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上市的脚步声更近了。
今天(8月6日),滴滴宣布公司旗下汽车服务平台正式升级为“小桔车服”公司。车服平台成立4个月,目前涵盖汽车租售、加油、养护、分时租赁等多项业务。原滴滴汽车服务平台总经理陈熙出任小桔车服公司总经理,向滴滴总裁柳青汇报。根据滴滴官方数据显示,小桔车服的年化交易额突破600亿元,覆盖城市257个、合作伙伴及渠道商7500余家。
与《财经》此前在《滴滴上市进行时:分拆车服业务,为IPO计划铺路》报道的不同,最终,小桔车服并没有引入软银的投资,而是由滴滴直接投资10亿美元,以支持其为包括滴滴车主在内的全社会车主提供服务。
而今年6月底,滴滴宣布将滴滴专车拆分成为独立品牌“礼橙专车”,并将开发独立App。
虎嗅得到的消息显示,拆分前,滴滴的车服业务与专车业务都未能实现独立盈利,需要滴滴为其输血。盈利业务以快车和拼车业务为主。尽管滴滴官方否认一系列的业务分拆动作与上市时间表有关,但将亏损业务逐一剥离,很难不让人做此联想。
不仅如此,滴滴内部也在考核各个业务条线能否做到收支打平,并进而实现盈利。
而除了上市的考量之外,滴滴也希望向资本市场讲述一个全产业链的故事。
“洪流联盟”合作的车厂作为上游供应链提供车辆,滴滴则提供轻、重两种模式的服务。前者向车厂提供数据、撮合司机与乘客交易;后者则为车主提供车辆服务。
而在滴滴筹谋上市的前夜,它的主营业务还面临着两个关口:
1. 政策监管
相比起与美团打车雷声大、雨点小的正面竞争,监管给滴滴主营业务带来的运力和单量下降,是更为严峻的挑战。
7月1日起,《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正式实施。根据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行政处罚的结果信息公示显示,自8月1日至8月3日3天时间里,网约车因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车辆,擅自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处罚人数近110人。
根据36氪此前的报道显示,规定实施的半个多月以来,单量至少缩减了30%。这对以抽成为盈利模式的滴滴来说是很大的损失。而更为严重的是运力缩减。
两年前,滴滴披露的数字是,以上海为例,在41万激活司机中,仅有2.5%的司机持有本地户籍,20%的激活车辆符合轴距要求。双重标准叠加下,仅有2%的专车符合标注,98%将被定义为“非法”。北京地区的情况也不会有太大出入。一名司机透露,他所在的车主群里已经有50%的人打算暂时退出。
2. 单车业务推进缓慢
单车业务的推进速度并不如预期。
此前,滴滴内部对于单车的开城速度提出过明确要求——在7月底,青桔单车和小蓝打车必须进驻70个以上的城市,但滴滴内部人士透露,截至目前,单车仅开城30余个,且多集中于二三线城市。
“现在投放太难了。”上述人士称。
而潜在收购对象ofo,也不能说是一个优质标的。此前的报道中,收购价格为14亿美金。在IPO前夕,滴滴显然不适合拿出过多资金用以收购。接近此笔交易的人士透露,目前整个谈判的主动权掌握在程维手中,但“哪怕是买,也就是看中ofo的既有投放量。不排除复制接手小蓝单车的模式”。
如果主体业务最快年底上市的传闻属实,那么留给滴滴迈过这两道关口的时间也并不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