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业迅速夕阳化!下一个是谁?电视还是广播?
2013-12-25 19:35

报刊业迅速夕阳化!下一个是谁?电视还是广播?

回顾2013年,全球传媒行业最大的热词,一是在广电行业的OTT互联网电视,第二个就是报纸,即报纸的停刊、关闭以及重组。

一、一片哀鸿的国际报业

2013年,整个国际平面媒体的关键词,就是:出售、拆分和关闭。

1、出售:8月初,《纽约时报》宣布把旗下的《波士顿环球报》以不及20年前纽约时报公司将其买入时价格的1/10出售给波士顿红袜队主要所有人约翰·亨利;8月5日,电商巨头亚马逊总裁贝索斯斥资2.5亿美元,收购曾因率先独家报道"水门事件"并最终导致尼克松总统辞职而闻名于世的《华盛顿邮报》;10月1日,华盛顿邮报公司正式关闭《华盛顿邮报》和其他出版业务。

2、拆分:为了防止新闻出版业务拖累赢利颇丰的影视娱乐业务,6月28日,有着30多年历史、566亿美元总资产以及4.8万名员工的新闻集团正式拆分。新的新闻出版公司仍命名为"新闻集团",旗下资产包括众多知名报纸,如《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泰晤士报》等。新闻集团拆分出的另一家公司是21世纪福克斯公司,旗下资产包括福克斯广播、有线电视网络以及福克斯影片公司等。

3、关闭:2013年4月,德国创刊25年的女性杂志《More!》停刊;2012年12月8日,《德国金融时报》正式停刊;2012年年底,经营了79年的《新闻周刊》停止刊发印刷版本,全面转向数字版本。

二、未能幸免的中国报业

本周在传媒界引起最大震动的事件来自报纸。平安夜的前一天,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在《新闻晚报》举行的全体员工大会上宣布,将自2014年1月1日起停刊,报社全体人员将在集团内部通过全员竞聘,重新确定岗位。于此同时,上海报业开启了新媒体的大幕,投入巨资进入互联网,岗位招聘也大规模的展开。

该消息在朋友圈迅速发散。梳理这些观点,对媒体人最大的震动是,“原来中国的报纸也是可以停刊的!”上海报业集团的成立,其实也是延续了国外报纸发展的轨迹,即一城一报;而关闭《新闻晚报》的举动,更是延续了国际报刊业的夕阳化的趋势。

三、下一个是电视?

中国的报纸被关闭后,下一个被关闭的传统媒体是谁?广播、电视还是电影?

我们先来看看电视。对于电视来说,由于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步伐落后于国际同行,更加上互联网大潮的冲击,存在更大的关闭可能性。

从内容生产来说,除了湖南、上海、江苏等少数台,大多数台的内容创新能力接近空心化。对于电视台来说,电视剧是巨额采购、综艺节目是模仿和购买模式、新闻节目创新乏力,纪录片更是荒废多年。所以“内容为王”,对大多数电视台来说,基本是空谈。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一家省台,从事内容生产的人员占据了半壁江山,也构成了电视台的主要人力成本。但是,这些人员中,真正有创新力的有多少呢?恐怕不超过50人!这恐怕也是电视台最危险的地方,远看树林一片,近观无人能干。电视台最大的竞争对手视频网站,也正是选取了内容生产这个突破口,在综艺、自制剧方面进行突破。2013年,大批电视人开始离开,走向新媒体机构。如果这个趋势继续发展下去,电视台还剩下什么?

我们再来看看电视的分发渠道发生了什么?互联网对这个电视渠道带来的最大冲击就是管道化,即OTT。有线网的管道化趋势是不争的事实,电视机终端面临着多种传输渠道的选择。

2013年,整个电视的生态重构已经拉开大幕!一个媒体的发展,是要经过几个发展阶段的,但它的衰落,则有可能是悬涯式下跌。报业从增长到最高点到迅速的大幅度下滑,也就是几年的事情。对于电视来说,很难逃脱这个规律。对于国内电视台来说,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最终胜出的是排名前5的台,大多数的上星卫视必将面临残酷的淘汰现实。

四、广播呢?

本人一向看好广播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源于两者的SOLOMO属性极其相似。但目前看来,手机音乐基本属于资本大鳄和BAT平台的天下,国内传统广播基本没有任何胜算的可能和市场机遇。国内广播的市场化不够、地域化分割决定了它的无能为力。

对于传统广播来说,丢掉做平台的幻想,做好地域化和O2O的业务,寻找市场利基,恐怕是唯一的出路。否则,下一个倒下的是广播!

(本文作者张锐,北京电影学院教师,关注大传媒和视听行业变革,微信号audio-video)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