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 (ID:yuleyingtang),作者:谢明宏,编辑:李春晖,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 (ID:yuleyingtang),作者:谢明宏,编辑:李春晖,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陇南地区的康县,有着与传统男婚女嫁习俗不同的“女娶男嫁”。
男媳妇嫁到女家,由女子来继承香火。孩子跟谁姓也简单,遵循“二门俱开,两来两去”的原则。第一个孩子跟母亲姓,第二个跟父亲姓。只生了一个,则由双方商议姓氏。
当地催婚画风也颇独特,父母会对女儿说:“赶快娶个男媳妇儿,一家人安稳过日子。”男孩子则有可能会被中国式话术PUA,“你这么懒,长大了可嫁不出去!”
这个小众婚俗正在短视频发扬光大。人们把长相帅气、打扮温婉、在家中干活做饭的男博主称为“媳妇哥”。不少女网友看了“媳妇哥”后,表示终于可以跟看农村俏媳妇的直男共情了。原来你们念叨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竟如斯美妙。
田埂上,男博主穿着小花袄子摘牛皮菜,冬日暖阳将他小脸晒得红扑扑。不一会儿,他又规规矩矩地在门口搓着小手,给众人报备今天预备做什么菜。如此贤惠熨帖,叫人忍不住对他吆喝——小妮儿,恁家要多少彩礼?
与此前的赘婿和娇夫文学一脉相承,男媳妇依旧是人们对男性温柔气质的想象性投射。只不过相较于已经在家里受气的赘婿,永远处于恋爱状态的娇夫,男媳妇进一步前置到了“未过门”阶段,变成了更有距离感的观赏对象。大概相当于把举着宝宝碗的娇妻,换成了可念不可说的高中白月光?
在亲密关系的想象中,一方面严格的性别壁垒正在被打破,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要求距离产生美。理想的对象永远不在跟前枕边,只在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文字影像里。
一、男媳妇与赘婿
男媳妇是一种状态,要的就是手脚勤快却又羞羞答答,叫人想好好疼爱一番。目前这个短视频新兴赛道已经形成“北开封南广安”的双绝矩阵,虽然处在粉丝积累的原始阶段,但新鲜度和话题性着实不低。
来自河南开封的博主高艺辰,操一口河南话,戴上围裙,每天乖巧给网友汇报他给家人做的饭。“一会儿给俺爷他俩(爷爷奶奶)安排一顿鸡爪,中午就做个虎皮鸡爪,一会再煎个鸡蛋饼,然后我现在就找俺爷他俩去。”
和此前走红的闻会军一样,其反差感来源于大小号。他的小号“小高老师”是一个穿搭号,高冷帅哥与小媳妇画风南辕北辙。网友调侃,小号可以娶大号了。这这这,你们怎么玩起水仙啦!
来自四川广安的博主阿言子,则说着软糯的四川话,举手投足间尽显温柔贤良。戴袖套去地里摘白菜,一看就会过日子。纵使穿着爷爷的衣服也遮不住眉眼间的娇俏,他问奶奶:“还好看哈?”奶奶宠溺道:“穿起乖(穿的可爱)。”然后回头偷笑。
就说下雨天去摘豌豆尖的一场戏,戴斗笠转头的那一刹,仿佛让硬糖君看到了《影》花絮里打伞的关晓彤。每个动作都是精心设计过的感觉,还有嘴角那一抹似有若无的微笑。不过硬糖君想说,谁不知道大冬天穿这么点是为了什么,只要他肯为朕花心思就好!
方言和乡土是男媳妇的两大氛围感神器。这不单是因为大学生放假后爱看这类乡村生活视频,更源于咱们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种田基因。就爱看男耕女织,你挑水来我浇园。别问我啥叫“种地Omega”,这就是!
在男媳妇的生活展演中,网友互动也成为他们互联网形象的关键组成部分。如“动作这么轻柔,真怕牛哥给你摇散架”,牛哥并不真实存在,只是观众幻想的男媳妇“良配”。又如“妮儿,给你说个对象吧,中不”,网友这又代入了喜欢作媒的邻居。至于那些嚷着娶回家的,硬糖君建议你们去抢亲,霸王硬上弓的剧情比明媒正娶更刺激。
不过,没过门前干家务是氛围感,过门后干家务就是KPI了。短视频著名赘婿博主“李边请”,其实是被动变成赘婿的。原因是他发现父母对女朋友小红的接受度和包容度,远远高于他这个亲生儿子。每次委屈得闹分手,都要遭受父母的责骂,“我好不容易养出来一个大胖丫头你说分手就分手!”
反向赘婿,说明女性受众希望得到公公婆婆的真诚接纳。毕竟,现实里男方一家人联合起来给女方气受的事可不少见。但硬糖君需要强调,短视频里的家庭关系只是一种表演,投射人们想要却无法实现的欲望。看个乐子得了,谁信谁天真。
二、两个世界的小娇夫
小说里的四爱,女王抱着小娇夫。现实里的四爱,雨姐抱着老蒯。甭管什么时髦玩意儿,一旦套上现实主义多半跌下神坛。不过落地也有落地的好处,它能让我们找到想象与实际之间的锚定点。
东北雨姐和老蒯是短视频女老公和小娇夫的典型案例。雨姐力大无比浑身有使不完的劲,随便就能扛起半扇猪。老蒯则身材娇小,被雨姐捧在手心,可谓十指不沾阳春水。
“十里八乡的,谁不说老蒯那丫头嫁的好啊。”雨姐和老蒯并非过去所说的女强男弱,男人吃窝囊饭。而是有能力的女性愿意扛起家庭重担,而男性也愿意做好内助的角色。在评论区,没有性别论战,更多的是对这种亲密关系的认可。
同时,雨姐和老蒯的真实关系并没有视频呈现得那么戏剧化。爱喝整排AD钙奶的老蒯实际是文案设计者,是整个团队的智囊和军师。这表明女强男弱实际是强强联合,有所侧重地进行网络呈现。难怪网友说:“老蒯一看就是智取雨姐,不然这么强势的女人能心甘情愿跟他么。”
与微博“张小蛙呀”缔造的家暴型娇夫文学不同,短视频的娇夫是真的柔弱不能自理。在博主“狗子与我”的视角中,她老公身上没有一天舒爽过,不是肚子疼就是脑仁疼。低烧才37.1度就跟瘟鸡一样,而她自己39度还要给闺女做饭。引发群众共鸣的地方在于男性面对疾病的脆弱,“男的承受力真的很差,一点小病哼哼唧唧,我对象也是。”
娇夫文学的出圈,满足了女性对男性伴侣的一种想象:宠爱女伴且风趣幽默,有少年心性的同时也会主动进行亲密关系的沟通。在“妞妞与哲哲”的作品中,男友是个无时无刻地索吻怪,“哎呀宝贝能不能亲亲我,我是你的小宝贝,快点亲亲我。”女生表面冷漠,对这一套连招却没有丝毫抵抗力。
而在“虎王和咩咩”的视频里,男生被女生拒绝亲亲后在一旁蛄蛹,发出的声音就像母鸡要下蛋但找不到窝。如果说娇妻文学的金句是“公主请吃饭”,那么娇夫文学的punchline就是“宝宝亲亲”。
更杀人诛心的是“你除了能弄我一脸唾沫还能干什么”。该梗来自剧集《围屋里的桃花》,是天阉之人王凯被妻子嫌弃不能行人道时所说。而在短视频语境,妻子们的语气需要冷漠里带着三分嘲讽,狠狠打击娇夫们的自信。这就和房事无关了,引申意是娇夫除了撒娇啥本事也没有。
当然还有古装版娇夫,让人不由得想起种田文里的小郎君。博主杰桑慵懒地摇着蒲扇,头发做成勾栏式样,随意簪的一朵小花别有韵致。去年《长相思》里邓为的叶十七出圈,本质也是一种古装娇夫。
三、流动的性别话语
在短视频,人们用“哥子姐”形容作风比较硬朗的女性,用“姐子哥”形容作风相对温柔的男性。这表示,性别结构不再牢不可破,多元流动的性格特征正在被大众所认可。
最近硬糖君在追的“内蒙恋综”——博主“郝敏”的相亲日记。两个相亲对象就分别被大家喊“哥子姐”和“姐子哥”。哥子姐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姐子哥敏感细腻破碎感强。姐子哥还在一期视频里问哥子姐“要一个名分”,这个经典的性格置换不仅让网友大呼新鲜,也让尊重个性化成为一种共识。没有哪条规定说男性必须阳刚,女性就得温柔不是吗?
按早期互联网的毛病,肯定要说“姐子哥”很娘,甚至是难听的二刈子。但在评论区,硬糖君发现不少女网友能够get“姐子哥”的优点。性格细致爱干净,照顾女性感受,在乎精神沟通且不大男子主义。
对男性的女性气质想象,最早由耽美文学构建。不过,耽美文里的强攻弱受,基本还是精心包装过的异性恋文本。
《娘娘腔》里邵群对李程秀的压制与传统父权体系下男性对女性的霸权如出一辙。邵群口口声声说要对李程秀好,却一次次做出强暴、监禁、偷对方精子去代孕等毫不尊重人的恶事。他对李程秀的角色期待是女性式的,一旦对方展现出男性气质的一面,他便惊恐暴怒开始强力打压。
前文我们提到的高艺辰和阿言子,被网友戏称为“我们河南的李程秀”、“我们四川有自己的李程秀”,硬糖君是不太赞成的。因为男媳妇的本质并不是完全性转的女媳妇,他们只是男性身上兼容了媳妇感,两者不能划等号。
娇夫文学里,妻子会动不动就把丈夫“胖揍一顿”,看似是男性示弱承受一切,实际把女性塑造成了施暴者形象,仅仅是畸形男女关系的简单转换。
而短视频里的媳妇哥,投射的是女性对男性温柔气质的渴望。女性受众的话语虽然强势,却没有产生新的压制,是两性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气质迁移,家庭权利结构达成了平衡。
从赘婿到娇夫文学再到男媳妇,互联网对男性气质的改造经历了一个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提炼过程”。如果说赘婿和娇夫文学还有着明显的现实生活痕迹,那么男媳妇已经完成了文学式的原型书写。它的存在,仅是一种符号一个象征一类意趣,不再有任何现实的触感。
赘婿在家里受委屈端洗脚水,是一种形而下的解气叙事。男媳妇在田垄上摘菜挖芋头,则是一种形而上的想象叙事。对现实世界越是放下期待,在想象世界越加天马行空。但现实的改变,往往也从最不切实际的狂想开始。一旦群众普遍接受了“男媳妇”的设定,没准真能别有天地。小媳妇或大丈夫,任君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 (ID:yuleyingtang),作者:谢明宏,编辑:李春晖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