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前CEO程天纵:大企业无创新,创客才是未来
2013-12-26 11:38

富士康前CEO程天纵:大企业无创新,创客才是未来

虎嗅注:富士康前CEO程天纵在上海新车间与italk沙龙的活动上露面,以“创客”为主题,进行了一次长篇演讲。具有三十五年的职业经理人经历的程天纵为何看好创客?原文来自福布斯中文网,虎嗅进行了删编。

我这一辈子,都在外商大公司服务,没想到等我去年6月退休以后,居然会对创客运动发生兴趣。所以,我想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跟各位谈一谈创客运动。

各位看到我的经历,我在参加大的企业总共服务了快35年。这一辈子都在做职业经理人,自己没有创过业。虽然在企业内曾经创过业:在中国惠普,成立了七家合资公司,两家独资公司;在德州仪器,在大陆成立了三家企业。

所以总结这三十五年的职业经理人经验:第一,我都在大跨国公司工作。第二,我没有真正自己创过业,我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虽然在中国惠普,成立了七家合资公司,两家独资公司;在德州仪器,在大陆成立了三家企业,但那都是企业内部创业。第三,在这三家企业工作,接触电子测试仪器、医疗仪器、化学分析仪器、计算机、小型机、PC、打印机,也接触半导体,还经历过零件、零组件一直到整机,手机。

关心我的朋友们都认为我退休得太早。我也在休息了大概半年多以后,开始在思考接下来要做什么。我发现这个创客运动方兴未艾,在中国刚刚开始。我也认识了像李大维、潘昊、叶琛这些很优秀的年轻人。我想到,我要帮助他们。所以,我开始对创客运动产生了兴趣。经过他们的鼓励,我打破了我第一个原则:也就是说,离开富士康两年之内不公开演讲。

半世纪的产业变革,暴露哪些问题?

但为什么一个在大公司工作三十五年的职业经理人,会对创客发生兴趣,然后愿意参与这个运动呢?在退休后,我就开始回想,这辈子经历了半世纪的产业变革,我想了很多。

在50年代的家电产业是最火爆的。我记得小时候,台湾大多数家庭都买不起电视,看到隔壁有电视,每天晚上几个小孩围在邻居窗外看电视。1950年发明了电晶体和半导体,60年代开始进入电子时代,到了70年代进入IT时代。1975年个人计算机推出来,PC及笔记本计算机红红火火的。

到了80、90年代,由于手机的普及让全球步入ICT时代。紧接着网络时代降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许多年轻创业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进入云端时代, 最红火的终端就是智能手机。经过这些产业的变革,很多产业并不是消失了,它还存在,到今天你还买电视和电子产品。只不过引领科技潮流的产业发生了变化。这 些变化不仅影响了企业,更大的影响了国家竞争力。

我曾跟着郭台铭总裁一起到日本夏普。富士康曾经考虑投资夏普。从产业角度看,日本曾经是全世界,包括美国在内,都非常尊敬的一个国家。他们的质量管理,他们电子产品的成功使许多美国企业彻底的改变了产品、管理思维,转而向日本学习。

但去年我到日本的时候,索尼、东芝、松下、夏普等日本大企业全都面临每年几千亿日币的亏损。到底日本出了什么问题?亏损的原因有很多,跟他的股权结构,跟他经营理念都有关系。但所有的失败都源自于高度的成功。

日本的家电产品,日本的电子产品非常的成功。当有一个产业非常成功的时候,这个产业就吸收了大量的资源,包括资金和人才。成功让人满足于现状,所以导致日本的产业停滞不前。

日本的PC和笔记本电脑只能在日本市场销售,跨不进IT时代,也跨不进ICT,日本的智能手机市场仍未彻底打开。日本停顿在了所谓的家电跟电子时代。停留在成熟产业,不跟上主流科技的浪潮,不仅仅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存亡,也影响到一个国家高科技发展的成败。

台湾最近也出了很多事。台湾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最近有台湾媒体报道,大学毕业生月薪只有22000台币。22000台币的月薪,与16年前台湾的大学毕业生的薪水持平。对此,很多人将其归结于当局的无能,不懂经济和产业。

而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成功来自于IT产业。当时很多人讲IT就是印度与台湾,因为印度的软件代工和台湾的硬件代工非常强。台湾和印度都由于在IT太成功,所以就种下失败的诱因,没有办法跨过IT的槛,继续往前走。最近,宏达电的智能手机市占率出现了问题,最近宏碁的董事长也宣布下台,第三季亏损130亿台币。这些都是企业停滞于IT时代造成的。

欧洲几个国家,以芬兰为代表,瑞典、德国、法国等国家,他们的高科技产业走到ICT以后走不下去了。诺基亚被微软收购,爱立信跟索尼合资也拆伙了。

我退休后,一直在反复地思考,这些大企业太成功了以后,对国家是幸还是不幸,对国家的经济产业的发展,是幸还是不幸?在中国大陆,现在很多新的年轻人都投身到互联网。我们在互联网,有了百度,有了阿里巴巴,有了腾讯,都非常成功,中国的资金与人才,全部投到互联网里面去了。
那么如果说历史会重演,中国在互联网这么成功,会不会重蹈日本、中国台湾等的覆辙。所以我在想,究竟我们的下一波是什么?

第三次工业革命:原子与比特的结合

我最近看到一些报道,说到2020年的时候,会有三百亿件新的东西上网。那这些东西是什么,就是物。这个代表一个很大的商机,所以我认为下一波是物联网,而且创客运动是一个推动物联网最重要的一个运动。

回到《创客》这本书所讲的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将第三次工业革命定义为“从2005年开始”,为什么?因为2005年开始出现了创客运动,创客运动将原子和比特结合了。

我认为半导体及PC都创造了新的产业,但是没有颠覆其他的传统产业。互联网非常的重要也确实颠覆了一些传统产业。但是互联网本身还不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因为互联网的应用大部分在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真正人类生产力的大跃进,一定要发生在农业和工业。没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就没有第三产业。假如说农业、工业灭亡了,何来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服务谁?

当你的数字技术没有办法渗透到农业跟工业的时候,我认为就称不上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在全球的创客浪潮里,我们中国已经走在了后面。2005年从美国诞生创客运动开始,欧美日都有飞快的发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2年宣布,将以四年的期间,在美国1000个中学里建立创客空间,将创客培养往前推。反观中国大陆,还是一片荒芜,一直到2010年左右我们才有上海新车间的诞生。接着陆陆续续有一些创客空间诞生,到现在为止整个中国大陆才只有18个创客空间,而且都不具规模,以俱乐部形式存在。

我个人认为创客的定义是:第一,创客一定要想办法,担负起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责任,要有比特和原子的结合,也可以说是软硬件结合,或者是硬件智能化和网络化。第二,一定要渗透到各种传统的工业,而不仅限于电子、IT或第三产业。这对于中国将未来长远的科技发展有莫大的推动力,希望在互联网的成功不会变成将来我们失败的原因。

将来下一波产品是什么?我认为将会是软硬结合,网络无所不在。过去很多企业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成功变大之后,都产生了一种抓大放小的心态,只重视大量的热门畅销产品,包括国家政策也一样,辅助大的企业,因为大的企业带动 GDP,但是忽略了很多的小微企业。

为什么企业灭亡是不可避免的宿命?

接下来我跟大家谈一谈安德森的另外一本书《长尾理论》。书中讲任何产业、任何产品一定有畅销产品、热门产品,根据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20%的热门产品占有80%的市场,这些产品叫做短头产品。短头之后就是利基产品,也许80%的利基产品只占20%的市场份额。

这本书里主要是提到了互联网对这个长尾产品的影响,互联网增加了很多长尾产品和密集产品的销售机会。所以我根据这个长尾理论,也认为企业其实也是一样的。你在任何一个产业,你可以把这个产业里面的企业由大到小,根据它的营业额把它排下来,那么一定有很多营业额很高,我们把它叫做短头企业,因为它是在短短的头那边;那么也有很多企业是长尾的企业,他营业额很小,但是他还是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那这个跟我们的货品是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为什么我认为,创新来自长尾,而不来自短头的大企业?

长尾很好的解释了企业的生命周期。因为当你进入了这个产业以后,通常短头的,一定是从长尾那边开始的,然后他产品成功造成了他的茁壮,可是当他变成大的短头企业以后,他就进入生老病死的循环,摆脱不了这个宿命。

其实企业跟人一样,有生老病死。从古至今我没有看到哪一家企业永远活着。今天的惠普已经不是我服务的惠普了,惠普也在分裂,分裂出很多小企业。

我加入惠普的时候,IT刚刚开始。那时候有很多计算机公司,你们在座的年轻人可能都没有听过,你们听过王安吗?那时候有人跟我说王安电脑会倒闭的话,打死我都不信。我最早接触了一本书,叫做《追求卓越》,在八零年代非常畅销。我们今天把书里做例子的公司拿出来一看,90%不见了。

当一个公司太成功的时候,他反而加速进入生老病死的时期。生老病死是企业必经的过程,越成功越大,越大则老的越快,老的快一定会生病,一定会死。

有一本书,金·柯林斯写的,《大企业如何灭亡》。他里面讲伟大企业衰退的五部曲:第一步一定是成功导致极度的自满;第二阶段就是毫无限制地任意扩张;第三个阶段开始对风险危机视若无睹;进入第四阶段发觉生病了,病急乱投医;到最后第五阶段不是投降就是灭亡。
书里写了解决办法,当进入第三阶段后,对风险、危机视若无睹的时候,你要正视残酷的问题,不要逃避。第四阶段要优先考虑恢复获利能力,但是这些办法只能救急不能治本,因为企业终归要灭亡。企业老了以后就带着成功原罪而生病,生病以后免不了死亡,这就是宿命。
这些大的企业为什么会灭亡?我觉得有很多原因,也有很多文章在探讨,说公司变大以后变保守,变得很官僚,为了保护品牌反而不敢随意尝试最新的科技,不敢随便用一个新的科技下去赌一赌。

几年前,我跟到诺基亚总部,跟他们的CEO见面。我当时就说,你们小心,中国的山寨会把你们打垮。那时候他们还哈哈大笑。我那时候也跟他们讲,我说台湾有一家公司,叫做联发科,将来有一天会把你干掉。他们还不相信。结果你看,诺基亚现在被微软买掉了,摩托罗拉被谷歌给买掉了。

我觉得这些原因都对,但我今天要讲就是,创新来自长尾,创新不来自这些公司。

其实我在惠普的时候,碰到过HTC上班的,他说他在HTC十年,所参与研究开发的产品项目,没有一个上市,没有一个变产品。大公司你看养多少人,做了多少项目,结果他在那边十年,居然没有一个项目变成产品。大公司没办法创新。

我坦白讲一句,惠普我工作了快二十年,从发明了喷墨打印机跟激光打印机以后没有创新。索尼各位知道,日本最大的牌子,索尼最有名的产品,最畅销的一个产品叫Walkman,从Walkman以后我也没看到什么创新的产品了。

产品创新一定是从目标客户开始。目标客户可大可小。大的企业,挑的目标客户很大,因为大企业要成长,所以不能离开大众市场。要知道大众市场其实是由很 多小众或细分市场构成的。这群人必须有相同的需求,或是有共同的问题,或是他们喜欢同样的体验。

从目标客户的需求、问题或体验当中,产生了创意,接着创造、制造、营销。创新其实跟技术没有绝对的关系。我刚刚举的这些例子,其实都无关技术,其实Walkman没有什么技术,它就是一个移动录音机。你在运动的时候,在户外的时候可以听音乐。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其实也没有很高深的技术。

Walkman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索尼发现了一个没有被满足的用户需求。一般人听音乐不是只在家听音乐,出去玩出去运动的时候也希望听音乐。

再谈谈惠普的激光和喷墨打印机。有一天惠普的一个销售员到了银行,银行的文员就坐在古老的点击式打印机旁边,于是文员向这位惠普销售员抱怨说,你们的打印机吵死了,就不能发明一个没有声音的打印机吗?惠普的销售人员把这个信息带了回去,于是就发明了喷墨和激光打印机。

一个产品要成功,首先你要了解客户的需求是什么,而且是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客户的问题是什么,而且是没有被解决的问题;他们强调的体验是什么,没有被满足的体验是什么。当你选择了目标客户,找到了问题、需求、跟体验之后,你很容易就可以产生创意。

我在美国去了一个创客空间,垃圾筒上贴了一个纸条,说请把你的创意丢进这里面。因为没有创造出来的创意是“垃圾”。 创意是还没有实体产品,创造则是做出了第一个原型产品。从创造再过来,你能够满足目标客户需求,你就必须想办法进入制造。制造出来以后,你就要营销。

这个过程,从创意到创造,是从0到1的过程;从创造到制造到营销,就从1做到无限大。从制造到营销就产生了企业。市场研究、研发、制造、销售就是一个企业的四大功能部门。

为什么大企业没有办法创新?因为大企业承受着来自股东更大的压力,每年必须有高速的增长,因为基数大,即使5%、10%的増长,也是不得了的数字。所以大企业只能关注在大众市场,但是大众市场是很多小众市场、细分市场组成的。产品有许多属性,但是在一个很大的市场中,你要找它的小众市场重叠的属性,才能找到共同的需求。由越多的小众市场构成的大众市场,重叠的部分就越小。越大的市场你能够找到共同的部分就越小。当你能找到的共同的需求越小的时候,你创新的机会就越少。

同时,大企业碰到的都是强力的竞争对手,创新的机会更加渺茫。但是长尾要创新,创客要创业,不要挑选大企业的主力战场去打拼,要挑小众、分众市场做为创新的战场。

因为大企业只能满足小众市场、分众市场5%到10%的共同需求。而这些需求通常就是基本产品规格及功能。君不见如今智能手机的竞争都只能比屏幕大小,CPU双核、四核或八核等等硬件规格?这些能否称为创新呢?

创新来自长尾,大企业无法创新,造成了大企业生老病死的宿命,一定会灭亡。江山代有才人出,未来就看年轻的创客了!

创业源于创客

假如一个创客不能够达到创新,形成一个产业,只把它当成一个爱好,停留在创意或者创造的阶段,这也未尝不可。自己做出一个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也行。但是你就肩负不起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责任。

做为一个创客,梦想创造出来东西,满足目标市场的相同需求,解决了共同的问题,增加了新的体验,你就必须创业。

创业一定要有四个要素。第一是资源,最大的资源是钱。第二你要有技术。第三,结合资源、技术和由市场回馈来的创意而产生产品,第四就是目标市场。这就是创业的四个要素。

今天的创客要从事创业,比互联网时代之前要容易得多。因为整个创客创业的生态系统已经趋近完善。

在资源方面,最重要的是钱。过去有风投。企业等到病的时候,通常私募基金就会进来,操刀切割,或者工业银行进来,帮助你活下去,但是会拿走经营权。

但是往创业端看,会有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再往前走,由于创客运动,众筹基金以网站的形式出现,让创客能够测试创意。在没有产品之前,创客就能够得到很多的订单,来测试市场的接受度,并且得到消费者的直接注资。

成功后,比如美国的Y Combinator,深圳的HAXLR8R,他们跟以前的风投又有所不同。他们协助你改善产品,重新设计,使其比较容易制造,他们会帮你找到供应链。

在技术方面,有开源软件、开源硬件Arduino、3D  Printer等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摆在你家的桌面上,在家里就可以做。所需要的创业资金,也比互联网出现之前创业低很多。

在创意方面,2005年,美国诞生了第一个创客空间。它像俱乐部一样,很多有创意的人到这里来寻找伙伴,寻求灵感。如果说你要成立一个团队来创业的话,你当然需要四种角色:软件人才;硬件人才;设计人才;销售人才。这时候创客空间就扮演了一个很好的脑力激荡的地方。

全世界至今已经有一千多个创客空间,中国大陆到现在为止只有18家。在创客空间之后,就出现了Techspace、Techshop,这种开放的制造空间也是以俱乐部的形式出现,里面有各种设备。你有一个产品创意后,拿自己的材料去那里,就可以做出来。

有了创意和创造之后,开始进入制造阶段。过去,创客碰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制造。我只要做100个产品,或1000个产品,拿到代工厂,比如富士康。富士康一定会说“你回去吧”。

服务创客,必须要有能够接受少量多样订单的服务业存在,我把它叫做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是因为所需的量很少。现在深圳有Seeed Studio,它是五年前成立的,专门为创客做小批量生产的公司。这是在中国非常成功的典型。国外还有Sparkfun、EdaFruit等等。

创客产品虽然刚开始量很少,但他们是未来的希望。现在量大的产品,哪一个不是从小批量开始的?大企业都抓大放小不协助小公司,这些小公司将来变大了也不会协助你。我这一次去美国,参观了很多地方,有产品推广的公司,专门针对服务创客的产品公司,有专门进行网络销售的公司,也有专门处理创客小量后台订单的企业。整个生态系统已经存在了。

创客一定要创业,创新一定来自长尾,你们不要怕大企业,我这一辈子30几年都在大企业服务,大企业没办法创新,大企业一定会灭亡,逃不出这个宿命。未来就靠创客。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创客的行业。

如果创客今天只是为了兴趣,那我帮不上忙。如果今天的创客,将来想要创业,那么我帮得上忙。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