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声下气捧于正,嘉行还“行”不“行”?
2024-01-16 21:41

低声下气捧于正,嘉行还“行”不“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眸娱(ID:mouyuchanye),作者:木婴,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讨论了嘉行传媒在与于正的争议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文章指出嘉行传媒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其经营模式过于依赖头部艺人,存在着业务体系问题。随着杨幂等头部艺人的离开,嘉行传媒需要进行业务调整,并减少对头部艺人的依赖。

• 💼 嘉行传媒在短短几年时间完成了从新三板到新三板摘牌的三级跳,但现在面临着艺人离开的挑战。

• 🎥 嘉行传媒的经营模式过于依赖头部艺人,导致业务体系问题和收入结构单一的困境。

• ⚙️ 嘉行传媒正在进行业务调整,减少对头部艺人的依赖,并朝着成熟的影视内容制作公司转型。

随着祝绪丹辞演于正新剧一事愈演愈烈,嘉行传媒又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情的起因是于正的新剧开机,演员阵容和此前透露的有所差别,他声称明明已经与嘉行传媒艺人祝绪丹谈好合作,对方却为了另一部剧的女一号而放了他鸽子。


网上也就此事展开了争论,一方认为谈好合作又辞演是祝绪丹不守信用,而另一方认为没签合同祝绪丹当然可以选择更好的机会。


站在不同的利益角度出发,祝绪丹辞演这件事孰是孰非不好说,但整件事情中嘉行传媒的态度却成了最大的争议点,在和于正沟通的过程中,嘉行的姿态一直放得非常低。


大众争论的点在于,赵若尧好歹是嘉行传媒的二把手,面对于正时却如此“低声下气”,嘉行也是业内头部影视经纪公司,曾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自家艺人却要求着去演小制作的配角。


图源:新浪娱乐


或许,从嘉行的态度也不难看出,这家曾经在业内风生水起的影视经纪公司早已不复往日的高姿态。


十年资本之路,嘉行命真好


在于正与祝绪丹之争发生之前,嘉行传媒在业内一直保持着高姿态,十年资本之路只能用“好命”来形容。


嘉行是典型的靠艺人起家的影视经纪公司,2014年,还是当红小花的杨幂与经纪人曾嘉、赵若尧共同出资300万元,成立了海宁嘉行天下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杨幂、曾嘉、赵若尧是外界熟知的嘉行“三美”,但真正推动嘉行成立到上市的操盘手其实另有其人,负责资本运作的是当时还在普华永道的李娟。


在李娟的运作之下,嘉行顺利借壳西安同大在新三板上市,当时的嘉行成立仅一年,虽然相对来说实力和底蕴都稍显薄弱,但依旧是风光无限,也因此受到了资本的青睐。


2015年年末,尚世影业出资3亿元认购嘉行传媒20%的股份,同时双方签下对赌协议。


协议要求在2015年到2017年三年间,嘉行传媒的税后净利润累计达到3.1亿元,如果没能完成,嘉行则需要在回购尚世影业3亿元股票的基础上,再加15%的利息。


影视行业的对赌协议很多,但能完成的是少之又少,嘉行就是其中一个。


而嘉行能够完成对赌,靠的是杨幂三年13部戏,电视剧、电影、综艺连轴转,“奶新人”,怀孕都没休息,杨幂的拼命成就了嘉行。


在嘉行完成对赌协议之后,完美世界通过子公司出资5亿元收购了嘉行10%的股份,至此嘉行的估值飙升至50亿。


从刚上市时估值只有0.25亿,到尚世影业收购助推估值上升到15亿,再到完美世界助推估值升至50亿,短短几年,嘉行就完成了三级跳。


然而,嘉行的上市之旅仅仅只持续了3年,2018年5月,嘉行传媒在新三板摘牌。


退市并不意味着嘉行的经营出现了问题,据嘉行表示,申请终止挂牌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加快融资节奏。


事实上,2018年的嘉行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让无数艺人和资本趋之若鹜。


艺人最看重的是资源,当年杨幂依旧是铁打的“85花”,新人也被“奶”起来了,迪丽热巴接棒成为顶流,王骁、高伟光、张彬彬等一众艺人的知名度上升,有“嘉行大礼包”资源不用愁。


而资本重视的是收益,仅仅是2018年上半年,嘉行的营收就达到了5.22亿元,同比增长了295%。


然而,巅峰之后就是下坡似乎是影视行业的魔咒,也正是从2018年之后,嘉行的经营情况就开始急转直下,2023年杨幂的出走无疑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于正与嘉行之争也让市场看清了现实。


高度依赖头部艺人,业务体系问题重重


嘉行的上坡路走得太快太顺了,整个商业体系中潜伏已久的问题都在逐渐显现。


事实上,嘉行的业务模式非常清晰,就是“艺人经纪+影视制作”,而这两大业务板块绕不开的一个人就是杨幂。


嘉行靠杨幂起家,从成立到上市到完成对赌,所有荣光的背后全靠她撑着,但在眸娱看来,和杨幂“分手”只是压在雪山上的最后一片雪花,经营模式长久以来积压的问题才是导致嘉行走下坡路的真正原因。


艺人经纪是嘉行的主要业务,曾嘉曾向娱乐资本论分享了嘉行自建的一套推广艺人的逻辑体系:测评—培训—推向市场—进阶。


实际上,这套甄选艺人的模式是合理的,从挑选新人阶段就牢牢把控,经过一系列定制培训再推向市场,但问题在于,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过度依赖头部艺人“以老带新”


以杨幂为例,从嘉行成立之初,她就一直在“奶新人”,无论是拍电视剧、电影还是综艺,都带着“嘉行大礼包”,一手捧红了迪丽热巴、张彬彬、张云龙等艺人。


表面上来看,“以老带新”确实是最快打响新人知名度的方式,但本质上是在消耗杨幂自身的人气和价值,并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链路,这同时又牵扯到公司的影视制作业务。


嘉行的影视制作业务基本上都是服务于自家艺人,甚至可以说是专门为签约艺人定制的剧集,但问题在于,嘉行的影视内容制作并不成熟,不是剧捧人,而是人带剧


杨幂从2014年开始就频繁出演嘉行的自制剧,本质上就是依靠自身人气带新人、带剧集,但由于这些自制剧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虽然通过杨幂带来了热度,但口碑评分却往往不尽人意。


站在嘉行传媒的角度来考虑,靠当家花旦的人气带动艺人经纪和影视制作两大业务是稳赚不赔的操作,但对于杨幂来说,这种业务模式本质上是在消耗她的个人价值,她也一度成为“烂片女王”。


其实也不难发现,嘉行的整个业务体系和收入构成都高度依赖头部艺人,无论是艺人经纪还是影视制作都没有形成成熟且可持续的发展链路,即便杨幂没有出走,在花无百日红的影视行业,嘉行传媒的这套商业模式也迟早会失效。


嘉行也并非没有摸索其他业务,2018年选秀成为热门生意之时,国内偶像市场欣欣向荣,为此嘉行传媒成立了嘉行新悦,推出了选拔偶像的“A+计划”。


但问题在于,嘉行在偶像制造和运营方面并没有太多经验,尽管为市面上的选秀节目输送了近20位选手,但出道的艺人只有周柯宇和王艺瑾两人,命中率并不高。


直到2021年,嘉行传媒成立三年在偶像经纪业务上投入了八位数,最终不说是颗粒无收,但在账目上的回报率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如今偶像市场遇冷,嘉行新悦的发展更加艰难。


嘉行未来还能不能“行”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从2023年开始,头部艺人接二连三出走,无疑对嘉行产生了很大的打击,现有的艺人很难再支撑起嘉行原来那套业务体系,哪怕是迪丽热巴的影响力和对嘉行的贡献都是无法和杨幂相提并论的。


对于市场和投资者而言,嘉行传媒未来还能不能“行”成了最受关注的问题,而目前眸娱能看到嘉行已经做出的改变。


在主要业务不变的基础上,嘉行对艺人经纪和影视制作板块都做出了调整,最大的变化是“嘉行大礼包”的减少。


一方面,嘉行艺人“打包出售”的情况越来越少,中腰部艺人和新人都有了更多单独出演的机会,以嘉行力捧的新人庄达菲为例,从参演贺岁档热门影片《年会不能停!》,到成为徐克新电影的女主角,她身上的嘉行标签越来越淡。


另一方面,嘉行出品的剧集正在逐渐脱离定制剧的范畴,目前嘉行承制的多部剧集主创团队和制作班底不再围绕嘉行签约艺人来组建,逐渐完成了以演员带动剧集效果到以内容带动剧集效果的转变,朝着成熟的影视内容制作公司转型。


嘉行传媒在业务体系上的调整其实主要是为了降低对头部艺人的依赖,这种调整在短期内或许并不会对嘉行的营收带来正向影响。


一旦嘉行失去了“以老带新”和自制剧,缺少知名度的新人和中腰部艺人面临着出圈难和无戏可拍的情况,迪丽热巴都有半年未进组了,但这种调整从长期来看其实有利于嘉行的发展。


嘉行原本的商业模式相对单一,营收完全依赖于头部艺人,抗风险能力存在不足,如果出现如杨幂出走的情况,嘉行的商业价值和营收势必会下降,而新的调整在减轻与头部艺人的深度绑定,逐渐将艺人经纪和影视制作区分开,使收入结构更加丰富。


2018年从新三板摘牌之后,嘉行一度传出将在港股或者A股上市的消息,六年过去了,嘉行的上市之路始终没有新进展,甚至还因为杨幂出走经历了危机。


2024年,嘉行在对业务体系做出新的调整之后,会迎来新的转机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眸娱(ID:mouyuchanye),作者:木婴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