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营销圈热门现象,黄太吉留给大家的话题点较多,很多人热衷谈论煎饼究竟好不好吃,在我看来有点偏离了事情应关注的核心。
黄太吉能够卷入很大的用户关注,不在于煎饼本身的口味,更多可能要归因于:制造了一种用户易分享的环境,或者说体验,以及激起了用户对这个品牌的一种“好奇”。
就像在电影《让子弹飞》里,有人爱聊dollar(产品),有人爱聊接腿(营销),对两者不必总是对立观察、割裂分析;在虎嗅FM创新节上,我向黄太吉的CEO赫畅提了三个问题,想挖掘他在激发用户好奇心方面的营销细节。
宇见:你在演讲中谈到,要让用户主动来找到你,提到一个所谓“第三人格”,即如何与用户建立情感上的联系,我注意到你演讲中有一页Slide上面写的就是:“情感的回归”。
我的问题是,如果一个品牌很在意这个,我指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系,那应该从哪儿下手呢?如果这个CEO或者创业者,他不像你这么口才好,又能聊外星人,他本身是没什么显著特点的,那该怎么办?
赫畅:这是方法论的问题,如果你不是有着非常多的兴趣爱好,你就很难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今天我能靠我自己发表的一些东西吸引大家,是因为我们过去有一些这样的积累,能够让别人看到一点不同。
我没上过什么学,回国之后在百度,是因为百度用人不拘一格,才有机会进入这个圈子。我自己很喜欢学东西,研究东西。我昨天演讲有一千多页PPT,讲了7个小时,这个东西很难复制,而且我也不认为你要直接复制;企业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做的是我们的特征,这方面应该要因地制宜,在你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往与客户能产生情感价值关系的那种方向去发展。
我这一年微博里做了几十万字的文章,做了几次这样的会议,但你不一定需要这样,方法不是生搬硬套,卖煎饼和你卖汽车、卖手机,如果要问是不是都能跟客户产生情感关系,我觉得都有机会。
宇见:之前我们也听过你的一些演讲,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个关于“太阳型”以及“黑洞型”的微博运营,或者说内容构建的思路,想再听你聊聊这个方面。
赫畅:品牌得考虑有自己的观点,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自己做服务行业,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服务的灵魂”,里面谈到我们认为怎么做好服务,以及我们会认为服务应该是一种契约精神,在这个顾客来之前,应该把我们的契约精神建立好,我们不认为在这儿买东西的就是大爷。
类似的,太阳型营销就是当你想发表比如上边这类,属于你的某些观点的时候,你一定要自己来写,千万不要去转发别人的东西。黄太吉微博的所有内容都是原创的。
黑洞型的营销就是关于你的产品,关于你的某些评价,最好让别人去讲,别自己去讲。
我们自己写的都是反思型的,比如“卸下黄太吉的光环”,“为你而来”,类似这种我们自己剖析自己缺点的,或者是谈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的。我们不希望让大家觉得黄太吉是一个很好的模仿的典范,应该看到我们自己从完全没有做过餐饮,到今天卖煎饼这十多个月的心路历程。
宇见:说起来巧,刚好认识赫总的一位投资人,他在深圳,上次交流听他聊起投资,他说现在很多创业者都不愿意去做跟传统结合的事儿,这是第一,第二是都不太愿意去干苦活累活。
我记得你之前展示过,做黄太吉以来你的辛苦,你体重的急剧下降,你怎么理解他说的这种,干苦活累活的价值,是不是为了要做出更多差异化,你才这么努力?
赫畅:我看过一篇文章,说互联网做服务不是差异化,是极致化服务。
比如有个人24小时之前发了(微博)说想去吃黄太吉煎饼,我们会设计一个情景,然后往这个情景里添加很多东西进去。
我们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个在中国贴出攻略的,告诉你开车去吃煎饼如何不被贴条:你只要打开后备厢就行,未停稳状态这个车是不能被罚款的,如果说停车管理员把我们的后备厢扣下来,那是偷我车。
我们现在店里的电视可以看美剧,希望大家坐着的时候会更愉悦一点。这些东西只是一个延长线,其实这不是说什么差异化,我们觉得它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只不过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被满足。
本文来自微信公号宇见(yujianying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