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淡忠奎,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淡忠奎,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年以来,大学“去省会”趋势延续。一面,吸引地市高校设置分校越发成为省会城市强化创新资源聚集的捷径,而另一面普通地市的突出考验则是如何留住“自己的大学”。
开封进入舆论视野显然属于后者。在人口大省河南,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无疑是高等教育的“双航母”,省内唯二的“双一流”建设高校。而近两年多来,原本开封籍的河南大学不仅启用了占地2042亩的郑州校区,更是将“户籍”也落到了郑州,成为大学“迁址”省会讨论最多的案例之一。
如今,又有资讯显示,郑州或将为河大划拨5000亩土地扩容……当地媒体顶端新闻甚至还为此专门设置一个PK投票活动“河南大学有可能搬离开封?你支持还是反对?”
图片来源:截图自顶端新闻客户端
传言按下不表,城叔注意到,开封正试图紧紧“抓住”河南大学:今年初,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市长李湘豫到河南大学现场办公,强调“以全市之力倾城之爱”支持其“双一流”建设。
11月23日,李湘豫再次到河南大学现场办公,提出将进一步巩固市校合作机制,在土地、规划、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四天后(11月27日),开封市与河南大学市校合作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推进会上,开封市副市长刘震称,市校双方的伙伴关系比过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紧密。
种种动向之下,开封与河南大学市校合作将走向何处?郑开同城化背景下,两座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又将如何共享?
一、“抓住”河大
开封有“八朝古都”之称,特别是北宋时期,开封是当时世界第一大都会。作为河南的老省会城市,开封地区经济总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一直位居全省前列。而随着1954年省会迁至陇海、京广铁路交汇点—郑州,两座城市走向“分野”。
这也是当下,河南大学将“户籍”转至郑州,甚至外界频频发出“河南大学会否整体搬至郑州”担忧的重要因素。即便是2017年才凭借入选“双一流”,而弥补落败“211”的缺憾,但在当地不少人眼中,它仍然是跟郑州大学不相上下的高校,省级层面也将二者定位为“双航母”。
受地域空间、社会资源和发展目标等因素影响,高校搬迁“去省会”越发成为一种趋势。如山西师范大学搬迁至太原、安徽财经大学时隔62年“重回”合肥等,河南大学在注册地变更基础上再传出整体搬迁的传闻,亦将普通地市的担忧放大。
当然,河南大学彻底搬离开封的担忧尚且不必,但是优势学科和创新平台的市场化转移却不无可能。就像合肥与中科大的“相互成就”,城市的社会资源、产业承载等要素亦是大学发挥作用的基础性条件,而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显然更加得天独厚。
此前,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郑州校区,而河南大学与郑州中科新兴产业研究院牵头组建的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也相继落地。
对于开封而言,河南大学是“最大的科技研发地、最高的人才聚集地、最多的创新成果地”,如何进一步深化产学研高效链接是“抓住”河南大学的重中之重。
不久前,开封市市长李湘豫来到河南大学开展现场办公,他表示:“开封将以全市之力、倾城之爱支持河南大学,进一步巩固市校合作机制,在土地、规划、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为河南大学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提供大力支持。”
比如,针对河南大学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开封将设立工作专班,完善对接机制,“千方百计妥善解决,想方设法排忧解难”。
郑州多一个大学、少一个大学可能影响不大,它高校院所数量比较多,人口、经济等资源禀赋也比较突出。但开封确实这么多年,没有培育出太多能对城市发展起到强大支撑作用的机构、品牌。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城叔分析,眼下当地政府跟河南大学的互动更加频繁、提供更大支撑,也是在情理之中。
更进一步,他认为,首先要考虑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如何把这座百年名校办得更好是第一位的。其次,开封和河南大学这么多年校城融合发展,要做到“开封不失落、大学不失望”。
“可以把部分学院、专业放在郑州,尤其是和现代新型产业链供应链相对接的,包括更国际化、更尖端的一些专业。另外一些郑州不具备优势,而开封反而具备更多发展优势的院系专业留在开封,两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产业脉络还是不一样。”他说。
二、双轮驱动
今年一季度,开封实现GDP603.95亿元,同比增长4.8%,总量和增速分别处于全省第12位、第9位。其后再未公布季度数据。
回看过去多年,开封的经济体量也都是在全省第10名上下徘徊,这其中,工业经济的支撑性不足是重要因素。
城叔通过统计年鉴数据测算,2012年至2022年,开封GDP占全省的比重从4.21%上升至2015年的4.48%,而后波动下滑至4.33%。
与之同步,开封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35.93%上升至2015年的36.71%,而后迅速下滑至30.90%。这也直观地传递出,过去十年开封工业经济发展的动能相对不足。
相较而言,开封文旅产业在全省名列前茅。今年1-10月,开封文旅接待总量10296.8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659.88亿元。这也意味着开封2025年“力争全市旅游接待量达到1亿人次”的目标已提前实现,对于开封打造文旅强市显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回到开封与河南大学的市校合作来看,双方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也是合作颇多。
就在不久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开封市博物馆合作共建“文化遗产数字中心”,目的就是完善数字化文物的陈展体系,创新文物数字化文创产品,为下一步推进沉浸式体验和元宇宙开发提供基础素材。
需要指出的是,在开封市的产业布局中,文旅强市和制造立市是“双轮驱动”。文旅强市是开封的优势和底蕴所在,制造立市则是开封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所在。
合作既是要拉长板,也要补短板。在11月27日的市校合作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推进会上,开封市副市长刘震指出,未来的市校合作面要广,既有的合作要持续深入推进,在科技制造方面的合作要积极谋求结合点,加大力度拓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释放发展潜能。
面对“勇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期待,开封正大力打造汽车及零部件、高端化工2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仪器仪表、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家居、医药和医疗器械、纺织服装等6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
此前开封就曾提出过,要着力推进高校科学研究与开封市十大产业的协同发展。在上述工作推进会上,河南大学副校长许绍康也表示,与开封市的合作要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其中之一便是要摒除只注重吸纳资源的旧思想,进行换位思考、主动对接合作,将人才、科研优势转化为开封市的特色产业优势,为开封市的发展提供支撑。
就像奔腾智能制造产业园志在打造全国唯一的激光应用“光都”,而开封市科学院、开封智慧岛、河南省碳基新材料中试基地、河南大学开封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对重点产业的赋能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这些年开封在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和食品加工等领域都有不错的产业基础,而河南大学也都有涉及的一些院系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他们也设立了很多针对开封产业发展的一些实验室、研究院等,跟河南以及开封的产业需求对应。
宋向清认为,就类似于中科大和合肥相互支撑的关系,而因为开封本身比较小,河南大学对于城市人才、产业的发展更是意义重大。
三、同城共享
不久前,《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成为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武汉、杭州和沈阳之后的第10个国家级都市圈。
2016年,国家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要与开封、许昌、新乡、焦作深度融合发展,建立郑州大都市区,郑汴一体化扩容至郑州都市圈1+4(开封、许昌、新乡、焦作)部分县市,面积1.9万平方公里;2021年12月,洛阳、平顶山、漯河和济源四座城市也被纳入郑州都市圈,都市圈成员正式扩容至1+8。
在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看来,现在发布的《规划》将空间范围调整为“1+1+2”模式,主要包括郑州市、郑州航空港区、开封市和许昌市。这三个地域相邻城市及航空港区是郑州都市圈的阶段性范围,郑开同城化是郑州都市圈的核心。同时,郑州都市圈将与其他相邻及周边城市互联互动、协调发展。
他认为,当前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以外地区,城市群内部和周边地区要素流动和产业人体系的关系还是以“聚集、吸纳和转移为主”,要加快将要素流动和产业体系的关系提升到辐射、溢出和分工的水平,才能实现城市群都市圈的协同创新,进而带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这也意味着郑汴一体化将加速向郑开同城化发展,开封也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就在一个月前(11月13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开封市兰考县主持召开郑开同城化发展工作推进会时指出,推进郑开同城化,对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圈、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提到,要进一步完善郑州都市圈建设规划,高标准、高起点编制郑开同城专项规划,既立足当下又登高望远,既着眼郑开城区又统筹郑开全域,在专、实、细上下功夫,提高规划的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开封和郑州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质的城市。从历史文化资源的角度,开封相对于郑州来讲更丰富,更具有比较优势。但从交通区位、产业发展、人才以及科技赋能角度和政策投放的角度,郑州无疑不可比拟。
在宋向清看来,这也决定了两座城市可以融合发展、相向而行,形成互补而不是互斥。相对于西咸一体化等其他区域战略,郑汴一体化发展已经提出20年,取得很多成果。比如,两市人民互相认同感很高,开始从一体化中受益。同时,两市城市规划等顶层设计方面一直是共商共建。
郑州曾提出,郑州都市圈建设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以开封为例,去年中旬,高建军会见郑州大学与河南大学领导,校方也表示将主动对接服务开封市制造立市、文旅强市、改革创新活市、开放兴市等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力军和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推动科技成果在开封孵化转化,实现市校同频共振、互助发展、合作共赢。
据宋向清观察,从郑州开车到开封,沿途基本上已经全是企业、厂房等建筑,很少有大面积的农田或空地,实际上已经实现一体化。“下一步,要让制度一体化、让机制一体化,只要在制度和机制上消除了两座城市的区隔,同城化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了。”他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淡忠奎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