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再次向电商领域伸手了,这回的幸运儿,是一家“3元店”。据彭博社北京时间8月1日报道,软银向美国电商网站Brandless.com投资了2.4亿美元。
让孙正义为之“折腰”的这家电商网站,2017年年底才开始运营。但究其创始,可以追溯到4年前,其创办者是曾经创立了在线媒体网络iVillage的夏基(Tina Sharkey),2014年,她在旧金山与澳大利亚的伊多·莱夫乐(Ido Leffler)共同成立了Brandless。
Tina Sharkey & Ido Leffler
一向由亚马逊独领风骚的美国电商领域,似乎已经没有别人的故事可讲,于是,Brandless的崛起看起来就像另一版拼多多的故事。
但显然不是。
从名字上也能看出来,说Brandless是美国的无印良品似乎还恰当些,而Brandless的模式和风格也正是受日本无印良品的启发。
Brandless能入孙正义的法眼,可能还要归功于它的一些模式特色。
比如,在电商界,有一种傲娇,是所有的商品通通只卖3美元。没错,在Brandless上,不管是厕纸、指甲钳、化妆水还是花生酱,通通只要3美元。
据说,孙正义是在今年春季的一次会议中彻底被Brandless拿下的。当时,创始人向孙正义保证,他从桌子上拿起的每一件产品,不管是特级橄榄油还是碳钢睫毛夹,都只售3美元,可以说,孙正义当时就被这3美元“惊呆了”。
还有一种傲娇,叫把SKU缩减到极致。
众所周知,一般的电商平台,追求的一定是SKU的扩张和产品的多样性,顾客的选择越多,其留存的概率就越大。而在Brandless购物,就别有一番体验了,别的不好说,选择恐惧症是一定不会存在的,因为每一种类别,Brandless只会出售一种产品,比如,纸巾就只有一款;洗面奶只有一种;如橄榄油等,也没有眼花缭乱的配方、容量和产地供君挑选。
对于网站的定价方式和销售模式,Brandless解释道:价格如此低廉,是因为我们省去了中间商,选择了直接发货,所以消费者不需要为供应商和传统零售商之间繁琐的交易流程付出额外的代价。同时,Brandless都是自营商品,且产品上没有品牌Logo。要知道,在美国,不贴品牌的产品可以省去一笔不菲的“品牌税”(BrandTax)。
Brandless自定义极简风的包装,同时跳过经销商的环节,直接触达顾客,极大的压缩了交易成本。同时,虽然其成本的压缩限制了SKU的丰富性,但反过来,极少的SKU数目也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资料显示,Brandless提供的商品价格基本会比其他渠道的同类产品低40%左右。
这样的模式在中国并不陌生,毕竟有着网易严选、淘宝心选、米家有品等品牌的践行,无印的学徒在中国已经遍地开花。
当然,会员机制还是少不了的。其网站显示,购买36美元一年的初级会员,可以享受免费配送,并且Brandless会代表该会员捐赠10顿餐食给穷困者。而非会员客户,只能享受每次满39美元免去配送费的服务。
至于其运营模式,据了解,它的销售是建立在社区化运营之上,供应商、营销人员和合规专家,每天都会通过电话、社交媒体和电子邮件直接与顾客进行交流,获得反馈。
当然,Brandless的模式也没有那么邪乎。目前,其上架的类别基本围绕着食品、厨房用品、美妆和个人护理类别,而这些商品本身的价值和成本并不高昂,在此基础上,做做减法,削去品牌税和中间的各项渠道费用,3美元的售价并非就是天方夜谭。
孙正义并不是第一个嗅到投资机会的人,Brandless早已经得到了资本的拥护。
2016年年底,Brandless曾获得过6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Redpoint Ventures(红点投资)领投,Cowboy Ventures、Slow Capital和Sherpa Capital等跟投;今年7月中旬,Brandless完成3500万美元的B轮风投资金,领投方分别为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恩颐投资)、GV 和 Cowboy Ventures等。据传,目前Brandless的投资方还包括NBA球星史蒂芬·库里和尼克·扬。
作为初创企业,能被投资人追着走可谓幸运。
软银投进2.4亿美元之后,Brandless估值将超过5亿美元。
Brandless作为电商网站,虽然估值还不及亚马逊的一个小小零头,也少不了被拿来和大块头比较一番。对此,夏基表示,她不认为亚马逊是自己的直接竞争对手,“亚马逊什么都卖,我们所出售的商品都经过了精心挑选。”夏基说。
遗憾的是,最让人关心的营收状况和顾客数量,夏基没有对外透露过。
在官网的店铺简介中,Brandless还写着这样一句话:好的东西并不意味着高昂的价格。
总觉得此处应该手动艾特下拼多多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