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孩子没出息?这是何等愚蠢无知的偏见
2023-12-14 15:43

内向的孩子没出息?这是何等愚蠢无知的偏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中国人十分常见的“谜之认知”里,对“内向”的理解绝对是其中一个。


你会经常听中国人说“哎呀,这孩子内向,不好”,甚至是“这孩子内向,以后可能没出息”。其实翻遍现代心理学和性格分析书籍,也找不到半个把“内向”当成病态的句子。可在中国,许多人都喜欢说“内向不好”,还有“内向是种病”的潜台词。


相比之下,所谓“性格好”,往往被简化为“外向”。只要你大大咧咧在外面爱说爱笑,就会被视为“外向”,这种划分显然简单粗暴。


这种普遍性的无知,只能体现国人的常识匮乏到了何等地步。首先,内向和外向仅仅是性格的两种相对特征。其次,内向不等于自闭,中国父母和老人恐惧的其实是“自闭”,但因为没常识,于是将“内向”妖魔化。更糟糕的是,他们压根不知道自己的无知,反而非常极端武断地给别人贴上“内向”或“外向”的标签,然后施加各种压力试图扭曲孩子。


其实,内向和外向只是处世方式,或者说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内向者倾向于通过自我思考和独处解决内心问题,外向者倾向于通过向外界倾诉或宣泄治愈自己。就像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的那样:


“内向型的人能在刺激程度最低的环境中独自获得能量,而外向型恰恰相反,他们需要在团体中获取能量。”


按照这个逻辑,你说谁更强?我认为具备自主能力的人更强。


至于有人将内向等同于社交障碍,更是无稽之谈。社交障碍指的是一个人在社交场合紧张焦虑,无法自处,生活受到影响,但内向者多半并不畏惧社交,只是单纯不喜欢而已。或者说,内向者不需要通过与他人不断说话去获取认同感,他选择独处,并不影响自己的生活。至于说外向的人反应更快,也是错觉,区别仅仅是外向者直接把话说出来,内向者往往想清楚再说而已。


心理学对典型内向性格的描述有以下词汇:


理性,安静,专注,内省,喜欢独处,做事有计划,不冲动,日常生活有规律,遵循伦理观念,做事可靠,善于倾听,有洞察力和创造力……


你觉得,这些都是没出息的表现吗?


股神巴菲特就是典型的内向者,他将内向性格中的敏锐洞察力发挥到了极致。内向的人在不轻易说话的同时,往往将心思用于观察世界,也因此更具洞察力。周杰伦也是内向的,但也将内向性格中的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一般来说,艺术家中以内向者居多,因为内向的人,内心更为多彩,想象力更为丰富。


许多人认为,内向的人在职场中会吃亏。但要注意的是,内向并不等于自闭,内向的人只是不轻易说话,而不是不敢说话不敢交际。这种性格反而更加稳重,更容易“言必有中”,更值得信赖。甚至可以说,因为许多中国人的职场观念是“少说多做”,内向者反而更适合职场生存。同时,内向的人往往更为专注,这更是可贵的品质。


最搞笑的是,中国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习惯使用世俗定义,比如官做得有多大、钱赚得多不多。偏偏有很多研究都显示,其实内向者更容易获得这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可是很多中国人还是一边强调世俗成功,一边嚷嚷“一个人内向的话就完了”。


还有人认为,内向者胆子小,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一个人胆子大小,主要看内心是否强大,内向者习惯于从内心寻找力量,内心强大的几率更高。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用“咬人的狗不叫,叫的狗不咬人”来形容人的区别,也是挺有道理的。


如果硬要找个普遍性,那么外向的孩子以后或许更适合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内向的孩子或许更适合需要专注度和创造力的工作。


之所以有许多老一辈的人有“外向好内向不好”的错觉,多少跟中国的“人情社会”有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的所谓工作,真正的工作时间比例极少,大多数都用在应付人上。办公室关系、无休止的会议、不同部门之间的扯皮、职责不清导致的效率低下、下班后的应酬……


许多人美其名曰“沟通”,实质上大多数是无效沟通,或者说是根本可以避免的沟通。即使在工作以外,中国人仍然身陷人情社会之中,办个事要找关系,逢年过节要应付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面对别人查你户口问你收入侵犯你隐私仍然要笑容相待……如果你能“跟大家打成一片”,你就容易博得好感,但如果你不爱说话,就显得不那么合群。


可是,这跟有没有出息有关吗?相反,越是这种状况下,具有专注度和观察世界能力的人,越是那种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无效社交上的人,或许越有机会寻找到人生的意义,获取许多人艳羡的俗世成功。


另外,许多人眼中的内向,或许是一种对他人的误解。举个例子,有人过年回家,七大姑八大姨在旁边逼婚,一口一个“女人不结婚就没有人生”“你都二十八了还不结婚,以后没人要”,当事人走又不能走,只能低头玩手机,然后她娘亲慨叹一声“这孩子怎么办啊,这么内向,以后愁死了”。你说,这是内向吗?这不叫内向,只是对无效社交的抗拒,人家转头跟朋友凑在一起,可能不知多放得开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