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粉丝,联合起来,拯救贝索斯最爱的科幻剧
2018-05-25 09:30

全世界粉丝,联合起来,拯救贝索斯最爱的科幻剧

对于不少科幻迷来说,5月11日是个悲伤的日子。在这一天,Deadline网站曝出,被很多科幻剧迷奉为“神作”的硬核美剧《无垠的太空》(The Expanse,或译《苍穹浩瀚》),出品方Syfy证实已在第三季终止合作,不再续订。


拯救《无垠的太空》


消息一出,国内外粉丝一片哀嚎。尤其国内论坛,还经历了一轮“被砍—拯救”的反转。一开始,在“人人影视字幕组”的《无垠的太空》评论区有不少剧迷表示不解。



随后有剧迷还原了剧方Alcon与Syfy闹掰的过程:



紧接着,剧迷们开始行动起来拯救《无垠的太空》:


他们建立了一个官网,引导剧迷集体行动,包括在Twitter上建立 #SaveTheExpanse 的话题,到亚马逊官网花2.99美元购买最新一集(S3E6)



他们在change.org(一个倡导社会变革的在线媒体网络)上建立了话题,征求签名。


事实证明科幻剧迷们的能量惊人。


推特上关于 #SaveTheExpanse 主题在5月16日达到了163推/每分钟的惊人数量,并有大量留言“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由粉丝自发建立起拯救该剧的网站(savetheexpanse.org)已经获得了超过12.5万的请愿签名。


粉丝们在亚马逊发起的购买拯救行动,短短一周便将第一季的售后评价刷到了8000+,而Syfy同平台作品评价数通常维持在1000左右。


《无垠的太空》作为一部高质量作品,被砍后自然也有铁杆粉丝全力应援


最新的进展是,出自The Hollywood Reporter的消息称,亚马逊有意将《无垠的太空》打造成亚马逊专属系列,与即将到来的《指环王》剧集和一批新剧组成开拓电视市场的铁拳,而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也是该剧的粉丝。目前官方消息为:“亚马逊确定了有关接盘无垠的太空的协议并未终止”。粉丝可以期待,《无垠的太空》依然有复活的可能。


“砍剧”这事儿,Syfy算正常操作了


《无垠的太空》曾收获无数赞誉。


该剧第三季烂番茄新鲜度100%,豆瓣评分9.5,口碑炸裂。作品自带“太空版《冰与火之歌》”光环(两位原作者为乔治·R.R.马丁的学生以及助理,同样采用POV人物视角创作)。开播以来,评分不断走高,被喻为“自《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后最优秀的科幻剧”。


但是再好的口碑也没能使该剧避免被Syfy取缔的结局, 这背后是硬核科幻“叫好不叫座”的市场困局。


其实对以科幻剧扬名的Syfy电视网而言,砍剧是家常便饭。2010年Syfy砍掉了《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前传作品《卡布里卡》,同年又砍掉《星际之门:宇宙》,2013年砍掉《阿尔法战士Alphas》,2015年砍掉《反抗军》,2017年又砍掉了《暗黑物质》和《血路狂飙》……

  

剧迷们也不用过于悲观,对于收益决定一切的美剧片商来说,被砍与完结并不划等号,有许多“起死回生”的成功案例。


如何能让喜爱的剧重获新生?粉丝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因素。美剧迷平时所痛恨的被砍结局,大多是因为平台商基于该剧的收益达不到预期,不再续订作品,新的制作计划只能被迫中止。


反之,只要有盈利空间,重启制作也就在情理之中。


1966年播出的《星际旅行》在1968年由于收视不理想而被NBC广播公司放弃,一位叫做贝蒂(Betty JoAnne Conway)的铁杆粉丝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请愿活动,通过召集,请愿信雪片一样飞向NBC广播的办公室,最终迫使NBC让步并继续播出了该剧的第三季。贝蒂也因为突出贡献,在日后的电影版中获得了客串机会——这是历史上第一部因粉丝影响而改变命运的剧集。


同样是NBC,在今年五月取消了新剧《时间永恒》(Timeless)地合作,同样在剧迷和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仅仅几天后,NBC便宣布续订该剧的第二季,平台高管还发表了“我们听取了剧迷的意见,我们不想成为在历史上留下遗憾的人”的回应……啧啧啧,真会说话。


换个角度,即使播出平台不买账,只要有粉丝强力支持,换个新平台发行也不是难事。2013年AMC电视台宣布取消美剧《谋杀》的合作决定,不再续订第四季。但是也只过了几个月,在粉丝的支持下,制作组转投网络平台Netflix,顺利播出了新一季的剧集。


Netflix可谓“剧集接盘侠”了,不过这次,Netflix罕见地拒绝了The Expanse


硬核科幻为何是砍剧的重灾区?


《无垠的太空》被砍固然要归咎于平台方Syfy号召力不济,但砍科幻剧似乎已是收视率不济时最常规的做法了——受伤的为什么总是科幻剧?


首先,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影视剧一方面要控制成本,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的多获得收益。不能达标就会遭遇市场淘汰。


科幻影视本身存在投入过高的问题,而硬核科技类投入尤甚。与科幻类的电影电视剧的另一大代表:超级英雄类相比,硬核类作品里,被描述的主体往往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将主人公作为一个微小的存在投入宏大或奇丽的场景或世界观中,带给观众感官的刺激和思考。


而硬核作品想营造宏大的构架和有冲击力的画面,特效和制作的投入就自然必须维持在一个相当的水准。


以《阿凡达》为例,为了打造出外星球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和大规模战斗场景,电影制作成本达到了惊人的2.8亿美元。也许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一部真正硬核科幻电影的投入维持在亿元规模是正常的。即使像电影《堙灭》这样避免大场面制作,极力将景深维持近景和特写镜头的科幻恐怖片,制作成本依然达到了5500万美元,最终没有收回成本(北美票房3230万美元)



科幻恐怖片《湮灭》剧照


而科幻影视作品的另一大问题就是消费群体不足,它的受众群体太小了。


科幻尤其硬核科幻作品常带有深层感知,导演常常意图以科幻的角度去切入社会、人性、道德等问题的思考,这对于观众来说首先可能感到生涩,感觉故事本身不是很有趣。其次,不是每个观众都愿意在静下来“思考人生”,这对于那些追求放松与爽快观感的快节奏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不适合的。


而如果把对科幻影视剧的创作逻辑和现行影视剧的消费逻辑相比对,我们会发现这两者很大程度上是违和的。


不论阖家欢乐还是情侣共享,影视剧消费本身是一种群体消费,即使是朋友聚会,也很难想象一群闺蜜或基友聚在一起观看科幻电影的场景,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赏析科幻作品的能力和兴趣。作为有知识门槛的消费品,群体中任何成员都有可能无法理解科幻电影所表达的内容,或者说大概率有一部分观众一定无法理解。


所以说看科幻影视剧只能是个体消费,或者同好之间的小规模群体消费,而且还需要一定文化程度。条件筛选越多,所能选定的目标越少。

 

美剧为什么“优未必胜,劣未必汰”?


在美剧中似乎总是存在“优未必胜与劣未必汰”这一怪圈,比如《无垠的太空》评分甚高,烂番茄新鲜度也不错,依旧被砍遭遇市场淘汰,很多作品评价平庸甚至低劣,却也能收获不错的收视率。


从市场得到的反馈来看,《无垠的太空》表现的确不如意,前三季的收视率都勉强维持在0.2%的水准上。


排除前文所提的小众因素。平台选择也是获取收视率非常重要的因素,Syfy的平台影响力本身无法与HBO或Netflix这样的顶尖平台相比,一部剧的收视率如何,与前期宣发渠道、平台用户吸纳程度等因素都有直接关系。而作为付费电视平台,收视率与订阅数正相关,而付费观看是平台盈利的最主要仰仗。


如果无法在收视率上有所贡献,平台基本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这也是为什么Syfy这种小平台砍剧相对较多,可以总结为:资源有限、为了生存。


而相对的,一些所谓的 “劣剧”大打血腥、暴力、色情等擦边球内容,吸引了海量的收视,尤以HBO平台为典型。有时候得承认,大众的消费逻辑和消费心理其实并没有很高端,人们有追求简单、快乐、直接的劣化消费倾向。这也是为什么商人愿意游走在“灰色地带”,因为最暴利的领域都是法律禁止的。


至于题材上的“劣”也并不代表制作上的“劣”,很多擦边剧目或者在优秀作品里添加的擦边元素,制作十分精良考究。

 

而一旦作品收视率取得了成果,那么在多元化的观众中收获的评价自然也是多元化的,正所谓“众口难调”,或者更加极端的“越骂越火”。


以被多次被评为“烂剧之王”的《异人族》为例,烂番茄新鲜度只有10%,漫威自己都评价它为“一个灾难”。但是他的平均收视率仍维持在0.6%以上。最低单集观看数198万人次,远高于《无垠的太空》第三季最高单集的65万人次。





对于《无垠的太空》来说,擦边球多了,就不再“硬核”,制作成本也降不下来,即使这一次有可能转投亚马逊平台,它所面对的困局也不会有多少改变。

     

谁让你选择了科幻这条“贼船”呢?或许真如有些科幻迷所言,国内平台应该考虑一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