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佳佳”的走红完全可以套用内容附着力、关键人、环境威力三条原则来分析。但是,我今天主要聊的是第一点“附着力”,也就是“商业故事”。为什么马佳佳的商业故事,能够在现在的时代“被接受”甚至“流行”,其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根源是什么。
如果大家留意的话,会发现其实现在每个互联网品牌背后都有一个“商业故事”,而这个商业故事都是顺应时代而产生的“梦”。再拿“小米手机”为例,小米手机卖的不是手机,而是“屌丝极客”逆袭的梦,当然品牌里面还有关键人“雷军”在背书。褚橙卖的不是橙子,卖的是“自强不息”的梦,当然“褚橙”里面也有关键人背书,那就是褚时健。雕爷牛腩卖的不是“牛腩”,卖的是一种轻奢的想象和逼格。ROSEONLEY卖的不只是“玫瑰”,还有承诺以及大家对爱情一厢情愿的想象。马佳佳的“泡否”也是这样,卖的不只是“情趣商品”,更重要的是一种90后挑战传统、展现自我的一种自我表达的精神。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如果把马斯洛的理论应用的经济学上,每一个需求层次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都不一样,即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层次,不同的需求也即产生不同的营销手段。经济学上有一个规律,“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消费者获得的满意度”,也就是说,同样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层次越高,消费者能接受的产品定价也越高,用户的忠诚度越高。
通过上面提到几个例子也不难看出,这几个互联网品牌,之所以可以获得成功,都是满足了用户较高层次的需求。比如,小米手机满足是用户的被“尊重”的感觉,因为传统的产品从来没有像小米手机对待米粉这样,有一种强烈“被尊重”的感觉,一种“荣耀”和“参与感”。“褚橙”和“ROSEONLY”产品的“定量供应”和“稀缺性”,也会给用户一种“荣誉”和“象征”,用户拿到产品后为了显摆一下,分分钟把产品的信息传到社交网络上去。而对于“马佳佳”和她的“泡否”,卖的则是一种90后特立独行的精神和自我的实现,卖的是较高层次的“生理需求”。
对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中国公众的主要年龄层次,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两者之间有一个神奇的对应关系。比如,60后的人大多都挨过饿,所以比较注重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求。70后对产品的需求,除了基本需求以外,对社交的需求比较强烈。而对于80后,则比较重视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对物质的需求已经上升的精神层面。而对于物质生活比较优越90后而言,他们早已不关注商品的本质功能,是钱和资源搞定不了的一代,他们更向往是价值观层面的契合和精神的引领。用马佳佳话就是:她搞的不是“大保健”,是新时代女性的解放、自由和独立。
我们已经告别物质贫乏的时代,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也从较低的层次上升到较高的层次。而像小米手机、ROSEONLY、褚橙、泡否等互联网品牌,正是因为顺应了用户这种需求的变化,利用互联网手段把这一族群找到并快速扩展,才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和商业上的成功。 这都是时代所赋予的!
欢迎关注黑马哥的微信公众号(socialmouths),就此文进行交流和讨论。