数据安全和归属权的讨论,涉及车主的隐私权和行车数据披露问题。

• 💡 方程豹声明涉嫌侵犯车主隐私权,引发关注。

• 💡 车主行车数据归属权以及调取和公布问题成为焦点。

• 💡 目前法律法规对于行车数据保护条款不够具体,存在争议和挑战。

比亚迪方程豹品牌近日发布的一则官方声明,意外引发了一场关于汽车数据安全的讨论。


12月2日,方程豹针对一位网络博主测出的“方程豹5百公里油耗达到18L”进行了回应。方程豹在声明中表示,该博主在高速上进行的测试涉及超速驾驶,方程豹应警方要求调取了相关车辆运行数据,发现车辆当日存在大量异常驾驶行为。方程豹在用文字对这位博主异常驾驶情况进行说明的同时,还将原始驾驶数据图附在了声明中。


方程豹是比亚迪旗下的个性化越野品牌,豹5车型是首款产品。方程豹的上述声明是希望通过对异常驾驶情况的公布,表明博主所测油耗不准确。但这份声明很快引发业界对于行车数据归属权的讨论。一些观点指出:方程豹在警方下定论之前将行车数据公之于众,涉嫌侵犯驾驶人的隐私权。


实际上,方程豹引发的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讨论,并非行业首次。当汽车发生事故后,对于数据调取和数据公布,各企业的做法不尽相同。既有像方程豹这样在第一时间公布车主驾驶数据的例子,也有像特斯拉一样因迟迟未提供数据而被车主控诉的例子。


用户行车数据到底归属于谁,应该如何被正确使用?方程豹引发争议的背后,再度指向了这些焦点问题。


一、方程豹是否侵犯了车主权益


方程豹官方声明中对于车主行车数据的披露,是否涉嫌侵犯车主的权益?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争议。


第一,要确定行车数据到底属不属于用户的隐私或个人信息。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院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汽车行业特聘研究员鹿文亮表示,按《个人信息保护法》,方程豹在声明中公开的车主行车驾驶数据,包括时间节点、行驶速度,这些均属于车主的个人信息,原则上方程豹应该进行保密。


也有法律相关人士表示,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所保护的个人信息中,分为敏感信息和一般信息。车速信息算不上敏感信息,而是一般信息,不属于严格保密范畴。


另有观点表示,方程豹在声明中并未公布车主的全名,而是进行了中间字段隐藏处理,属于匿名化处理,因而不在受保护的个人信息之列。“(方程豹所公布的数据)属于系统后台驾驶数据,保存和制作在车企后台,很难完全界定为属于个人范畴的事项,而且涉及公共安全,难以适用隐私或个人信息权保护范畴。”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昕栋表示。


另一个争议点在于,方程豹是否有权利先于警方对外公布用户行车信息。鹿文亮表示,从方程豹的声明来看,其表示是应警方的要求进行数据的调取。按照公安部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门基于调查行政违法的需要可以要求企业配合提供相应证据,方程豹如果调取行车数据提供给案例调查的执法部门,是合法合规的。但在获得车主同意之前是否可以对外公布,则没有明确的支持。


有其他观点认为,由于该车主的危险驾驶行为已经威胁到公共安全,车企也有权利进行个人信息的披露。据了解,当前一些车企及品牌会单方面发布“隐私条款”,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无条件公布车主个人信息。


例如,长城汽车官网发布的《隐私条款》显示,与国家安全、国防安全直接相关的;与公共安全、公共卫生、重大公共利益直接相关的;以及与犯罪侦查、起诉、审判和判决执行等司法或行政执法直接相关的,共享、公开披露个人信息时无需征得授权同意。


此外可作为参考的是,今年已有车企针对事故公布过车辆的驾驶信息,如特斯拉连撞11辆汽车的案件以及坦克回应车主索赔的案件,这两起案件中车企均公布了车主驾驶信息。但仔细对比会发现,特斯拉和坦克的声明仍与方程豹的声明存在着不同。特斯拉和坦克只以文字形式描述了车辆的行车信息,并未公布车辆的原始后台数据,而方程豹则公布了原始后台数据。


二、汽车数据隐私问题待解


行车数据到底归属于谁?又该由谁调取和公布?这是所有争论中的核心所在。综合当前相关的法规规定,在调取行车数据等个人信息时,必须经过车主的同意,由此一般认为车主是数据的拥有者。但矛盾点在于,当车辆发生事故后,由于车主没有专业的技术手段和设备用以调取数据,通常只能通过车企获得,如果用户与车企之间的信息不透明,车企与用户之间就容易出现数据纠纷。


特斯拉车主的“车顶维权”,是近几年汽车行业中典型的一起数据纠纷案件。此次案件当中,车主控诉车企侵犯个人隐私信息,同时车企对车主披露的信息是否充足也引发了关注。


在2021年的上海车展上,张女士控诉特斯拉刹车失灵,随后特斯拉向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提供了车辆发生事故前一分钟的数据,并出具了一份文字说明。该数据包括涉事车辆的车架号、行车速度以及在何时刹车等信息。在这些信息公布后,张女士认为特斯拉将行车数据公之于众,涉嫌侵害其个人隐私,因此提起诉讼。


最终法院并未支持张女士的诉讼请求,认为特斯拉提供的数据不能关联到车主的个人私密信息。相关民事判决书显示:特斯拉公司针对张女士的质疑予以回应,其将包括车架号在内的案涉车辆事故发生前一分钟的车辆数据配以文字说明提供给市场监管报社,市场监管报社未做删改、未做主观评论予以公布,从该组数据及文字说明内容上看,仅是对相关数据做出了描述和说明,并不能关联到张某的个人私密信息。


上述特斯拉被控诉的内容,与此次方程豹直接公布车主行车信息的举动相似。但两者在操作层面存在不同,特斯拉当时是将数据提供给媒体,由第三方发布,方程豹则是直接将后台数据通过官方声明进行了公开发布。


在特斯拉案件中,张女士还控诉特斯拉披露的信息不足。张女士指出,特斯拉提供的数据只有11项,其中缺少很多刹车系统的参数,比如电机扭矩的转速、动能回收的数据、制动踏板的行程,这些数据都是鉴定特斯拉的刹车是否灵敏的关键,但特斯拉没有提供。张女士要求特斯拉提供事发前30分钟完整的行车记录,但始终未果。目前该案件还在上诉中。


关于行车数据,“过度披露”和“披露不完整”都会引发争议。法律法规层面对此的条款不够具体,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目前,除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上位法外,汽车行业关于数据保护的主要文件是《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简称:《规定》)。《规定》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于2021年10月1日生效。


《规定》要求:车主可依法向汽车制造商查阅或复制其个人信息,并且车企在采集用户个人信息之前,有义务询问用户,在得到用户许可之后采集。且国家有权抽查各车企的相关工作落实情况。


鹿文亮指出,由于制定时间较早,且没有丰富的数据纠纷案例作为参考,《规定》针对行车数据的一些条款是比较粗的,对于车企是否涉嫌侵犯个人信息权益等问题,在执行时可能要靠法官的自行裁定。


当前,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用户行车数据的记录种类越来越丰富,这为售后服务等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用户隐私保护带来了更高的挑战。对于车内摄像头记录驾驶员行为、第三方地图软件泄露用户行车轨迹等问题,已有很多用户注意到并发起了投诉。智能汽车要真正被用户完全放心地接受,解决数据归属问题和隐私安全问题是当务之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周菊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