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联社 (ID:cailianpress),作者:闫军,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涉嫌违规信披,国联股份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与此同时,公司还收到北京监管局警示函,包括董事长刘泉、总经理钱晓钧、财务总监田涛等在内,均被出具警示函。
受此影响,12月27日开盘,国联股份一字跌停。作为公募持仓较多的个股,当下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们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国联股份前十大持仓基金中,出现刘格菘、侯杰、付娟等明星基金经理身影。其中,有三只在管产品进入前十大流通股的刘格菘更是首当其冲。
国联股份被立案调查事发缘由可以追溯到今年5月。不过今年三季度,却有16只基金选择加仓,原因为何?
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2月26日,国联股份发布《关于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的公告》,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证券法》等法律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同日,国联股份发布的《关于收到北京监管局警示函的公告》显示,国联股份于2023年4月28日、5月16日两次发布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将部分交易调整为按照净额法确认收入,对2020年年报,2021年年报,2022年前三季度报告相关财务数据进行更正,导致多期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准确。
北京证监局决定,对国联股份董事长刘泉、总经理钱晓钧、财务总监田涛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这个处罚也并不意外,早在今年5月17日,国联股份就公告了《关于2020年至2021年有关财务数据更正公告》称,在2022年年度报告出具过程中,国联股份针对部分公司难以完整取得或拥有除客户签收单以外其他与相关交易商品控制权直接依据的交易,按照净额法确认营业收入。公司对于部分收入自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主要系公司对于控制权的判断选取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公司交易的具体业务模式未发生变更。
据此,国联股份通过自查及重新核算,对2020年至2021年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进行了更正。在营业收入方面,2020年由171.58亿更正为148.18亿元;2021年的营收由372.3亿元更正为274.9亿元。
到了今年8月份,因多期定期报告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等原因,上交所对国联股份及有关责任人予以纪律处分。
如公告披露,国联股份此次信披问题的根源在于营收计算上将全额法改为净额法,据了解,因国联股份是电商交易平台,在营收统计时,有两套统计方式,一是客户在平台交易的流水金额为全额法;二是公司对客户交易收取的佣金费用为净额法,国联股份调整的就是这一部分内容。
业内猜测,此次被立案调查和警示函可以视为这一信披问题的延续处置举措。
多位明星基金经理“踩雷”
今年以来,国联股份的股价一路下行,截至12月27日,该公司年内股价腰斩,下跌近58%,距离2022年11月高点已经跌去7成。
国联股份被立案调查公告一出,重仓的公募基金也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从今年三季度季度持仓来看,国联股份是公募基金的第183大重仓股,有44只基金重仓股该公司,较今年二季度增加了16只。
从国联股份前十大持仓基金来看,侯杰、王娟娟管理的招商安华债券,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小盘成长混合、广发科技先锋混合,以及他与吴远怡合管的广发创新升级混合,侯杰管理的瑞阳混合,付娟管理的申万菱信新经济混合以及马翔管理的汇添富科技创新混合、汇添富民营活力混合等悉数在列。
之所以引发关注,一是刘格菘、侯杰、付娟等明星基金经理重仓了国联股份。二是刘格菘管理的三只基金进入国联股份的前十大重仓股,首当其冲成为基民情绪的宣泄口。
市场真正的疑问并非是基金经理们的踩雷,而是国联股份信披违规在今年5月份已经披露,包括招商安华债券、广发小盘成长混合以及全国社保基金418组合却在今年三季度选择增持,原因为何?
从基金经理们的三季报中,并不难发现看好的逻辑,比如,侯杰或许因看好消费复苏,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为4.6%,以2021年为基准考虑两年平均后的社零当月同比增速为5%,较二季度的低位有所回升,反映疫情后消费的内在修复动能逐渐显现。
刘格菘则认为,随着宏观政策逐步落地、经济稳步复苏、资金层面流出趋缓,估值分位与成长增速显著不匹配的状况会逐步改变,市场在经历极端情绪宣泄后终会回归理性。
另据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基金公司增持的理由其实也并不难理解,一方面是对消费复苏的判断,另一方面国联股份此次信披违规并没有影响利润和现金流。但是这给基金管理人敲响了警钟。今年以来,信披违规监管从严,多数涉及企业都进入到了立案调查的程序,对于悬而未决的公司风险,在投资决策中应该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基金持股的披露相对滞后,目前仅能看到今年三季度的增减情况,基金经理在今年四季度是否有相关操作,也将在不久后的季报披露中揭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联社 (ID:cailianpress),作者: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