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下乡日记(ID:gh_0495a35def43),首发于2020年11月20日,作者:萧遥,原文标题:《修路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下乡日记(ID:gh_0495a35def43),首发于2020年11月20日,作者:萧遥,原文标题:《修路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直以来,修路造桥都被百姓认为是造福桑梓、积善积德的好事情。对所有人而言,老是走坑坑洼洼、泥泞遍地的道路始终是一件糟心的事。对政府而言,解决好辖区内道路便利、来往通畅的问题,亦是民生和经济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在街上吃饭时,跟餐馆老板聊到了他们今年以来的生意问题,他刚好说到了我们之前组织大家修复的一条道路对他的生意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道路通畅了之后来他家住宿或者就餐的客量在明显增加,更是觉得政府的干部们做了一件令群众十分满意的一项工作,解决了他们两年多来的出行困难的问题。我亦认为这个工作比较有意义,特记之于“下乡日记”。
这条路位于茶山高速匝道口至集镇的烟草办公室,总长度大约一公里左右,是高速口连接集镇的必经要道,也是往来南部乡镇(如高乡、皖镇)的重要枢纽,日常的车流量特别大。近几年以来,由于集镇里的混凝土搅拌车、砂车、大型载重货车和有关工程的缘故,导致了这条枢纽要道被损毁严重,坑洼遍地,小轿车非常容易被刮底,行人通行也十分不便,雨天一腿泥、晴天一身灰。以致很多从城区出发本想从茶山上高速(试图省去10元过路费)走南部乡镇的人望而生畏,进而选择从城区直接上高速。
同时,这条路也是茶山街道的一个“门面”,很多从外归家的茶山“游子”一下了高速匝道口,迎接他们的便是这样一条泥泞的道路,承受“刮底”的折磨,遭受“颠簸”的考验,难免会对当地政府产生不好的看法,难免会认为当地政府有不作为之嫌。
所以过来这边工作不久,我就萌生了要立即组织修好这条路的想法,特别是在集镇上跟群众聊天时了解到群众对这条路的诉求十分强烈时,更坚定了我修复这条路的决心。但是修路就意味着要花钱,有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于,办事处的财力目前确实非常吃紧,但需要花钱的地方却很多,又没有这样的一笔专项资金。
如果要委托有关公司立即动工的话,按照他们的报价,如果修一条一公里、5米宽的水泥路(两车通行),最低也要40万元左右。同时如果是水泥路的话,又很难保证质量问题。我又担忧万一花了钱修好路之后,超重的混凝土车、砂车、载重货车频繁碾压,估计坚持不了三个月这条路又得报废,到时候说不定还得被群众唾弃。
那么问题来了,手上没有钱,又想给群众把这条必经之路修好,同时还得保证不被碾坏(起码得管个三五年的使用时间)实在是一个考验人的事情。
大约过了两天,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与办事处的人大主席下班的很晚,一起顶着凛冽的寒风和习习的秋雨专门走到这条泥泞的道路上,商量着如何在没有钱的情况下修复这条路的问题。突然间我们想到,工程老板报价高的话我们不让他搞就是了,这条路距离又不远,尚不足一公里,我们干脆自己组织群众施工,这样不就只需要解决原材料的钱了!
至于原材料,如果修成水泥路,主要的就是混凝土了。而混凝土的价格成本里面主要是砂子、水泥和搅拌,恰好集镇里面又有砂厂和搅拌厂,如果请他们在这方面支援一下,然后我们自行组织施工,那修路的问题岂不是迎刃而解了?至于水泥路容易被大车损毁的问题,我们就向交通部门申请两个限高杆,让大车分流(旁边有条岔路),不去碾压这条新路,这样也就保证了一般车辆以及行人的道路通畅和道路质量了!
说干就干。次日一早,我就与人大主席两人专门去砂厂拜访了他们的负责人并表明了我们的想法以及诚挚地希望他们能够给予砂石原材料上的支持。当然,我也不想让他认为我们有摊派之意,也诚恳地说如果有什么为难之处的话也不做强求。
不过,令我十分欣喜的是,砂厂的负责人十分爽快,一口就答应了我们的想法。他说道,他和他的家人以及员工每天也都要走这条泥泞的道路,早就期待这条路被修复了,至于捐点砂子,也是砂厂为当地社会做点贡献了,本身也就是一点原材料,又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一拍即合。于是我们又立即去找了混凝土搅拌厂的负责人,他们也是十分豪爽地赞成并且十分期待早日修好这条路,帮忙搅拌混凝土的这个事情,对于他们而言也是轻而易举的。我们又立即找到了一个当地懂施工技术、又有高度热情的乡贤负责组织施工。当天晚上我们搞了一个小的座谈,明确了有关事项。
为了避免迟则生变,于是趁热打铁,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开始动工了,所有的人都饱含着高度的热情与积极性,大约过了一周,这条道路就铺设完毕。铺完之后那几天恰遇天朗气清,阳光明媚,温度颇高,晾了大约四五天,混凝土凝固完整后,就正式通车了,至今川流不息。
虽然这条新道路并不是特别的宽敞大气,但却足以同时容纳两台车辆顺利会车,足以保障群众出行的通畅和便利性。当地群众对这条路的贯通,也是无不称好!
当然,在我看来,仅是修好一条路的事情,并不值得过多的讨论,这理所应当的是当地政府部门该办的事情。只是引起我思考的就是,对地方政府而言,在手上所掌握的财力相对有限(又要考虑到降低地方债务)的情况下,但是又必须要解决一些群众所期盼的、诉求很强烈的民生问题,但确实拿不出来钱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考虑先不着急借债或者签下本身就明知无力偿还的工程合同,而是充分利用政府在动员、组织以及综合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特长,对群众的诉求进行结构化分析,结合实际,寻求一些更为经济、便宜的方式来解决?
我由此思考到的是自土地承包下放到户之后,农村乃至社区的群众原子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党和国家对农民、乃至社区群众的组织、动员能力相比集体经济时代已经大为下降。比如农村沟渠损毁后的维修、“组组通”道路的日常维护乃至村居环境卫生的治理等许多与广大农民群众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原本都属于“社员自治”的事情,现在似乎都全部甩给了地方政府进行包揽。当然现在的农村社会比起六七十年代,出现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农民的束缚性已经严重下降。但是总体而言,现在的生产力发展比起那个时代又进步太多,同等劳动对应的劳动力需求量也大为下降了。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性的制约,以及中央政策的导向性根据时代在转变。要保证一个地方的繁荣与发展,不管是城市与农村,都得充分发掘地方群众作为主体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身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建设中,而不是仅仅依靠外力的驱使但却未能充分激发其自身的内在动力。
所以,在即将到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更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要始终相信群众自身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群众对于地方的发展也是充满动力与主动性的,相信他们比谁都希望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就像我们茶山当地的企业家、乡贤、群众主动投身到这条道路的建设这件事情,大家都有着强烈的主动性。对于政府而言,面临的则是如何深入分析、发掘、组织、动员与协调的问题!
是为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下乡日记(ID:gh_0495a35def43),作者:萧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