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女青鲶
铃木即将退出中国市场这个陈年老梗又上热搜了。
这一次依然是日本媒体率先放出风声:8月23日,铃木汽车和重庆长安汽车就解除合资协议达成一致。
要知道今年6月19日,北汽昌河官网宣布昌河铃木解散的几天后,日本NHK新闻网就曾爆料过此事,并引发了业内对于长安铃木还能坚持多久的探讨。
或许是否认多了,疲于应对;又或者是深知纸终究包不住火。
到目前为止,长安铃木并没有针对这一传闻发表任何声明。和一年多前直接指责外界传播的“铃木或将撤资”为不实报道的态度非常不同;更比2016年,面对相似传闻,一句“纯属子虚乌有,与事实严重不符”的驳斥要谨慎了许多。
1
也难怪大家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猜测。
2012年,在美国市场新车销量持续下滑的铃木汽车,终止了其在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美国近30年的开拓。
当时国内正值长安铃木第二工厂开工,彼时日本铃木汽车执行副总裁,也就是如今的总裁铃木俊宏,在北京发布了新的中国战略。表示,亚洲市场已经成为铃木汽车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作为全球最大市场的中国,必将有力支撑铃木未来的发展。
然而当时就有媒体泼了一瓢冷水:“铃木退出中国市场是早晚的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判?
铃木作为一个以小型车为主的企业,旗下产品线并不丰富,并且当时的它为了平衡两个合资伙伴的关系,许多事情的推进速度都极为缓慢,单单长安铃木第二工厂的计划就被搁置了8年之久。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长安铃木旗下只有奥拓、雨燕、天语和羚羊四款车型。
令人惋惜的是,铃木俊宏的中国战略最终还是败给了媒体“预言”,从2012年开始,铃木在华销量呈现曲线式下滑。
铃木2007年1月~2018年7月在华销量趋势图
到了今年6月份,铃木整体月销量仅为5267辆,环比下降22%。仅有2012年销量巅峰时的五分之一。
铃木汽车在华由盛转衰,我以为并非源于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不足。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在中国造车技术极其薄弱的情况下,铃木几乎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拿了出来。
长安、昌河、哈飞靠着铃木的技术,做起了微车、面包车;轻骑、嘉陵靠着铃木的技术,做起了摩托车;江铃、东安靠着铃木的技术,生产出了发动机;长岭、西安、江南、江北,生产起铃木奥拓。据说当时西安制造一台奥拓,只需要向铃木交30元版权费。
若说不重视中国市场,那真真儿是冤枉了它。
我以为,主要原因还是铃木汽车对于中国市场的预判错误和策略失误。作为全球汽车圈的“小”老大,在制造小车方面,没有任何一家车企比得过铃木。但进入21世纪后,小型车愈发不是国人想要的车型,以大为美的观念直到今天只增不减。
这并不是铃木汽车一家的痛,在小型车道路上一股脑儿走到黑的丰田,手握4款车型却也找不到开启小型车重生命门的钥匙。曾经上演着“既生瑜何生亮”恩怨情仇的广汽本田飞度和上汽大众POLO,也难保“神车”光环不褪色。
但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车企,没有一款足矣撑起门面的中高端车型在售,就是铃木的失策了。
另外,新能源是铃木汽车目前难以迈过去的另一个坎儿。
双积分管理办法正式版本中规定,2019年国内乘用车企业被要求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为10%。而除了生产新能源车型这条路,便是向其他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进行抵偿。
而铃木汽车直至2018年初才正式踏上新能源的征程——加入由丰田、马自达以及电装(DENSO)成立的“EV C.A. Spirit”(日系新能源大联盟),目前的产品阵容中缺少此类产品。眼看着只有购买正积分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2
不过,就算铃木在华三十多年的业务真的全面终止了,姑娘我以为,也用不着为其担忧。
2017年汽车品牌全球销量TOP25
在华市场几乎边缘化的铃木汽车,2017年,在全球汽车品牌销量排行榜中,位列第八,销量相比2016年上涨11%。
和大众、通用等品牌对于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不同,2017年,铃木在华销量为118,706辆,仅占到全球销量的4%。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同样是扮演乾隆,2017年《延禧攻略》开机时,39岁的聂远长这样:
1997年《还珠格格》开机时,40岁的张铁林长这样:
角色相同,年龄相仿,这天差地别的视觉感受,和铃木在全球各大市场的销量差异度,是一样一样儿的。
2017年,铃木在欧洲市场销量达到244,877辆,涨幅达到21%。2017年,铃木在日本本土销量超过98万辆,同比增长24.3%。
还是2017年,铃木在印度市场收获了178万台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4.5%。不仅如此,今年6月,印度销量排名的前十车型中,铃木DZire、铃木雨燕、铃木奥拓、铃木Baleno、铃木Wagon R依次占据了前五位,加上排名第八的铃木维特拉Berzza,共有6款铃木车型占据榜单。
以上任意一个市场的小幅增长,都足矣把铃木汽车退出中国市场后留下的大坑补平。
所以我说,铃木汽车退出中国市场,未必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3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新生儿落地,自然也会有人退场。
继广州标致、北京吉普、南京菲亚特、三江雷诺之后,或许又有一个合资品牌即将告别市场。这样一来,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批在国内实现合资投产的汽车企业,就只剩下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了。
但是适者生存。在全球其他市场混得风声水起,依然有可能在某一区域出现水土不服,这不正是汽车市场的残酷和魅力所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