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小米上市,终于在今天选择落地。
作为一家在短短8年间凭借智能手机浪潮、发展成为中国智能手机领域中坚势力的科技公司,此前其实并没有非常详细地展示过自己的实际业务成绩,凭借今天小米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契机,虎嗅也为你整理了小米7个关键性的业务发展数据,让你可以在第一时间重新“认识”小米。
1、小米去年“赔”了挺多
小米在过去的三年中,营收不断上涨,但净利润方面波动很大。2015年小亏76亿,2016年赚4.9亿,2017年亏438亿,其中2017年净利润和营收的比例为-40%。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专业人士向虎嗅表示,这个巨亏是由“发优先股”造成,与小米实际业务的关系并不大。
2、手机是小米收入的“顶梁柱”
从各业务板块营收的数额看,智能手机是“顶梁柱”,但在2016年曾遭遇了下滑,2017年再次大幅增长。IoT、互联网业务增长相对稳定,且速度不慢。
3、互联网是主要利润来源
虽然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小米都是一家“硬件公司”,但小米的硬件的确不怎么挣钱。相反,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毛利润要高得多。
4、广告帮了小米的大忙?
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互联网业务中,来自广告的营收占了绝大多数,增值服务收入曾在2016年遭遇了下滑,它的波动与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发展相关联。
5、小米智能手机绝对是“平价路线”
小米手机的平均售价在3年间仅上涨了10%,大约仅为苹果的六分之一(苹果最新一季度手机平均售价约为750美元)。所以小米在手机业务上的整体表现主要与销售量相关联。
6、小米国际化趋势迅猛
从营收的地理分布来看,小米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市场增长速度更快,大概率是因为印度市场所取得的成绩。
7、小米的主要开支也在快速增长
与营收对比,小米在各项开支上的增长同样“迅猛”,其中“销售及推广开支”占大头,“研发成本”也在逐年增加,2017年已经较2015年翻番。
小米复杂的财务现状仍待挖掘
很明显,小米整体业务发展势头不错,但大多数人留下印象的很可能还是2017年438亿元的巨额亏损。
对此,小米官方数分钟表示:“我们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我们要看到“负债”“亏损”产生的原因。互联网公司通常会有多轮融资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在国际会计准则下,这种优先股会体现为“对股东的负债”,其公允价值的上升会记录于公司账面的亏损。但实际上,公司并未没有这样的亏损发生,对公司实际运营也没有影响,这笔所谓的“负债”数字在上市那一刻就会消失。这种亏损的数字越大,其实越说明这家公司被大家认可的价值高。”
小米的财务情况是否真的像官方说得“一下子就会消失”那样轻松呢?由于财务数据的复杂,我们也无法在第一时间给出判断,敬请期待我们进一步的挖掘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