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不该换iPhone?
2018-09-20 09:43

到底该不该换iPhon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辉哥奇谭(ID:huigeshow),作者:张辉。


如果是日常消费品,仅仅是发微信、玩休闲游戏、偶尔拍生活照,那么选任何主流手机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希望把手机作为生产力工具,iPhone可能是最佳选择。对我自己的需求而言,iPhone目前是唯一选择,不排除以后有新的选择,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


(拍摄设备:iPhone X,地点:北京鼓楼附近的某胡同里)


下面就具体的需求一一讨论:


一、写作


我每天写至少1000字,以后可能会每天写3000字。其中绝大部分文字都始于iPhone上的Ulysses。下图中可以看到,这是我目前Ulysses的子目录,其中大部分要写的文章的原始创意都会随手发在朋友圈和知识星球上,之后同步拷贝到Ulysses的“待写文章”目录下。每天早晨早起后,我会第一时间坐在桌子前,打开电脑上的Ulysses,从“待写文章”的目录下选取一到两个最合适主题,投入写出来。有过“日更”经验的读者会知道,在每天写文章时,最难的往往是“不知道要写什么”,但是用手机随时记录想法,并且拥有一个手机和电脑端可以随时同步的书写工具,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目前为止,Ulysses仅有Mac和iOS版本。



二、读书


我最近读书的速度越来越快,因为越发知道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用,并非为了阅读而阅读。最近读书速度加快有赖于两个工具的重度使用,首先是“识墨笔记”,它是一款通过拍照来做读书笔记的工具,它能非常快速的识别文字,并能用照片方式记录书中截图。最为方便的是,读书笔记可以导出为多种流行的格式,包括PDF和MD(Markdown)。MD版本的内容可以直接导入手机端的Ulysses,可以在Ulysses写作时直接查找引用。“识墨笔记”目前只有iOS端。


其次是Kindle App,我喜欢看电子书,因为可以一次买五六本,立刻翻阅,我会在iPhone、iPad和Mac多个平台上使用Kindle App读书,所有的读书笔记、进度都天然同步。而Kindle阅读器反而成了使用频率最低的阅读设备。上次去公立医院就诊,大部分时间花在等待上,正在后悔没有带Kindle阅读器,但是拿出iPhone尝试用Kindle App阅读时,也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更顺滑。这次经历启发我未来可以更多的使用iPhone的Kindle App,把很多碎片时间转化为阅读时间。Kindle App在Android和PC上都有,大家可以尝试。


三、拍照


我有六七部相机,其中理光GR随身携带,徕卡M10周末必带,但是拍照最多的依然是iPhone,因为这是唯一一部能真正任何时候随身携带,而且天然打通“拍摄 —— 处理 —— 分享”工作流的设备。我做梦都想主流的相机与手机的结合更加紧密一些,比如相机上拍完照片后,手机上立刻同步出现。但迄今为止,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所以很多时候虽然带着相机,但第一时间还是会拿出iPhone,因为想“现在就发朋友圈”。谈到拍照效果,语言是苍白的,还是看一些我日常拍的照片。


我昨晚看知识星球时,发现湖南小城一个朋友的街拍很有感觉,她每天上下班路上都会用自己的iPhone 7结合Huji App拍摄照片(更多她的照片,可以上知识星球上找“33 | 写段子和拍照 | 湖南”)


本周回京的路上,一个同事向我请教,为什么她买了iPhone依然拍不出好照片。我说有几个基本概念需要掌握,第一构图、第二曝光、第三景深。了解了这三个要素的基本概念,用手机拍摄时能方便的调节参数和角度,才有更好的效果。


以下是苹果官方的手机摄影指南,强烈建议花10分钟看一下,能一下子提高你的摄影水平。https://www.apple.com/cn/iphone/photography-how-to/



其实无论是构图、曝光、景深等基本概念还是其他的摄影技巧,几乎任何一个主流手机都可以使用,但我为何比较推荐iPhone呢?因为iPhone的设计人员更加理解摄影。论像素、跑分、原始照片的鲜艳度,iPhone都不是最佳,而且iPhone也从来不把“美颜”作为拍照的默认效果。但是这样的照片与佳能DSLR相机相似,都是原片看起来平淡,但是保留了丰富的细节,后期处理的空间大。再加上iOS平台上丰富的第三方App,所以更容易在iPhone上拍出好照片。


四:拍视频


我一直在找一个能拍好Vlog(视频博客)的设备,我希望它小巧,内置稳定器,同时最好能拍摄4K视频,也能拍摄4K延时视频。但是当我在相机,甚至DV中寻找时,总是缺乏理想的选择。因为大多数小巧的相机只支持1080P,对4K支持的比较好的索尼黑卡的操控感我不喜欢,松下还是缺少特别强劲的口袋机型。


后来我惊奇的发现,我手中的iPhone不仅支持4K拍摄,而且能支持到4K 60P。4K 60P的支持目前仅在屈指可数的旗舰相机上,不仅价格不菲,而且体积庞大。我在Youtube上搜索了相关视频,发现在一些专业对比中,iPhone X的4K影像都体现出不凡的素质,完全可用来拍摄一些日常镜头。


当然,限于体积,iPhone在连续拍摄4K视频时发热比较严重,无法支持长时间拍摄。但对于大部分场景的视频拍摄,iPhone是可以胜任的。所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如果你想尝试拍摄视频博客,第一步不是去买一个更贵的相机,而是买一个轻巧方便的iPhone三脚架。


因为同事介绍的原因,我曾经一度对于华为的旗舰机型的摄影能力感兴趣,但是后来发现,同样价格的华为旗舰机在4K视频拍摄时不支持防抖,遂放弃念想。


对了,忘记说了,拍完视频后,可以方便的用内置的iMovie App编辑出效果不错的4K视频。三年前的年会上,我用iPhone拍摄了一些片段,并当场剪辑成视频,效果很惊艳。


上周五两个同事来给李想拍一个宣传视频,我说:“你们的设备呢?”他们说:“iPhone就行。”负责拍摄的是一个Vlog达人,他前段时间拍摄的一个视频和相关文章被各种大号转发。我开始以为他有多神奇的设备,到周五才发现只不过是手中的iPhone X。我趁机向他请教了视频拍摄的技巧,他给我展示了手机上用iPhone结合DJI OSMO稳定器拍摄变角度延时视频的效果。我问他,“你的Vlog编辑软件是什么?”,我本来期待的答案是Mac上的Final Cut Pro,没成想他说自己最常用的编辑软件是手机上的“一闪”App。


综上可以看出,从稳定拍摄高素质的4K视频到后期的编辑处理,都在手机上完成,目前除了iPhone,其他手机还无法胜任。能做到这些有赖于对于视频拍摄的理解深度和手机生态链的厚度。


顺便说一下,iPhone上还有非常神奇的FiLMiC Pro,这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第三方App,可以为你的手机提供专业的视频拍摄功能,包括Log。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专业的编辑工具仅仅出现在iOS平台?


五:多端同步


昨天在讨论该买哪个配置的iPhone时,我谈到自己过去两年多用得都是256G的iPhone,虽然表面看起来还够用,但是一旦打开“照片存在本地”的选项,手机存储空间立刻告急。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重度依赖iCloud所提供的云端存储和多端同步能力,而我的2T iCloud用量已经超过了1.3T。其中有接近1T的是照片和视频,剩下的大部分是文稿。



上面提到的Ulysses多端内容同步所依赖的机制即iCloud。


目前在手机、Pad和电脑端都提供产品解决方案的公司不多,能想到的只有苹果、三星和华为。但是若论产品素质,目前三端都选一家公司的产品的话,最推荐的还仅有苹果。


为什么强调三端的一致性,当你希望随时随地写文章、读书、拍照、传递文件,而且无缝的在各个终端上切换时,必须选择一家能提供“完整体验”的公司研发的产品。虽然用Android手机和PC协同工作时,可以借助第三方App或者云端来实现多端同步的体验,但是方便程度和无缝感始终无法接近苹果的设备。


iCloud是乔布斯留给Apple的一大遗产。乔布斯有一个核心的产品理念,叫“Digital Hub”,翻译过来叫“数字中心”。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乔布斯认为Mac是消费者数字生活的“Digital Hub”,可以把各种设备和设备上产生的内容都集中处理。在这个理念下,苹果研发了iTunes和视频、照片编辑应用并把这些应用作为Mac系统的内置App,无需从第三方处购买。但是在移动时代,乔布斯认为最重要的Digital Hub将迁移到“云端”,所以在2011年iOS 5发布时,宣布了iCloud。


到今天我们能看到,真正对于用户产生粘性的不是硬件本身,而是iCloud和App 生态。 iCloud的数据存储和多端同步的体验是一个深度Apple用户无法割舍的,而App Store中诸多体验很好的第三方App,尤其是“生产力工具”,目前在Android上也缺少替代品。


我每天有超过4小时花在iPhone上,以前更多的是消费各种数字内容,但最近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创作和生产”,而iPhone就成为我唯二的生产力工具(另外一个是Mac电脑)。如果把iPhone看做是生产力工具,那么完全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断更新,用高配甚至是顶配。这符合“投资于生产力工具”的精神。


与最新的MacBook Pro 15相比可能不公平,但我实在想不出,在手掌中拥有一个6 CPU、4 GPU、512G存储器的生产力工具(iPhone Xs Max)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而且是日夜相伴,想想都会笑。


建议:如果你既希望拥有一个掌中生产力工具,又没有太多的资金预算怎么办?我建议量力而行,比如选择在售的iPhone 7。如果预算稍微充裕一些,可以选择iPhone Xr(同样拥有A12芯片),不差钱则iPhone Xs或Xs Max。以三年使用期限计算,iPhone的综合使用成本并不高(尝试分摊到每一年计算使用成本),但产出却是最大的。


参考文章:请不断升级自己的生产力工具,我的「生产力工具消费观」


作者:张辉[ 辉哥奇谭、改变自己主创,探索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个人微信公众号:辉哥奇谭(ID:huigeshow)]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