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Wait But Why(ID:wbwtimurban),作者:Tim Urban,译者:Eric Zhu,编辑、校对:老屋厨子、Edina,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Wait But Why(ID:wbwtimurban),作者:Tim Urban,译者:Eric Zhu,编辑、校对:老屋厨子、Edina,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一、关于SpaceX的未来
让我们用一个问题来开启对SpaceX未来的思考:“如果我们真的把100万人送上火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以下是几种可能性。
二、蓝绿色的火星
鱼只有待在水中才能存活。如果你把它从水里捞出来,它会在几分钟的煎熬折磨后死去。
同理,地球的大气层就是人类的海洋。
我们身体中的每个细胞都是为了在地球表面生存而定制的。而当我们站在火星时,我们的状态就会像被捕捉到的、装在船里的鱼一样挣扎。
当你买一条鱼作为宠物时,你会买一个狭小的鱼缸来模拟海洋的环境供鱼居住。同理,当我们人类搬到火星居住时,我们也将生活在一个“人类缸”中,就像这样:
我们的“人类缸”将会是地球表面条件的小小缩影。通过调节温度、气压、氧含量以及太阳辐射,让火星的气候变得适合我们的喜好——这也方便我们未来农作物的种植。这样,除了头顶红色的天空,以及你能跳得非常高这个事实,你可能会忘记你并不在地球上。
作为一个临时计划,“人类缸”是有效的。但在火星的生活可不是一项短期活动。我们的想法是在那里保持不断增长的人口并生活千年。这就是为什么马斯克认为火星是一个“需要修整”的行星。
因此,在殖民火星之后,更具有挑战性也更艰巨的任务,是把火星真正变成我们的家园。我们有一个词来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地球化”。
“地球化”意味着彻底地改造一颗行星的条件,以让其得以匹配地球的环境。这就是技术的用武之处——利用足够的技术,我们实际上可以创造第二个地球出来。
我们究竟该如何做到这件事主要还是猜测,目前我们也只有少数几种潜在的策略。但基本的过程应该是这样:
1. 融化火星南极的大量冰
火星上的冰足够形成一个能够覆盖整个行星,且深达11米的海洋。如果我们能够融化它,将引发一连串的反应。
我们可以首先融化一部分冰,释放出被困在其中的大量二氧化碳,以及所形成的液态海洋的水蒸气。这些温室气体能使火星大气变得更加致密,并使得我们能够接收越来越多的太阳能,从而进一步加热环境。
更多的热量将融化更多的冰,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接收更多的阳光……这个流程就这样进入良性循环。
而我们要做的,仅仅是令火星总体温度升高7华氏度(4摄氏度),这就足以触发这种连锁的温室效应。
2. 通过往火星大气输入超级温室气体来加快进程
人类可以建造工厂,利用火星上的元素创造温室气体,以此加快地球化进程。举例来说,二氧化碳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气体。当然,科学家们还考虑使用其他专门为这一目的而设计的气体,这些气体在吸收太阳能方面更为强大,例如甲烷或氟氯烃(CFCs)。
3. 种植植物
培养植物,我们可以从当今南极洲那边的微生物开始尝试,成功后便可以尝试像苔藓这样的简单植物。
这样一步步尝试,最终在火星上种植出广阔的常绿森林。这之后,就不用我们操心了——事情会自行发展。正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行星科学家克里斯·麦凯说:“你不是在建设火星,你只是让它暖起来,然后撒一些种子。” 换句话说,如果执行上述三个步骤,最终将会发生这种情况:
当这一切开始进行时,我们在火星上的生活问题将得到显著改善。火星将拥有地球一样的天气。温度依然会很冷,气压也会很低,但是这不代表我们不能居住。所有这些剩下的小问题都会随着时间过去慢慢消散。
最后,人们能做到在火星户外行走而不穿太空服。当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至少还得戴着面罩。
于是现在,我们来到了地球化的最困难部分。
4. 面罩我也不想戴了,让空气变得可呼吸!
由于我们建造的光合作用工厂,以及种植的植物生命所进行的光合作用,火星的氧气水平会逐步增加。但增加的速率太慢了。这是我们目前的技术无法解决的一个困难,甚至这一两个世纪之内都够呛。
科学家们对“火星空气可呼吸”这一目标给出的估测在三百到几千年不等。因此,除非我们有重大的技术突破,火星移民们恐怕还是得几代人都戴着面罩。
当然,总有一天,这一难题也被解决(或许1000多年后),那么火星将完全被地球化。当那一天来临,你恐怕会认不出来自己到底在看哪颗行星上的景色。地球和火星将成为对我们人类一样正常的环境,两者也只需要三个月的交通路程。届时,就像一百年前一样,飞机首次让你可以在美洲和欧洲之间自由穿梭。
有人可能选择在地球上生活,但远赴火星读个大学;一对火星的退休老夫妻可能决定在人生末尾,去地球来一趟长途退休旅行。
至于企业,可以在两边都设置总部。地球居民和火星居民因此可以保持紧密联系,通过电子邮件、短信交流,甚至观看对方地区的影视作品(尽管没有电话或APP通话——因为数据传输的限制,从一个行星发送的消息需要3到22分钟才能到达另一个行星。当然,这也取决于行星的位置)。
总之,这一切都是可能的。在一篇关于这个主题的论文中,航空航天专家克里斯托弗·麦凯和罗伯特·祖布林得出结论:“21世纪的技术可以对火星的条件进行效果显著的改造。”
三、再想得狂妄一点:超越火星!
当作家罗斯·安德森问马斯克,关于在太阳系的其他地方建立殖民地的前景时,马斯克很乐观道:“如果我们能建立一个火星殖民地,我们几乎肯定可以在整个太阳系建立殖民地,因为我们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经济推动功能及产业链,这会推动太空旅行和太空殖民流程的改进。火星之后,或许我们将前往木星的卫星——至少肯定会前往一些卫星——可能是土卫六、泰坦星,以及一众小行星。
一旦我们从火星殖民中总结出来相应的经济体系,我们将有能力让人类殖民覆盖整个太阳系。” 但他补充说:“所以关键是我们必须让火星的事情实现。而成为一个多行星文明,并有机会向其他星系进军,则是下一步。”
因此,殖民火星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给人类备份了“硬盘”,更在于这会使我们成为一种知道如何移民到新行星、并对其进行地球化的物种。如果一个物种要生存很长时间,这可能是它需要拥有的、最重要的技能。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能够移居到太阳系的许多其他天体上,并将每一个都地球化,成为人类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这会导向一些奇怪的可能性,比如在木星的不远处徒步穿越一座茂盛的森林:又或者躺在海滩上,看着空中高挂的巨大土星。
一段时间后,太阳系可能能够真正成为人类的一个广阔世界。
也许木卫二会成为太阳系的科技中心,而土卫六成为想要进入娱乐行业的人们的理想之地。
也许有些人会在一个天体上度过他们的一生,而另一些人则会热衷于在各种天体间穿梭旅行,并自豪地说他们已经踏足过12个天体。
也许太阳系的法律将要求所有星球在学校里设立“地球历史”这门必修课。
也许全世界的学生会渴望能有朝一日参观他们称为文明摇篮的地方,看到那里的各式动物、著名城市和“古老”遗迹。
这样的可能有太多,而星际旅行的未来实在太精彩。
四、再突破极限
以上这些如果某天都实现了,我们人类也不会止步于此。随着漫长的、人类扩散到整个太阳系的时间,我们会接触到神奇的新技术,迈入更发达的新时代。
某个时刻,人类将有能力进行长途跋涉,前往其他恒星及其周围的类地行星,成为一个多星系文明——就像17世纪初前往新大陆的欧洲移民和21世纪初前往火星的地球移民一样,起初只有最大胆的人才会选择进行长达数十年的迁徙。
但与过去类似,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家庭与团体迁移到其他星系也将变得司空见惯。
光速的限制意味着有人可能某天收到一条来自另一恒星系的老朋友的消息,但那实际上是朋友十年前的生活。
如果他们回忆问题,他们更将等待20年的漫长时光才能得到答案。这个距离会将人群隔开。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恒星系的人类将不再是同一物种。
或许某天某人会想起,在几百万年前,在地球这个不起眼的小星球上,一次意识的觉醒、一家公司的创新、一次人类的努力,会将人类文明传播到整个银河系,甚至传播到其他星系,分支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生命形式。
即便这个谱系中的大多数生物将对这一切的起源模糊不清,但那些了解他们历史的人将能够告诉你,那段历史中的巅峰时刻的一切。
那时他们的祖先从文明的温床中走了出来,成为了宇宙中的征服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Wait But Why(ID:wbwtimurban),作者:Tim Urban,译者:Eric Zhu,编辑、校对:老屋厨子、Ed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